铁道兵文苑

重温《战地日记》 回忆战斗亲历

  

 

重温《战地日记》 回忆战斗亲历
 


       一一序
       2月17日,这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至今己整整44周年了。近期,原广州军区通信团老战友“故事会”发起战地回忆活动,我知道后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我翻开了尘封44之久的《战地日记》,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却真实的记载了我参战的时间、地点和过程。更有意义的是:日记承载了作为军人的赤胆忠心和满腔热血,参战经历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战地日记》是我生命中最值得珍藏的纪念,如今翻阅,仿佛又回到当年战斗的岁月,久远的模糊在眼前变得清晰……

 







        (一) 请 战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越南当局在中国边界进行挑衅,并无视中国政府多次严厉警告,中国政府准备打一场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时,部队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紧急动员,抽调人员上前线。我所在的广州军区第一通信总站长话连队,于1978年12月中旬派出第一批王小丽等5人;1979年1月上旬派出二批参战人员;1月中旬,连队又宣布即将派出第三批参战人员。消息公布后,军营里群情激昂,求战热情高涨,纷纷写《请战决心书》。我写了请战决心书,找连队领导表示坚决要求上前线。谁知连队领导一口否定了我的请求,说就是去十批八批也轮不上我,因为连队老兵多。当时,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没想到1月22日,突然接到连队通知,我是第三批参战人员,并通知我们整理好物品,将不能带上前线的物品打好包,物品包上要写清楚家庭地址和收件人,万一在战场上牺牲了,这个包就会寄给烈士家里。实际上,这就是遗物和遗书。
       想着一旦上了前线,不知啥时候能回来?是否能平安回来?在前线不能与家人联系,经连队领导批准,我给父母通了电话,告诉他们我要出发上前线了。我父母亲都是军人,南征北战,深知战争的残酷无情。电话里,父亲严肃的说:“你要好好工作!听从指挥,注意安全,我们等你回来!” 在通信总站大礼堂里,召开了参战动员宣誓大会,参战人员在党旗和军旗下举拳庄重宣誓。
        (二) 出 征
       “1979年1月28日是春节,年初三即1月30号,我告别军营急赴前线”——《日记》记载。 我和刘伟莉、胡桂兰、崔展建、卫生员王家庆同批前行,王家庆属于总站卫生队派出的参战人员。崔展建1971年兵,是我师傅,当年40名73年新兵,我是第一个放单飞独立操作,没想到,这次师徒同上前线参战。这一批参战人员是坐军列去广西前指的,走京广线,在湖南衡阳转乘湘桂线。从广州出发前我就病了,到卫生队打了50%的60CC葡萄糖注射液,临上火车前还吐了,感到头晕的厉害,一路上很不舒服,在火车上我二天没进一粒米,但想到我是到前线参战的,咬紧牙关,不吭一声!再大的困难,也要挺住!
       火车车厢里还有军区机关的参谋干事们,还有通信部各科室参谋,我们在火车上一起聊天。虽然平时彼此未曾谋面,但因为常接转军区各部门电话,在电话里都比较熟悉了。
       火车途经湖南,冬天下小雪,一觉醒来,窗外一片白色,很冷。
       火车在衡阳站停留一天等调度,除我们这列军列火车外,还停满闷罐军列。闷罐车每节车厢只有一个很小的窗口,野战部队的男兵都闷在里面,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他们不能下火车活动,因为随时要发车,好在是冬天。有几列闷罐军列后面的数节露天车上,耸立着军用伪装遮盖着的重型高机高炮等大型机械武器。全都是开赴战场的。我们是客车厢而且是卧铺,当时感觉当女兵真好!
       (三)、 备 战
       经过两天路上颠簸,终于到达目的地 一一青山(广州军区前进指挥部)。
       从通信总站调来的通信小分队13个女兵,在前指编入军区通信团一连,连长是左周成,指导员李二福。通信小分队住的是一栋浅米黄色外墙的平房,座落在土坡上,周围杂草丛生。宿舍到值班的坑道口不算太远,是一条小小的泥巴路。食堂在宿舍小山包的后面,离宿舍稍远一点的是邕江。
       第二天,2月2日,我马上投入到背记话务员必须掌握的用户代号,背记各作战部队分布的情况,及通信线路图的分布等要务。我要求自己必须尽快熟记一切,确保准确、及时、谨慎、无误地接转好每个电话,绝不允许有半点差错,要用牲命去保证每一个电话的接转,完成好我的任务。“我是个预备党员,在战场上,接受党对我的考验!”在日记中我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
       2月4号,开始上机值班。刚上机有点忙乱,机器性能和原来熟悉的机器性能大不相同,原来认为长话站的JT 一 4A型机器落后,来到前指才知道,那个型号的机器算是好的了,由于机器设备性能不同,于是当班几人开始嚷嚷。发现这个磁石总机不好用,就反映给队长。通信团紧急调来新的共电总机,可是共电总机安装后,问题更大,严重影响用户通话,比原来那个磁石总机更糟糕。电能源总机受电源不稳定而不能保障通话质量,于是话务员又嚷嚷反应。技师又赶紧过来,重新拆换,忙得不可开交。因为一号总机是前指军区的首脑,性质非同一般。技师等人连夜抓紧处理,特别是烘烤机器那个细节,我《日记》记载:“夜里在坑道内烤机器,白天搬到坑道外去晒。调整机器设备的时间确实非常紧张,时间非常赶,为战斗的通信通畅,必须尽心尽责!”上机没多久,我就渐渐掌握了机器的性能和熟悉操作了。“值班下来,总结了当班情况,觉得自己还要下苦功背记,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一定要接转好每个电话!”
       备战期间,常有首长特别是通信部首长,到机房巡查,其中张巨慧部长与张束部长(我习惯称他为大下巴叔叔),周部长等,都是我父亲的战友。至今我仍保存当兵时,张束部长送给我的他的书法制作的书签。首长到机房见到我,鼓励我好好工作。我没想到,会在战地与熟悉的首长们相见,更加坚定了我保证完成任务的决心。

