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陈柯回忆录(第一集)


  

 

陈柯回忆录(第一集)
 

  一、解放战争时期

  1.参加铁道兵

  1949年解放战争发生剧烈的变化,淮海战役后,蒋家王朝覆灭了,南京4月5日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了南京城,当时我正在南京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上大学,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学里是一片欢腾,迎接解放军参加革命。参军的热潮红遍了校园,有的直接参加野战军二野部队,有的报考军政大学。这时有一支铁道兵团的部队正在抢修津浦铁路江苏蚌埠淮河大桥,引起了我们土木系同学的注意,抢修淮河大桥的艰难工程和修桥速度令我们十分欣佩,该部队有位参谋是南京中央大学前几期的学长,奉命到学校来宣传,欢迎土木系毕业的同学去参加,当即就有十二位同学报名,我也报了名,要去部队参加革命。这时我突然得到一个消息,我失踪多年的父亲找到了,他没死而是参加了八路军,现在正在武汉,因此我去部队参加革命的决心就更坚定了。

  该部队这时已经开拔到河南洛阳洛河陇海铁路,我们一毕业就收拾行装,星夜兼程赶到洛河参加了这支部队。到部队时才知道叫铁道兵团三支队(相当于师),支队参谋长何海如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向我们介绍部队的前身 是东北野战军铁道兵纵队,入山海关后改编为铁道兵团直属军委领导,司令员是滕代远下辖四个支队,主要任务是抢修铁路,同时要剿匪担任武装保卫铁路的任务。我们三支队支队长是彭敏(就是后来的大桥工程局长),政委是徐彬,在东北抢修过松花江大桥,入关后抢修完津浦铁路的淮河大桥之后,立刻调到这里抢修陇海路的洛河大桥,同学们可以马上参加洛河大桥的抢修了。参谋长说参军是完全志愿的,必须考虑好,一旦选择当了兵,就必须自觉遵守军队严格的组织纪律和一切艰苦生活和战斗危险的考验,目前军队实行的是供给制。有些同学家有困难,一时还下不了决心,也可以选择当随军职工,按月领取工资。部队同样欢迎你们,为我军增加技术实力。我和另一位同学叫易绍基立刻报名参军当兵,1949年8月1日我就穿上新军装,接受了供给制,其他同学也报名参加为随军职工。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从此我在铁道兵部队参加革命,一干就是35年。

  洛河大桥地处贫瘠的山区,地名叫黑石关。地形十分险要,老百姓都住的土窑洞,晚上我们被安排在一座小窑洞里,地下铺的干草,没有灯,大家胡乱摸黑就地躺下。到了半夜被一个同学的大叫惊醒,原来他的大腿被蝎子蜇了一口,大家用电筒乱照,看到腿部立刻红肿起来,赶紧找人送到卫生队治疗。原来这是一口老乡堆柴草的旧窑洞,虽然打扫了,但里面蝎子还是很多。大家也不敢睡了,在窑洞外面坐着,等到天亮清点人数,少了一个同学。原来他看到部队的条件如此艰苦恶劣,动摇了信心,行李箱子都不要了,也没有和其他同学打招呼就连夜下山,赶到车站买票回去了。

  这是告别学生生活参加革命部队给我们上的第一课。我们来时每人带着一个箱子,装着满满的书和衣服,还有一个大行李卷,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多余的。我们参加的是野战部队,随着任务的变化部队要经常转移搬家,像我们这么大部队来到这黑石关洛河桥头,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房子住,部队都是帐篷露营,只有师团的机关才能借住到老乡暂时不住人的窑洞,也不可能有床或铺板,干草地铺是常事。吃饭都是以班为单位,围着一个菜盆露天蹲在地下吃。在部队转移时,你必须把自己的全部东西都背上,跟着队伍步行,不能掉队。所以用不了多久我们的东西就全部精简了,只剩下自己能背得动的一点东西。

