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为国捐躯长眠在高寒禁区的战友 ——读《铁道兵英烈名录》
这本厚厚的名录告诉我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西南的崇山峻岭,西北的戈壁沙滩,到东北的高寒禁区,铁道兵为祖国修建了一条条钢铁大道。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为祖国铁路事业光荣牺牲的英烈们,长眠大地,永远守望在他们修建的铁道线上。
铁道沿线,一处处草木葱茏的铁道兵烈士陵园墓地,就是一座座血染的丰碑。
手捧这样一本大书,60多万字,五斤多重,近一千页码,收录了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平建设几十年中牺牲在各条铁路线上的战友,数千名战友的英名简历镌刻在这本大书上,手捧着大书,像托举起烈士的遗骸,抚摸着大书,像摩挲着烈士陵园里冰冷的墓碑。
兴安处处埋忠骨,何惧马革裹尸还。六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飞速地向现代化迈进。
越是这种时候,越是怀念那些为了国家的建设和安全,穿上军装毅然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特别是响应祖国的召唤,义无反顾地奔向高寒禁区,开发大兴安岭,且永远地留在了那里的献身战友。
岁月流逝,光阴已去,我们心中却永远镌刻着牺牲战友刚毅伟岸的身影。铁道兵是人民军队一支工程部队,常长年累月转战在四面八方,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逢山凿洞,遇水架桥,危险无处不在,用最原始的工具从事着开天辟地的筑路事业,牺牲就成为不可避免的宿命。和平年代,铁道兵成为解放军牺牲最多的兵种。铁道兵官兵从不忌讳流血牺牲,因为使命和担当使我们变得无比坚强。
加格达奇北山铁道兵烈士陵园
我们经历了彭元性老班长的牺牲。他是湖南长沙浏阳县人,1958年入伍。曾任1963年2月那一批河北新兵在滨州线三等小站乌奴耳新兵训练营九班班长。新训结束后,彭元性调任铁三师13团一营二连任班长。
1964年在根河乌里库玛修建森林铁路时,不幸在密林中砍伐轨道枕木材料施工中被一棵参天大树倾倒砸中头颅,光荣牺牲。
时隔60年,笔者在核实老班长牺牲情况时,我找到“师生班”老战友,转业后曾任铁道兵学院(今石家庄铁道大学)院办主任的杨振生老战友时,耄耋老战友回忆说:“那时彭元性是我们老班长,我是战士。我在一篇回忆文章里写到过彭班长。他是1958年参军的老兵,首长安排他来我们师生班,其意图是他政治觉悟和军事技术素质都过硬,可很好传帮带我们这批学生兵。”
“到1964年,他已服役六年多了,连首长的意见和他交底了,年底前就让他复员回家。家里也知道了,就盼望他早回去呢。他最后一次探亲回来,带回很多湖南家乡土特产,让我们品尝……
“第二天清晨,我们一起出工上山伐木,备料加工枕木。他和我都站在被伐松树的上坡安全位置,树下拉快马锯的战友也是按伐树规范要求下锯的,即向下方向锯口要低,向上方向锯口高(事后我们都反复确认过,安全无误)。
“我们都看到这棵大落叶松先是向下倒了,可倒了一半就鬼使神差地转向右边,又慢慢地转到上坡方向轰然砸地。我俩离倒下的树只有几步远,好险啊!
“我正在为此反常现象发呆时,不料从侧面放树方向空中突然飞过来一个倒木树枝,像响鞭一样正好甩砸在彭班长的头上,彭班长即刻应声倒地。我慌忙跑过去抱起他的头,很快鲜红的血夹带着白色的脑浆就流出来了,无论我怎么样大声叫他,他都没吭声,没说一句话,没来得及抢救,就光荣了………”
杨振生老战友说:“每提及彭班长,那个悲剧情境就浮出脑海,流泪不止!那是我目睹老班长牺牲啊!以后我在营部当文书,又在团政治处工作,处理过多个牺牲战友的后事,到铁院工作也处理过非正常伤亡者的后事,但印象最深,每每让我落泪的,还是彭班长!”
青山处处埋忠骨,如今盛世慰英魂。30岁的老班长就这样长眠在了原始大森林中,再也回不了故土家乡的浏阳河畔与亲人团聚了,他的英灵就这样永远地定格在绿意葱茏的大兴安岭山坡上,但他的英雄形象,爱兵精神,始终铭刻在我们老战友的心中!