 








       (四)、 战 斗
       机房是我的战场,接通电话就是战斗。我在前指一号话务总机,肩负着广州军区前指首长及作战部、情报部、通信部、装备部、器材部、工程兵部、机要部、保卫部、宣传部、后勤部等驻前指的军区各机关,各大兵种以及野战部队41军、42军、55军、炮师、通信团、舟桥团、坦克团、防化团等军师团的通信保障任务。还击战打响,话务量非常大,接转繁忙。当时,前指一号总机话务分队13人:王小丽 (71兵,分队长),黄 艳 (68兵,技师),王家庆(卫生员,总站卫生队派出);话务员:刘向红(70),黄群芳(71),崔展建(71),胡桂兰(71),刘伟莉(71),吕 莹(73),赵湘沅(73),叶世英(75),黄帅英(76),童丽君(77),徐 斌(77), 除卫生员王家庆外,话务员12人分组轮值,电话极其繁忙,我们几乎是一动不动,全神贯注地接转着每一个电话,完全忘记因长时间戴耳机,耳朵己压得生疼、麻木或破损,完全忘记长时间说话嗓子己干疼、失哑,完全忘记长时间一种坐姿己腰酸背痛腿麻,汗水湿透衣背。有时都来不及填写话单(规定必须边接电话边记话单),忙着及时,准确,无误地抢插线一一应答一一接转,抢插线一一应答一一接转……再补记话单,眼明手快不停地边抢插线一一边应答一一边接转一一边记录话单,耳脑眼手同时并用,沉着、冷静、机智、灵活的处理大量的作战指挥电话。对接转困难的电话,想尽一切办法完成,比如线路杂音大,双方通话难,比如线路占线,或线路少,采取迂回接转等等的困难……总之,尽全力保证接转好每一个电话,慎之又慎,决不能因怠慢或疏忽大意,甚至操作缓慢而贻误战机。例如1974年1月西沙之战时,长话站错插一个塞绳,影响了战斗。那是开战前凌晨大约五点多,一个70年老兵接作战部与北京总参作战部通话的一个重要电话,当时机台上只有二个电话,只有二对塞绳,其中一个是作战部电话。这时,一个用户通话完毕放电话,机台亮灯,她因为凌晨值班糊里糊涂操作失误,拔错了塞绳,造成作战部电话中断,作战部中断通话后立马转到一号台用专线电话了。事后,军区情报部、通信部、保卫部等人即到总站进行调查,给予当事人严肃处理。这件事整个过程,我印象深刻,所以在这次对越自卫还击战斗中,我总是以这个教训告诫自己,一定要谨慎再谨慎!绝不能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差错!
       (五) 血 浪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除朝鲜战争外,中国对外敌最大规模的一场战斗。为捍卫祖国的领土主权,前方战士奋勇作战,打得十分英勇顽强,时刻都有流血,有牺牲。
       战前,有许多老兵准备退役回家,有的战友准备元旦春节结婚,有的准备探亲举家团圆。可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当军号吹响的时刻,我们义无反顾地肩负国家使命。有许多新兵才刚刚参军,就倒在了硝烟里。连天的炮火,无情地夺走了许多战士的生命,献给了祖国。这一仗,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今天我从《战报》资料上看到,从接转电话时的只言片语中听到,前方战士们勇敢冲锋,英勇牺牲,使我从心里感到,这些战士是多么可爱啊!对祖国有无限的爱,他们不怕死,不畏敌,把个人的生死安危,全部置之度外。他们不愧是祖国的骄傲,是党的儿女,是最可爱的人!”——那天的《战地日记》中我写下了这段话。
       1979年3月5日晚上20点整,中央电视台和电台转播,新华社奉我政府之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撤出越南领土。参战的各野战部队,陆续撤离中越边境,回原驻防地。前指是不可能一下子全撤走的。据说中印边境反击战,我军大部队撤了八年才撤完,那我们也得做长期的打算。我们通信分队与前指部分人员坚守在青山,预防敌方反仆,继续做好战争准备。
       那段时间前指总机值班趋于正常化,我和女战友们在休息时间段可以去山下的邕江边散步。邕江的景色十分迷人,江水像一条玉带似的,婉延绕过山脚,缓缓向前飘流而去。
       邕江,留下了我在前指唯一的一张照片。
       照片中,我与赵湘沅,崔展建,黄帅英四人站在江水里,笑容灿烂,战友深情相拥。这张照片是军报记者为我们拍摄的,仅存一幅,成了绝版,珍贵的前指纪念照片。 我爱在江边留连,漫步,我爱听江水那叨叨的浪声,悄悄的絮语……也回眸激战的日日夜夜,有时怀着沉重的脚步和悲痛的心情,凝望着邕江沉思,那不是浪花,而是血浪,尤其是想到前线某军某师某团的总机话务员,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在接转电话中己经非常熟识,却在某一天后,在以后的值机中,再也没有出现她(他)的声音了。我眼前晚霞中的邕江啊,忽然变成一片血色,见证了许许多多的战斗英雄和战斗功臣,他们甘洒热血,似江水长流心间。“若无卫国将士们勇敢战斗流血牺牲,哪有祖国边境的安宁,静好的岁月?”
       我久久地,久久地伫立在江边……

