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唯有相思似春色

  闲居乡野,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早饭毕,燃一炷清香,泡一壶佳茗,捧读一本诗书。

  此时,那些有灵性的文字,像珍珠一般,合着那顺畅的一呼一吸,甜美地滑落心底,在心灵的后花园里,一朵一朵的奇葩缓缓地绽开。那悠远而绵长的幽香撩人情思,令人陶醉。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唯有相思似春色”,出自唐代王维的《送沈子归江东/送沈子福之江东》:

  之所以喜爱这首诗,是因为它与其它离别诗不同。他没有刻意地专写凄凄惨惨的离愁别苦,不会让人感染黯然神伤的悲凉心境。虽然,同是写离情别绪,但王维的这首诗,却是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更有着十分美丽的想象,有着无比蕴籍而深厚的感情。有品不完的韵味,令人联想,入情入境。

  都说,“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但是,不是所有的离别都意味着感伤。王维在送别友人时,心中同样是无限依恋,他却把满腔惜别之情,化作了一种美好的祝福。在诗人的眼里,万物有情,在诗人的心里,充满阳光。

  诗贵在情。“唯有相思似春色”,春色的相思自然、温柔、细腻、体贴。你看,那解意的春风,扑面入怀,相拥不舍。传情的小花,招手点头,留恋致意。翩翩的鸥鸟,绕舟飞舞,形影相随。空灵的翠竹,君子风度,夹两岸彬彬相送。依依的杨柳,列队江边,万千垂条,别绪悠悠。望着那渐行渐远即将消逝的一叶扁舟,一份怅惘袭上心来。人生苦短,不知何时再能重逢。

  诗人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恰似眼前无边无际的春色,寄托着满满的相思,契合着心灵的感应,春满江南江北,情满江南江北。于是乎,诗兴大发,一首籍景抒情的送别诗随口咏出。

  “唯有相思似春色”,如此深挚的情谊,如此多情善感的送别,不免让人想起了《三国演义》中,刘备送别徐元直时的那段感人故事。

  曹操为了据天下谋士为己所用,采用奸诈手段囚禁徐庶之母,迫使徐庶弃备投曹。惜别时,刘备不忍与徐庶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立马凝泪而望。不料,却被一片树林挡住了视线。刘备气恼,为了能一直看到徐庶远去的背影,遂命军士将前面的树林全部伐尽。

  还有陆树铭唱的那首《一壶老酒》,其中母与子的别离更是牵情。也是由近及远的描述,妈妈送子离家走。儿子回头看见年迈的妈妈满是皱纹的脸上,泪水不住地滚落。同时,声音哽咽着,千叮咛、万嘱咐,放心不下。又回头,瘦弱的妈妈还在招手,难舍心头肉。再回头,可怜的妈妈仍然站在原地还没走,翘首盼儿归。此时此刻,那份不舍,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子情,天下第一情。任你是铁打的硬汉,每向前迈出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勇气,纵使强忍泪水,也终是痛彻心扉。正如江淹在《别赋》里说的那样:“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这些友人之间、亲人之间的真性情,最是感人至深。

  其实,在现实中,无情寡义者也不乏其人。

  本来是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其中甲为了保住乌纱、得以升迁,竟能毫不吝惜地、失却人性地利用和出卖朋友。

  《大盗燕子李三》中,行侠仗义的李三被官府抓捕,在行刑前都没有想到,是亲如手足的师兄将自己出卖的。

  曾经是平起平坐、一起创业打拼的要好的同事,其中甲提拔了领导后,时间不长,再见到那些乙、丙、丁时,生分的就如罩了一层面具。彼此之间的交流,已不再是先前那般地随意和坦诚,变成了打官腔和虚伪的奉承。更有那些不能相忘的友谊,不能相忘的美好记忆,也被当做了不值一提的琐事。那种高傲、那种虚荣,“三年不认爹和娘”。就像大学生在校园里,见到貌似土豹子的亲爹时那样,形同陌路。

  还有一些,曾经是心仪爱慕、相敬如宾、倾心相待、终身托付的情谊,本来是属于深深牵系的,却被随意的抛掷。难道是流水无情?抑或是流光寡义?再者就是人间别久不成悲?

  “唯有相思似春色”,多么温暖的诗句!送别之人重情重义,珍惜缘分、珍惜时光,多么值得结交,值得铭记和回忆。离别之人会将那份知遇之情,视为一份富有,放在端砚里研磨,写在宣纸上,精心装裱,悬挂于书房里,如影随形,灵犀相通。

  一首诗,饱含着对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真挚慰勉,其相思别离的浓郁情谊,感人至深,令人敬慕。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