邱达服老战友是湖北公安县人 ,1959年入伍 , 曾参与1963年河北新兵的训练,结束后调任铁三师十三团一营一连九班班长,1965年调该团四营十四连任排长。1965年6月26日,在修建嫩林铁路朝阳段一个小型桥梁施工中,被运送水泥的“轱辘马”轨道车翻车砸成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当年就地葬在朝阳山一、二号隧道之间的山口间。以后迁至大杨树铁道兵烈士陵园。
石连战友是河北石家庄郊区人,1963年入伍 ,铁三师十三团一营四连战士。1964年元旦前后,在冬季军事训练中,石连看到靶牌被风吹歪了,跑去扶正靶牌,刚扶正,一声枪响,只见他双手一举,又随即捂住肚子就倒了。原来他被一颗混在教练弹中的真弹误伤腹部,肠子流出,生命垂危。事发突然,一营营长亲自指挥押车,用林区运送木材的小火车紧急送往根河医院抢救。铁13团袁邦团长听说后,即刻从伊图里河赶往根河医院探望。医生虽尽力抢救,但已无力回天。石连战友弥留之际,还要求把自己节省的全部津贴费交给党组织。当时在场的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战友牺牲后,根据家属的要求,部队派专车数千公里星夜奔驰,运回了原籍下葬。
刘福明,吉林省农安县人 ,1965年入伍,铁三师13团四营十三连战士,共青团员,荣获五好战士称号,连队嘉奖两次。1968年7月12日,时值盛夏,在一次追逃犯罪嫌疑人时溺水失联,连队立即组织了马队和船队从事发地点顺流沿途向下游搜寻,直寻到200里外的嫩江未果。乘火车返回后,又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了二次搜寻,但仍未找到。据悉,约两年后尸体才被当地群众在乌鲁布铁附近河边的沙滩里发现,后安葬在大杨树烈士陵园。
王物件,石家庄元氏县生人,我们一起入伍,朴实的农民子弟,铁三师13团16连战士,曾立三等功一次,1965年6月30日,随班长张春玉在朝阳山1号隧道施工中因塌方牺牲,追记二等功一次。葬在大杨树烈士陵园。班长张春玉受重伤,荣立一等功,被国防部命名为“铁道兵硬骨头战士”“铁道兵学毛著积极分子”。
刘黑吹,河北井陉县人,我们石家庄亲密战友,1963年2月入伍,共青团员,铁13团16连战士。1965年11月15日,当时刘黑吹是中班,吃过晚饭后,他在打风钻过程中,被顶部掉下来的松动石块砸中钻杆,巨大的冲击力顶破了他的内脏,立即被送往乌尔其团部卫生队,紧急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0岁,葬在加格达奇北山铁道兵烈士陵园。
傅景寿,我们最亲密的老战友,石家庄市人,高中毕业生,1963年春入伍,铁三师13团一营三连战士,1965年夏,彼时连部文书考取铁道兵学院去上学,连长指导员请示营部批准,安排傅景寿接了文书班。
1967年盛夏季节根河大汛,河水滔滔,6月20日傅景寿带队参加顺水漂流枕木作业,不慎聂云生战友落水遇险,傅景寿见义勇为去救了聂脱险,自己却因体力耗尽,被河水卷走,光荣牺牲了。
当时动用了军地力量,艰苦寻到,就地安葬。多年后也迁葬在今天加格达奇北山的铁道兵烈士陵园。傅景寿烈士被追认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记三等功。
铁道兵从组建到铁道兵撤销,再到中国铁路建设集团总公司,这一路走来,为了修建祖国需要的钢铁运输大动脉,有8000多名官兵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本烈士名录,记载着无数铁道兵英烈们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之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本厚厚的名录告诉我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西南的崇山峻岭,西北的戈壁沙滩到东北的高寒禁区,铁道兵为祖国修建了一条条钢铁大道。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为祖国铁路事业光荣牺牲的英烈们,长眠大地,永远守望在他们修建过的铁道线上。铁道沿线,一处处草木葱茏的铁道兵烈士陵园墓地,就是一座座血染的丰碑。选一个吧,青山处处,鲜花盛开,是烈士鲜血浇灌。当年牺牲战友可曾安好?
看着烈士名录。对照着我熟悉的那些烈士的名字,心里涌起一阵阵的波涛。一同参军的战友。你们走了?对你们最好的惦念和缅怀,就是精神的传承。让我们怀着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为实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和未竟事业,我们将高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旗帜奋发努力,不断前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们永远缅怀这些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光荣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每一位烈士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向为国捐躯的铁道兵烈士战友致敬!(吕双增、杨振生、赵富山合写)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