 



       (六) 庆 功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实际行动作了最好的回答:我们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决不允许别人侵犯我国领土,我们要的只是和平与安宁的边界。这一仗我们取得了胜利,给了越南当局以应有的惩罚。
        对越自卫还击战,从1979年2月17日凌晨6:40分发起总攻,至1979年3月5日晚上20点宣布撤军,到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国凯旋而归,战斗整整进行了28天。 “前指一号总机在保证战斗过程中,接转电话达十二万多个,其中战急、情报电话二千多个,无一差错”,——摘自《战地日记》。我们的通信联络保障任务,得到前指军区首长、各机关的赞誉,纷纷提出要为前指一号总机请功。前指一号总机以出色的工作和成绩,荣立集体三等功!这是集体的荣誉!也是每一个参战人员的荣誉!王小丽,刘向红,黄群芳,崔展建,刘伟莉等五人,荣获个人三等功;黄艳,胡桂兰,吕莹,赵湘沅,叶世英,黄帅英,童丽君,徐斌荣获个人团嘉奖。
       3月25日,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到广西南宁慰问广西方向参战的陆海空官兵及民兵和民工们。
       这天一大早,我和叶世英、黄帅英,跟随军区前指首长,前往机场,向中央慰问团首长敬献鲜花。 到机场迎接中央慰问团的有军区前指首长及各大部首长、参战英模代表、支前民兵代表等。女兵们手捧鲜花安排在欢迎队伍的最前面,安排我第一个献花,在队伍的最前列。中央首长下机后,我向第一位首长王震先敬军礼再献花。未曾料到的是,王震并没有接过我送上的鲜花,而是笑容满面地快步与同样笑容满面快步迎上前的许世友司令员握手相视,好久好久都没松开。当时我一下子愣住了,不知怎么办。过了一小会,王震才接过鲜花,一手棒花,一手紧拉许世友司令员的手,边走边说。献花的这一情景,回忆起来,好像就在眼前。4月4日,中央慰问团向参战官兵发放参战纪念奖品,均印有 “ 自卫还击 保卫边疆 胜利纪念 中央慰问团赠 一九七九年三月 ”字条。
       我们,深深感谢祖国和人民的关怀。

 








       【跋语:我能将参战详述源于我的《战地日记》,我能坚持写日记,要感谢我的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育非常严格,其中有两条家规:第一,每天必须写日记,并交父母检查;第二,每天必须阅读《参考消息》 (60年代参考消息属于内部报纸),关心国内外的大事,阅报过程必须用红笔将重点圈画出来,然后交父母审阅。父母的严厉管教,对我人生成长道路上,起着不可磨灭的、潜移默化的正确引领作用,《日记》伴随我一生;《战地日记》激励我一生。谨以此勾起我参战的岁月,纪念参战的青春! 战后,组织上选送一批人员去军校学习,5月10日,我与王小丽、叶世英三人,走进桂林陆军学院通信大队的课堂,走上新的“战场”】
       (根据2020年2、3月“线上忆军旅—我在战场上”活动发言整理,2023年2月17日) ……

 


       作者简介:吕莹,中共党员,1972年12月于湖南长沙入伍,广州军区通信总站长话站话务员。1979年1月30日赴广西南宁,参加广州军区前线指挥部对越自卫反击战,任广州军区前指一号总机话务员。1980年12月退役,曾任广东省建筑机施公司团委干事,办公室秘书兼总经理秘书,房地产公司副经理,经济师。中专毕业于桂林通信训练大队,无线修理专业。大专分别毕业于电大,党政干部管理专业。以及华南建筑学院(西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 喜欢文学,旅游,运动。

       图片说明:
       1、刊头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