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读书札记8 读《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札记1

  

 

读书札记8

  读《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札记1
 

  比我老的老头黄永玉先生走了。很让人惋惜。

  我挺喜欢黄永玉的画,但并不怎么欣赏,常常一笑了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

  但我很欣赏黄老先生的人生态度。他是一个不在乎世态炎凉的、无所谓忧愁的浪荡汉子。

  忘记在哪篇文章中有人写他在“五七干校”辛苦劳作之余,竟挖个土坑斗蛐蛐玩,货真价实的一个老顽童!我感慨之余,也写了篇被勾起的回忆《捉蛐蛐》。还让女儿设法给我买一套黄永玉的书《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黄老先生去世了。我又催女儿买书。



  图为黄永玉著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4本。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共三部7本。第一部是《朱雀城》;第二部是《走读》分上、下两本,第三部是《八年》分上、中、下(1、2),4本,加起来共7本。现在这部书脱销。女儿在当当网上先买到《八年》4本,后买到《走读》2本,《朱雀城》至今无货,全国调拨都调不来。

  我无法按黄老先生的著作顺序读,就买到哪本先读哪本。我是从《八年(上)》开始读的。这书是自传体式的小说。我这个岁数的人、我这般经历的人,先读哪本后读哪本,无所谓。我都能理性地把这个人连接起来。



  我读书必备的一支笔、一张纸、一本字典、一本地图都在桌上。
 

  这段时间我写读书札记,就写读《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吧。

  读《八年(上)》,要说的话挺多。作为札记,我先把在读书时写在书上的一些眉批,摘录一些,内容虽然有些零碎,但可见一斑。这些眉批,算是读《八年(上)》的札记之一。

  我按这本书的页码顺序摘。每条的前头是书中的原文,括号里的文字是我写的眉批,末尾是原文和眉批在书中的页码。

  扫地和练拳差不多。(眉批: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就有不同的认识。)第4页

  为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序子流了两个钟头眼泪。(眉批:我儿时有次看《小姑贤》,曾为那个刁老太故意刁难儿媳而打抱不平。剧场中,我在台下义愤填膺地站起来,大声揭穿那个刁老太说假话,使剧演不下去了。好像是保姆把我拉出剧场,去外面买糖吃,了却了此事。)第8-9页

  序子喜欢香大的朱熹,又不能不尊重爸爸的那个朱熹。世界上有两个朱熹就好了,两方面都不得罪了。(眉批:我爸烦弃我的同学好友于宗宝,就是因为1958年的某天,于宗宝在我家“偷看”了《参考消息》,在某个问题上与我爸争论)第11页

  序子口琴在手,把周围世界一切都甩在脑门后头,越吹越起劲。……吹着吹着干脆就坐到床上去,甚至脱了鞋子躺在垫子上跷起二郎腿奔腾澎湃地正式演奏起来。

  ……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序子都想不起来了。(眉批:忘乎所以的人,忘乎所以的果。)16-17页

  我这个老家伙剥光了衣服,屁股拉垮,除了一身骨头和皱皮绝对没有一坨像样好肉,……一点曲折戏文都冇。(眉批:寥寥几笔把香猴子写活了)19页

  早熟就是提前痛苦。(眉批:这话有些道理。)43页

  看到第55页(眉批:看多了,觉得写的有些邋杂,有些瞎扯,品味不高。)

  大家晓得的特种兵,爬山跳岩,急行军,抓耳目,刀刺得快,枪打得准,来的没有影子,走的不留手脚。心头狠,手段辣,杀人不见血。(眉批:这段文字写的简练)56页

  样子长得有点好笑。胖脸,胖肚子,其他部分都瘦。小眼睛一笑全身颤。(眉批:黄永玉在刻画人上用笔精到,三言两语,就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59页

