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乐山铁道兵战友组织观看《峰爆》电影

  在庆祝建党百年,建国72周年之际,乐山市铁道兵战友响应上级号召及时组织铁道兵老兵、军嫂11人,聚集在乐山金杯影院观看首部以铁道兵为题材的电影《峰爆》。

  《峰爆》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影片中讲述了一对铁道兵父子,面对突发的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顾自己生命,为了人民的利益,上天入地展开生死救援的故事。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坚持这一革命精神,为建成社会主义和国家铁路交通强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影片大力弘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生动展现了铁道兵军人、铁二代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乐山市铁道兵战友曾经参加过成昆线、襄渝线、青藏线等国家铁路重点工程,其中62年入伍老兵1人,65年入伍2人,68年入伍7人,他们对铁路建设有着深厚感情。《峰爆》影片让这些老兵再一次回忆起军旅的峥嵘岁月。铁道兵10师47团2营10连参加了成昆铁路建设,于1970年7月成昆线胜利竣工。同年9月下旬,转至陕西省向阳县蜀河镇,负责沙沟地段襄渝铁路工程施工。

  襄渝铁路起点于湖北襄阳站终点线是重庆西站,线路全长915.6公里,其中铁道兵担负修建859.6公里。铁道兵8个师、6个师属团和2个独立团,约23.6万人。再加上学兵、民工共计83万人。队伍阵容强大,人数众多。

  国家三线建设时间甚紧,任务甚重,部队首长要求我们迅速抵达目的地。从德昌车站坐货运火车,经过昆明、贵州到达成都(需要7天时间),再由成都坐火车至陕西省西安市,当时到达向阳蜀河煤业公路,只有水路,没有客船,战士们只能步行。目的等着我们却是一片荒山,无路、无房、无电、无水,困难是可想而知。

  10连100多人,第一天从西安出发,晚上住营盘。第二天翻过秦岭山,海拔2千米,上山40公里,下山70公里。早晨1点出发,晚上7点过到达目的地。因下雨、雾大,3米外不见人,当时听说山上有少量的土匪。在没有导向带路情况下,连长刘洪涛靠一张地图线带少数老兵摸索前进。患有有高血压、关节病的战友,徒步到山顶之后晕倒了。

  每个战士身背棉被、枪支弹药,负重20多斤。没有路,逢到荆棘就开路,遇到河就躺着水过河。河水温度低,水深1米多左右。在榨水镇过的国庆节。此次行军共16天,都是下雨天。由于长时间行军,每个战士都是汗水湿透了衣服,再加露天淋雨,到达目的地后不久,不少体弱的战士都出现全身肌肉痛、关节肿痛的现象。

  60、70年代国家经济较为困难,只发10元左右补助,生活艰苦。当时条件有限,部队没有大型机器,只有小型少部分机械作业,主要靠每个战士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用钢钎、铁锤、手推、肩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许多战友因此牺牲,约100人左右。其中金山镇(原金燕),田华云烈士,牺牲时年仅22岁。

  在这样艰难困苦、恶劣的条件下,部队首长经常以英雄为榜样来教育我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战士心中装着是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铁路的信念。

  《峰爆》影片观看后,感慨万千,大家一致认为:传承好红色基因,用铁道兵精神教育好下一代。退役不褪色,学习铁道兵文化,无能在什么地方,什么工作单位,不管多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听党指挥,不忘初心,按时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奉献我们的青春和绵薄之力。

  图片来自于铁道兵画册

  编辑:岁月凝思

上一篇:我的乡愁之拾桐子
下一篇:西湖天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