  几天之后我们被分配下部队,我被分到三大队技术科。三大队是三支队的主力部队,也就是桥梁大队技术科,科里有十几位同志,孙科长曾是抗联的老战士,俄语很好,常给苏联顾问当翻译,李副科长是东北铁路的工程师,他负责技术领导,从此我在老同志领导下开始桥梁的抢修生涯……

  2.抢修洛河大桥

  三大队主要担任抢修黑石关洛河大桥的任务,根据当时解放大西北战争的需要,急需打通陇海铁路。但是从洛阳到西安这段铁路中有两个大障碍,这就是洛河大桥和8号桥。这一段原是铁道兵团一支队的任务,但是在洛河因为有洪水遭到失败,铁指就命令刚抢通津浦铁路淮河大桥的三支队火速赶来抢修洛河大桥,而一支队继续沿陇海路向西前进,集中兵力抢修8号桥。8号桥是在峡谷之中的高桥,桥高45米,在这次抢修中一支队一大队一连就出现了登高英雄杨连第。
 


黑石关洛河大桥

 

  洛河是黄河的支流,具有黄河的一切特征,黄河的泛滥,泥沙无底,在洪水期给抢修造成极大困难。洪水期河面有300米宽。开始一支队想抢修正桥,打起了鹰架,铺设桁梁,但在桁梁的上弦还没有合拢时,一场洪水袭击就把鹰架冲垮,桁梁全部落水。第一次抢修失败了,但是任何困难都压不到人民解放军。

  三支队被调上来担任抢修便桥任务,便桥选在正桥上游的300米处,23大队和27大队分别担任东西两岸的引线土方和铺轨工程,我们三大队负责中间有水地段的桥梁抢修任务,而最关键的是河心打桩工程。我被分配到打桩连队负责打桩。(注:正桥要考虑桥洞下通航和按百年一遇的标准宣泄洪水,是比较高大的正式桥梁,便桥是按战时最低通车标准设计的的临时便桥,跨度小桥低矮,易抢修。)

  虽然我在大学也学过一点桩基础的理论,但桩是如何打下去的我是一无所知。这时只好虚心向战士们学习,从头学起。

  这个负责打桩的四连是个非常有经验的打桩连队,老战士自豪的对我说,早在哈尔滨抢松花江大桥时就负责打桩了,他们采用的是苏联的柴油打桩机,桩架设在两只拼装式铁船上,两只铁船分开一定的距离,前后用几道钢轨绑在一体,打桩机就固定在钢轨上组成打桩船。打桩机下是空的水面,这样就可以打桩了。打桩船的四角有四只小卷车,连接着锚绳、钢索用它来固定位置打桩,打完一根船向后退打第二根。一排有五根桩,每四排组成一个桥墩。桩全部是东北运来的红松,桩径有25厘米-30厘米,桩长12米。

  每次打桩最困难的事,是移动和固定打桩船,靠四部小绞车把船移动并固定在需要打桩的位置上,在风浪很大水深流急的河中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夜间(因为抢修是日夜不停的)缺乏足够的照明,非常危险。记得在阴历八月十五的一个晚上,正值中秋佳节,如果是和平时期,也许是全家赏月品尝月饼的时候,但是现在是战争,是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我们打桩工程在紧张的进行。由于流速很大船怎么也固定不好,一位班长奉命带两个战士划小船到前面去重新抛锚。刚把锚抛好,三人用力紧绳时,船身倾斜,小铁船被浪打翻了,三个战士全部落水,急流很快就把他们冲到下游的正桥墩附近,这时我们在打桩船上只听到战士的惊呼声“班长!班长!快!”但是他们没能攀住光滑的桥墩,接着呼声就被风声和浪声在下游方向淹没了,连长立刻派汽艇沿河追,又令两个班从两岸向下游搜索,同时加强打桩船的组织领导力量,使打桩工作不间断的进行。第二天我们得到消息三个战士在下游三十多里的河湾里找到,但是口鼻腔充满泥沙,三个年轻的生命已经牺牲了。此后打桩的工作完全在悲壮的气氛中紧张的进行着,指导员号召大家“为悼念牺牲的战友,要加倍努力完成当前的打桩任务”

