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旅行随笔115:去随州擂鼓墩看出土编钟

 

      


 

       20多年前,21世纪元年金秋去铁道部第11工程局4处采访安康铁路施工情况(从西安至四川康定新建铁路),采访后来到11局4处所在地湖北随州市。
       这11局是由原铁道兵第11师整建制集体转业到地方的,局机关在湖北襄樊。老战友们热烈欢迎我这个“老铁”的到来。采访归来后,处领导执意安排我去擂鼓墩看编钟表演。
       擂鼓墩位于随州市区西1公里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春秋时期楚令尹杜越椒叛乱奔随,楚庄王率师追击,至此擂鼓进军,故得名。
       擂鼓墩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近200座,初认是春秋战国时期侯王、显官的墓葬区。1978年在此发掘的曾侯乙墓距今已经2400多年,出土青铜、金、玉、漆木器等珍贵文物1万余件。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制作之精,保存之好,是同期墓葬发掘中所罕见的。
       特别是这里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由64件大小不同的青铜编钟组成的大型乐器,虽埋藏地下2000多年,仍音乐优美,音域宏广,古今乐曲均能演奏。曾侯乙墓还出土了编馨、鼓、瑟、琴、箫、笛等乐器。1981年又在其附近100多米处发掘了擂鼓墩二号墓,再次出现了成套大型编钟。
       曾侯乙墓由378立方米优质梓木构成的椁室严严实实,椁室四周填有12万多斤的木炭,椁室上填有厚达10余米的青膏泥黄褐土。
       曾侯乙墓位于擂鼓墩东团坡上,系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这是战国早期诸侯国曾国君主名乙的墓葬,故亦称曾侯乙地宫。
       这座拥有东、中、西、北四个墓室的王陵,尤如一座地下音乐宫殿。宽敞的中室,是“钟鸣鼎食”的“正殿”,礼乐之器,陈悬井然。一套编钟沿南壁和西壁立架巍然耸立,巨大的钟架,由铜木结构呈曲尺形,达二百四十六个构件,可以拆装,设计精巧合理;六十五件青铜钟分三层八组悬于架上。
       1981年在擂鼓墩二号墓,又发掘出一套36件编钟。经专家鉴定,二号墓编钟与曾侯编钟同一体系,音色、音律与曾侯乙编钟相通,其中8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因此,二号墓编钟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
       两套乐钟合计100件,百件编钟可分可合,是一个完整的宏伟的编钟系列,参观中还观看了由现代男女艺术家们穿着战国服装打击编钟的精彩歌舞表演,至今记忆犹新。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