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我的往事(46):同学相聚

  日月如梭,转眼离开安康流水已经近五十年了。五十年魂牵梦绕,总想起在流水中学读书的日子。终于2016年春天有机会回了一趟安康老家,朋友带我专门去了流水镇寻访儿时的印象。

  然而,此时的流水店已经不是往日的流水店了。现在的流水店是新建移民小镇,根本不是照着原来的模样复建的汉江流水码头古镇,而是重新做了规划。流水镇上的房屋建筑几乎一色的陕南古民居风格:青灰色调的砖瓦房、古色古香的木门窗、复旧风格的石板街、旅游轮渡的水码头,一派崭新气象。街道两边的店铺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色彩纷呈,分别建有商贸、饮食、农副产品一条街,临湖水边是流水镇标志性广场。真是物转星移、今非昔比,流水早已不是旧时的模样。站在广场水岸,望着水平如镜的瀛湖,我在想,早先那个流水店老街和流水中学也许正在深不可测的水下老地方寂静地还躺在那里,虽然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却依然还是熟悉的旧模样,那才是一代流水人永存的最深刻的记忆。

  走在崭新的流水街上,我在想象着往日逛街的情景:携友好同窗,转百货商店,进国营食堂,来一荤两素三碗面条,边吃边聊国事家事天下事,吃饱逛够了再回学校去读书……走在现在的流水街上,每每遇到与我差不多同龄的迎面走来,我都要仔细辨认,期望能认出一两个老流水同学来,也算不枉此行。

  这当然是一种奢望。不过,2007年的一天,我们流水中学的几个同学竟然在北京相逢,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喜。那天,我突然接到罗兴莲同学的电话,说她来北京送儿子出国,顺道看能不能约几个流水中学的同学聚一下,再不聚就没有机会了。

  于是我忙着联系。我先联系在北京的冬萍同学。冬萍大学毕业后先在兰州工作,后来调到证监会工作。冬萍联系了李书章同学,书章学中医,来北京多年,已经是北京同仁堂的中医名家了,天天在北京同仁堂坐诊,他爱人也是我们流水中学同班同学,全家都在北京。我又联系在山西太原市工作的邓鼎安同学和在山西临汾市尧都区任文化局长的秦总建同学,约他们一起来北京相聚。

  老同学聚会,相见甚欢,那天我们聊了很久很久,真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忆不完的往事。上次聚会一晃又过去十多年了,也该再聚聚了,再不聚,真的没时间了。

  2016年我和爱人自驾游特意路过山西临汾市住了一晚,住进酒店之后便立刻给秦总建打电话一起见面聚聚。谁知她接电话说正在西安看病没在临汾,只能遗憾错过,并祝她早日康复。谁知这一错过,竟然是永远地错过。回北京之后我一再打电话问候她病情,总是打不通,我问别的同学,也都说跟她联系不上。两三年后的一天,听在西安的同学说秦总建已经仙逝归西了。呼呜哀哉,那是我们每个人的最终归宿,只是她不该这么早去,只能默默地祝愿她在天堂再无病痛。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