  已经到了深秋了,但是洪水继续施虐。洪水不断上涨,几乎淹没了桩头,迫使打桩工作不得不暂时停顿,为了安全,打桩船也暂时靠到码头上。我们注视着河心几棵已经打好但是还没来得及组合的桩,只见木桩顶被水冲击得像陀螺一样急速的旋转,不到一个时辰,一根已打好的木桩就被连根拔起,桩木顺水漂走了,接连几根木桩都被拔起冲走,因为洛河的河底全是淤沙,洪水很容易卷空河底。大家在岸边看着干着急,心痛的直跺脚。这是用战士生命换来的桩基啊!指挥部命令抛石护桩,一场战斗又打响了,几个连队用各种可能找到的船只日夜运石抛向桩底,几十吨石抛下去了,总算稳住了基础战胜了洪水,水位稍退,打桩工程又紧张的进行了。河心是咣!咣!的打桩声,河滩是搬运木桩的呼号声,两岸是做土方、搬枕木、抬钢轨的劳动号声。东岸是23大队全部是朝鲜战士,他们从东北转战到中原大地,他们抬钢轨的声音铿锵用力。“哈那!托里!哈那!托里!……”十二个战士抬一根沉重的钢轨,步调必须完全一致,因此他们要喊“一、二、一、二”的口号。

  几千人的劳动大军,这种战斗宏伟的场面是我过去从来没有想到看到的。这里你可以深刻体验到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

  在对于洪水搏斗了17个日夜抢通了洛河便桥,铁一支队8号桥咽喉工程也告捷,陇海铁路全线贯通了。我们有力的支援了解放大西北的战略任务。

  抢通洛河大桥之后,有一段空隙时间,三大队奉命拉到附近的南蔡庄进行整训。整个大队几千人,在战时集中到一个地方整训,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大队技术科派我到三中队(相当营)去当兵,体验一下连队生活。我背着书包,随部队行军。从铁路线下来,走在田间小道上,向南蔡庄进发,四周都是绿色的麦田,快接近村庄时,为了抄近路,中队从麦地里斜过去,踏倒了油绿的麦苗,形成一条小道,这事很快让大队发现了,大队向副政委赶来,把我们中队集中到附近一个打麦场上,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向副政委曾是红军中的红小鬼,长征中打断了一个胳膊,他讲话时很生动,激动时那只截断的短臂也在不停的挥动,战士们很尊重他,他告诉大家,人民解放是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斗的,毛主席亲手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抄近道踏青苗,这是直接侵害人民利益,赶紧找村干部,找老乡道歉赔偿,挽回影响。这个南蔡庄是新区,老乡们对部队踏倒青苗,道歉赔偿的事,立刻感受到共产党解放军和国民党军不同之处。

  部队进村后,按群众干事和村干部划分好的空闲民户入住,从老乡那儿借来的麦草秫秸就地搭铺,连队入住后立刻开展宣传,各班为老乡劈柴、挑水、扫院子,做助民活动。我在中队部也是打地铺和连队一齐出操上课,站岗放哨,每天天不亮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背包,早操就是背上背包跑步。有时跑出去十多里,回来才是漱洗吃早饭。战士上课开会都要背背包,因为背包放到地上还是座位,战士持抢坐在背包上开会上课。战争时期,一有情况,背起背包就可以作战或转移,背包只有到晚间睡觉才能解开。但是夜里可能还有紧急集合,十分钟内要打好背包,集合把部队拉出去,连队的生活是非常紧张的,我开始出了不少洋相,经过反复的锻炼,才学会打背包跟上连队的步伐。

