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远逝了,我的古城小巷……《古城记忆3》



 

在西安古城西头有一个小巷,叫桃胡巷。

这是一个“巷中巷”,就像俺回坊的大学习巷里还套了一个小学习巷是一样一样滴。

它就在光明巷(郭签士巷)的中段,一个面东朝西小豁口里,鲜为人知,稍不经心,你就走过头了,因为,它太小了么。

怪不得在解放前,中共陜西地下党要把秘密联络处安在这小巷里,一但被敌人发觉了,警车都开不进小巷,咱们的人早就溜之大吉了……

俺家就住在这桃胡巷6号,曾经是陜西地下党秘密联络处。按现在流行的说法:红色打卡地也。

这还是我许多年后翻看西安地方誌才晓得的,俺这平平常常的大杂院还有这么耀眼的历史光环,是谁都会把头仰的高高的,眼睛都长到头顶上了……

嘻嘻,嘻嘻……

这小巷是个倒T字型,青石板铺路,一路成15度的慢下坡,迎面是一堵照壁子墙,上面雕龙画凤,全是青砖雕饰,古色古香的很。

靠左边是四,五,六号住户,靠右边是是八号,九号,十号住户,乃至十一号,十二号,更长的住户家的门牌号数,究竟小巷里有多少门牌号数,我,有点数不过来了……

唯一记住的是在这照壁子墙的后面是7号,这家门楼子被照壁墙挡的严严实实,不走近看,还真不识庐山真面目,黑漆漆的两扇大门上安有铜门环,你一敲门,紫铜色的门环发出很好听的金属音来,两旁有两个青石门墩,被人用屁股坐过来蹭过去的,擦拭的噌明发亮,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作派也。

从这门洞里走出七十多岁的翁老爷子,他尖尖的脑壳后面还遗留着晚清时发白的小辮子。

他是这桃胡巷最老的住户,也是这百年小巷历史见证人之一。

乍一说起桃胡巷的历史缘故了,这位老学究就来了精神,嘴巴里喋喋不休,神采上也眉飞色舞了:说俺这桃胡巷是块福地,宝地,你还不敢不信?一百年来,小小桃胡巷,风调雨顺,人杰地灵。光这小巷的名字就有很多说头,

传说天上的王母娘娘赴宴蟠桃会,把一个桃核丢下凡间,就变成今天的桃胡巷,不信你闻闻,这滿巷子的空气中,都带着桃花树的清香…

这里有牛郎织女相会的大槐树,还有天池落下的一滴神泉水呢……

老学究这番海阔天空的神谝,唬的俺这些半大小子们一楞一楞的,都像注了神的法术,一个个眯上了眼晴,在小巷这里闻闻,在小巷那里嗅嗅,还真闻到夾竹桃的花香了。抬头看,干打垒的土墙上伸出几枝粉红色的夾竹桃花正艳艳盛放着淡淡的花香……

再说那天上瑶池落下的一滴神泉水,不过是小巷一处“涝池”罢了,由于桃胡巷地势低凹,前巷子的雨水都流向这里,日久天长,就形成了一湾不大不小的涝池,人们在涝池旁还种了一溜溜柳树,夏天的时侯,女人们在池塘边洗衣服,挥动着木锤棒,岸上的柳条叶轻轻的摇摆着,池水中倒映着姑娘娃娃秀美的身影~~

还真有点诗情画意也……

再加上立在小路中央那颗两个大人的手臂都拢不住的大槐树,还真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了。

虽然这里住家户大多数人居住的是平房土屋,不如现今人们居住的高楼大厦,那么气派,那么豪华,但是,在那个年代住平房土屋里的人们,其幸福指数可比如今住摩天大楼的大咖们高了许多……

小巷里街坊们和睦相处着,相互关心着,真应了那句老话了:亲戚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亲亲的都不知道用啥词形容了。

吃饺子时忘了买醋,拎个碗就到对门了,对门的大妈把一瓶子醋“咕里咕嘟”全倒进碗里了~

二哥家蜂窝煤炉子灭火了,邻居大伯从自己炉膛里夾出了还冒着焰焰火苗的蜂窝煤~

外乡客人在小巷里打听谁谁谁在哪里住?

小巷里热心肠的人儿,准把他送到他要见的人面前了~

小巷的路灯坏了,小巷里一片漆黑~

也就是抽袋烟的工夫,一盏,二盏,三盏四盏……,数不清的红灯笼从一个个门洞里亮了出来,它照亮了小巷里青石板铺成的幽幽小径,更映红了,映亮了,俺小巷人们那一颗颗淳朴善良的心……。这一颗颗心不是金子,胜似金子……

啊!

远逝了,

我的古城小巷……

还有我那金子般的邻居街坊……


编辑: 周健(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