  那时连队战士主要是东北土改中翻身的子弟兵,文化虽不高,但生性憨厚,对党忠诚。还有就是国民党的俘虏兵,经过诉苦运动,觉悟后成了解放军战士,对蒋家王朝充满仇恨。连队的生活总是生龙活虎的,整个大队集合在一块时,各个连队相互拉歌,革命歌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3.抢修衡阳湘江大桥

  三支队奉命调头南下,赶到武汉长江边上,我们要渡过长江。三支队在东北抢修松花江大桥时 ,从苏联老大哥手里接到了一列抢修列车,这是由二十多个车皮和三个火车头组成的专列。车上装着各种加工机械,就像一个小型加工厂一样,在抢修时停在桥头,可以随时修理柴油打桩机和拖拉机的各种零件,以及制造各种起重机、架桥机、以及组成桥梁的各种部件 ,这都是三支队在大桥抢修桥梁时不能缺少的设备。但是武汉轮渡已被彻底破坏的情况下,要把抢修列车和三个火车头运过长江也绝非易事。支队部把任务交给了三大队限三天完成。技术科长带着我们下到工人中队研究渡河方案。工人中队有三十多个工人,过去在东北抚顺煤矿和其它铁路上,跟着日本工头干苦力,其中主要有起重工、架子工、木工。有几位老师付像赵头、张头、胡头经验非常丰富,见多识广,让我这个大学生敬佩不已,自愧不如。我们一起在沿岸查察看了地形、水势、船舶,很快一个土轮渡的方案就研究出来了。
 


黑石关洛河大桥

 

  我们微调了一只铁的甲板船,连夜进行加固和装配,同时在两岸修筑临时栈桥,这种土轮渡一次可以渡过一个火车头或三节车箱。不久整个抢修列车顺利的渡过了长江。看到浩瀚的长江也在我们手中征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三大队到了武汉后,因为列车编组有一个暂短的停留时间,我知道我失踪多年的父亲就在这个城市,机会难得,我鼓起勇气向技术科孙科长报告,想请个假探望,孙科长立刻带我找到大队王政委,简短的报告了情况,王政委看了看表,特批我三个小时假,速去速回,否则火车开了,掉了队就不好办了。

  王政委批准了假,我心中十分感谢又兴奋,恨不得立刻飞到父亲身边。武汉是个大城市,我到处打听,才找到武汉电信局,我父亲陈开第在这儿当军代表,一问果然在这儿。我妈妈和妹妹从杭州一个月前已经到达武汉和爸爸团聚,我和妈妈妹妹也有几年没见了,妈妈见我突然来到,非常惊喜,妈妈说:“你爸爸正在开会,已经告诉他儿子来了,中午早点回来”。爸爸失踪八年,是死是活对我们总是一个揪心的悬念,一旦有了消息十分惊喜,爸爸虽捎信说暂时不要来,妈妈也顾不得火车不通,旅途艰险,带着妹妹直奔武汉而来,相聚抱头痛哭。非常难得的是爸爸和我们相互失去消息八年,还始终保持单身,没有辜负妈妈苦等八年。可见爸爸对妈妈的感情是坚贞忠诚的,爸爸对家庭是负责的,因而这个团聚得以圆满。

  妈妈说:“爸爸肠胃不好,经常便血,但还是没完没了的日夜操劳工作,真为他的身体担心”我焦急的等待着爸爸,因为我归队的时间快到了。爸爸终于匆匆的回家了,他穿一身旧军装,比我想像的还要消瘦苍老,但还是神采奕奕。他说:“八年了,无时不在想念你们,寻找你们。现在儿子也当了解放军,太好了!”这次相见,只有暂短的半小时,我就需要离开,因为我怕火车开了,必须按时归队……

  当我们赶到湖南衡阳湘江时,感到了任务的迫切性。这是通往广西的铁路大桥,被国民党退却时炸坏了。二野和四野的部队要进军的西南。一列列的军用列车停在衡阳车站,部队从这里下车,唱着嘹亮的歌声,渡过湘江,往前只能徒步行军了。3支队23大队和27大队向前沿湘桂铁路展开一面抢修,一面剿匪,三大队则留在衡阳配合铁路局桥工队抢修湘江大桥。

  湘江正桥已被炸毁,钢梁桥墩倒塌,还有一个机车头和几节车皮掉在江中,还有几艘小火轮沉在江中,堵塞了航道,这儿江水比较深,但清澈可见底,是卵石砂砾河床,不像洛河那样混浊,江中可以隐约看见丢弃的很多枪械。可见国民党军队败退时的狼狈样子。我第一次在一只小船上看到所谓“水鬼”,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精瘦男子,脱光了衣服喝一口酒就扎入水中,一分钟左右冒出水面,就可以捞上一支抢或金手镯等贵重物品,上船来赶紧披上棉衣,喝一杯酒蹲在船上休息,半个小时又重新下水去打捞,每次上来总不空手。据说这是老板雇来的水鬼,打捞上来的财物归老板,人员、船和酒都是老板提供的,水鬼每天只挣一块现大洋。

  我们部队也有潜水员,能在水下停留较长的时间,但是穿上较重的设备,不如“水鬼”灵活轻便。三支队和衡阳铁路桥工队组成了联合指挥部,正桥是不能马上修复的,指挥部决定抢修下游一座废弃旧的便桥。这座便桥也已被毁,但水面上露出一条条窄长残存的混凝土墩座的痕迹,在河心水深的几十米中则是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露出。当时我支队的潜水队还没调上来,只能先请“水鬼”。技术科的几个同志和我奉命雇了小船和一名水鬼,沿两岸向河心一个个探测,我们测量每个墩的长、宽、深,水鬼根据我们的指挥,下水沿四周去模评估判断残墩的水下状况,有没有洞、断裂、还能不能利用,绘出草图。河中心的地方比较复杂,水流湍急,江底确实还有残墩,但过去可能为了保证航道而连根炸毁了,江底遍布石头、砖块断钢轨等等。经过探测支队指挥中心提出了一个抢修方案,利用残存的便桥旧墩,把邻近的两个用砖组合成一个大墩。运钢塔架,河中心打钢轨桩做三个墩子,墩上也立钢塔架,架设钢板梁和工字梁通车。

  在临近的车站,开始整修钢梁和组装架桥机,我负着打桩、打砖墩和立钢塔架。在船上架起柴油打桩机,但打的不是木桩,而是钢轨桩。挑起整根的重磅钢轨,一头削尖吊起来,为适应打钢轨桩,设计并制造了的钢桩帽,把冲击锤压在上面。但是一开打就发现了困难,因为钢轨桩长而细,一打就颤动歪斜。还是起重工想了办法,每一根桩上、中、下设三道夹板防止颤动,小心慢慢将钢轨桩送下去,由模板围起来打砖墩,并要小心的留下钢塔架的底角螺栓孔。

  钢塔架是英国援助国民党打内战时留下的器材,被我军缴获利用了。两根槽钢焊成的钢柱,两端有法兰板,可用螺栓任意接高,每三排共12根柱组成一个塔墩,相互用角钢联接。为了争取时间河中打墩子时,钢塔已在岸边组好,起重工人用船组成一只大船,一次可以把几十吨重的钢塔整个吊在墩上。这个工程也是非常艰巨的,利用了很多船只来日夜吊运。从起吊到走船定位按放到墩上,经历艰险,场面非常宏大,引来很多群众围观。在车站上一个双人字扒杆式架桥机已在车皮组成,两个钢制人字杆耸立在高空,中间穿上滑轮、钢索,在车皮上有四台绞车,简直像条巨龙。钢梁也已整修就绪,只等架梁了。但这时来了一场春水,江水上涨把尚未灌底角螺栓的墩顶淹没了,钢塔架浮摆在桥墩上没有底角螺栓,这意味着不能承受水平冲击力,怎么架桥?工程停顿下来,但是上涨的江水没有退的迹象,而前线军情紧急,急等通车。支队指挥部反复研究,除了在底角处不能做一些加固外,大胆的开始架桥了,但规定机车不上桥以减少水平冲击,中间多用间隔车来推动架桥机前进。

  钢梁一孔孔从河边向河心架设,架桥可能是最艰险的工作,重达百吨的架桥机吊着钢梁一步步用机车推向桥心,由于吊臂长度有限不能到位落梁,但超过位置吊机又可能脱轨,造成倾覆,因此需要火车司机高超的驾驶技术,稳步的推着架桥机一寸一寸的前进。机车不能上桥用间隔车,因为间隔很远,火车司机看不到架桥机,到达位置主要根据前后信号传递指挥,及时的刹住火车头,这时稍有不慎多进半米,就有机毁人亡的危险。为了保证安全,指挥部和我们技术员全部上架桥列车,各就岗位,坚持指挥,日夜架桥,向前推进。

  当桥梁工作继续前进快到对岸时,中间间隔车已有二十多个车皮,前后联系信号指挥愈加困难。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架桥时,由于司机换班,上来新手,操作不够熟练,当架桥机前方要求再走一寸时,机车猛然一个冲击推进,只见黑影闪闪,超过了半米前方两个小平车和两个人被撞到江中去了。架桥机受到激烈的震撼和摇摆,架桥机上有一个班长8个战士,共产党员们坚持住,就是架桥机掉下去了,粉身碎骨谁也不能松开绞车刹车。在这千金一发的关键时刻,架桥机旁的两个战士及时塞进了三角木,无畏的战士紧握手中刹把没有一个动摇,钢梁经过片刻摇摆后稳在半空中。架桥机保住了,掉下去的两个师傅虽然被撞伤,但是水性极好,都挣扎着从黑暗中游回岸边,被船只救起。

  这次事故中吸取教训取消了夜间架桥,挑选好司机,加强前后联系,终于全部架完桥梁,大桥提前通车了。湘江大桥遭破坏后,白崇禧认为一年也难以修复通车,但人民解放军不到一个月就抢通了大桥,支援了解放大西南的进军。

  4.部队整编,修复京汉线,抗美援朝前夕

  抢修湘桂铁路,已进入1950年初了,三支队调回京汉铁路,进行复旧工作,同时部队进行整编。因为全国解放,为了迎接经济恢复和建设,部队进行缩编,铁道兵团一、二、四支队被整编成三个师,我们三支队的二十三大队因为大都是朝鲜战士,整个大队都回朝鲜去了,因为缩编为一个直属桥梁团,我被分配到二营当技术员。我们的任务是修复京汉铁路的正桥,使铁路能加速营运。部队的生活仍然是非常艰苦,因为部队随着人物的变更,要不断的移动,经常搬家,自己背不动的东西不得不丢掉。工作很繁忙日夜抢修在工地,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因此我们中央大学来的十二个同学有的中途回家了,坚持下来的只剩下七人了,而且被分配到不同连队,很少联系。

  京汉铁路任务完成后,1950年8月我在的正桥团被调到陇海车段,江苏省的新沂河大桥工地,这儿因为水利工程改河,而要修一座新的大桥。但这时朝鲜战争的形势紧张了,每天报纸广播都是朝鲜战况,美帝侵略朝鲜,要打到鸭绿江边,全国进入到抗美援朝的热潮中。工程停止了,部队每天学习,进行形势教育。这时主要讨论的题目是,美帝打到鸭绿江边了,我们怎么办?具有飞机、大炮、坦克、原子弹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军,张牙舞爪向我东北边境扑来,我们敢不敢抵抗?朝鲜人民和我们血肉相连,我们要不要发扬国际主义援助?我们国家还很穷困落后又经历了多年战乱,民生疲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不能与美国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总之,通过教育要克服恐美惧美的思想,要敢于与美帝斗争,大家纷纷表态支持维护党中央抗美援朝的号召,纷纷写信报名参加志愿军。部队通过控诉美帝蒋匪的罪行,通过看美帝在朝鲜和鸭绿江边烧杀的记录片,燃起心中对美帝的深仇大恨,部队抗美援朝的热情空前高涨,只等令下。

  不知从哪儿传出的消息,说是我们这支部队可能要入朝参战,我们部队很多是山东的战士,于是从山东老家来了一批家属,父母看儿子,妻子看丈夫,千里迢迢来探亲,部队领导热情接待,让他们临行前和家人见上一面。我们二营公务班有个小战士叫小张,可能不到16岁就参军的,因为个子还没长好,连队体力活太重,就被分到营部当公务员,打水打饭打扫卫生,擦枪送信干得很勤快,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很愉快,他的老娘得知他驻军在江苏沂河,那时火车还不通畅,再说也没钱,就背着煎饼,迈着一双小脚,走了二十多天,一路上向人家讨口水喝,露宿街头,艰难地、颤巍巍地千里跋涉来到部队驻地,总算见到了自己的小儿子。他打开层层的布包,拿出一叠煎饼给我们吃,煎饼可以保存很久而不坏,是一种很好的干粮,这是她保存完好,一路上没舍得吃的礼品,这是沂蒙山区的特产。我们看到她风尘仆仆浑身是土,憔悴的脸色上布满皱纹,身体消瘦,想不到瘦弱的老妇却能经得起千里劳顿,为了和儿子相见忍受了千辛万苦,这位农村妇女纯朴的坚强意志,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这位大娘的身影,长久的印刻在我的记忆里。当他看到儿子在部队上长得高一点,部队吃的是大米白面,比她穷困的家乡生活还好,她放心了,嘱咐儿子在部队好好干。

  我们技术科有一个技术员,名叫耿绍功,听到消息他的妻子带着孩子也从天津远道赶来相会。部队特意从当地的老乡家里借到一间小草房,让他们居住,热情的招待来队家属是解放军的传统,我们去拜访耿绍功,小屋收拾得十分整洁,正在揉面包饺子,看来这位大嫂是个非常能干善谈之人。真是有了女人才有温馨的家。耿绍功同志抱着孩子,暂时享受家庭的温暖。她们一直住到部队快出发了才回天津去。马上就要抗美援朝这种相聚是难得的。耿绍功同志后来被美帝的敌机轰炸,牺牲在朝鲜新成川车站,没能回国,这次分别竞成了永别。

  还有一位给水营工作黄琛工程师,他的未婚妻也从浙江温州赶来。领导批准在部队中完婚。部队出发后他的妻子依依不舍,一直跟到安东。部队入朝不久这位黄琛工程师在顺川车站被敌机轰炸牺牲了,美帝发动侵略战争,欠下了我们千千万万的血债!

  我刚从大学毕业不久还没有结婚也没有女友,所以除了父母而外倒是没什么牵挂。既然参军就预料到可能要去打仗,这次我们面对的敌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他有飞机、大炮、坦克、军舰。但是美帝侵略到我们头上来了,我们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和决心。我们准备好了,不怕一切流血牺牲,要争取胜利。这就是我们在入朝前的心情。
 


陈柯同志戎装照


 

       编者按:
       《陈柯回忆录》,原铁道兵桥梁专家陈柯同志所写,陈老已经去世了,由陈柯的女儿陈普阳整理推出,本编辑收稿并看完后非常感动,他用生命的最后时光和记忆,写下这五万多字的铁道兵战争经历。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战争经历,也是铁道兵“炸不垮,打不烂”英勇奋战钢铁运输线的现场写照。我在编辑时,感到陈老这篇极j其珍贵的遗作,热血沸腾,肃然起敬!这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战争史料,我们应该把这篇珍贵的、展现铁道兵将士的军魂之作,保留下来载入史册。
       全文共分六集进行连载。

       未完,待续(请看第二集)
 

       图片说明:
       1、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2、部分图片来自陈柯的女儿陈普阳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