  一只鸡在院坝打鸣,嗓子像一个老人家咳嗽。(眉批:黄永玉善比喻。)81页

  这只鸡……越喂越大,两只鹅那么重。一辈子跟我们走了八九个省。它安得下心,只在大厨房旁边转,会吃麻雀,啄老鼠子,有时候还追狗,师长封它做“李排长”,叫了七八年,一叫起来,还认得人,见到师长就拍翅膀。舍不得杀。部队开哪里带哪里,像个革命元老。脚杆老卡老卡酒杯那么粗,小伢崽那么高,让人见了都肃然起敬。队伍开拔,首先就想到照拂佢。(眉批:佢,即它。这段描写精彩,没废话。)82页

  ……坐汽车到宣城,到芜湖,转火车到杭州……然后坐火车到上海……85页

  到芜湖上火车到了杭州。87页

  (眉批:这路线有点不对。那时,芜湖到杭州没有铁路,从芜湖坐火车要先去南京,然后经上海,到杭州。宣杭线是1985年才开始修建的。)87页

  窗外景致引他开心,开心就晃腿。二叔放下一点点报纸看他一眼,序子晓得晃自己的腿而不是晃别人的腿也不行,就马上刹车。二叔又放下一点点报纸对他点点头,序子明白这是刹车的奖赏。(眉批:这段写的细腻。)95页

  以下几段文字是序子初到上海的一些描写:

  走进一个大铁笼子,笼子里躲着个女人,按一下机器,铁笼子带着这帮人往天上直升,咣一声,那女人说了一句哇啦啦的上海话,拉开铁门放这帮人出来。……这机器叫作电梯。96页

  一个穿白衣、戴白帽孝子打扮的男人轮流端着菜盘子……100页

  序子矮矮的身子一眼扫过去,来来回回,都是穿着好看裤子和裙杉的屁股。100页

  停着好多轮船,有的叫军舰,有的叫邮轮一座座城那么大。……其他几百几千谈不上辈分的船,像苍蝇蚊子四周乱窜。100页

  码头右首边远远地方有座高台子,竖着一个长翅膀外国婆娘铜像,叫作“胜利女神”。一个外国婆娘怎么“胜利”到中国来了呢?101页

  (眉批:描写细腻,比喻诙谐。)100页

  树上跳来跳去、一下子又飞走的短嘴巴五彩小雀儿,序子认得,是“蜡嘴儿”,是“王八丽落”。(眉批:我的家乡山东也有蜡嘴儿。山东离湖南、福建那么远,但这鸟儿都叫一个名,可见“蜡嘴儿”就是这鸟儿的学名。)115页

  又端上来两大长木盘的螃蟹,……个个威武得像穿盔甲的楚霸王。你吃它们做什么呢?留到好看不行吗?(眉批:画家的眼神和别人不一样。螃蟹有什么好看的?张牙舞爪,横行霸道,该敲碎了吃!)115页

  有的花从里头漫出来,外头的花伸到里头去,都好像在开玩笑。(眉批:作者善于用拟人写法)129页

  一边吸,一边想到春天朱雀河边同伴们一起用草管子吸野玫瑰花蕊的蜜。(眉批:我小时候也常找花蜜吃,我怎么没吸过)146页

  我喜欢《上海漫画》《时代漫画》上的画。(眉批:所以黄永玉的画多是漫画体)156页

  176页的眉批:(童子军出操一大段写的很啰嗦,作者可能觉得很有趣。)

  福建厦门的知了和朱雀的知了脾气不一样。朱雀的知了只要人一走近,马上停止嗓门,再走近,噗的一声飞走吓你一跳。这里知了人走近不飞,甚至抓得住它。有时候人走近也飞,并且拉一泡尿送你。它们绿绿的,个子小,朱雀一个顶它们六个。叫声也不同。这里知了的叫声文雅像弹六弦琴;朱雀知了的叫声像骂娘,像唱山歌。(眉批:这一段写的好,有生活,有情趣。)190页

  203页眉批:(黄永玉可能是个吃主,做香醋鱼的过程写的很细,必是亲自做过。)

  窗外瓦顶上一只公鸽子,鼓起大胸脯,绕着爱理不理的母鸽子打转。脑袋一点一点,发出许先生求爱的声音。(眉批:黄永玉观察动物很细)243页

  哇沾痒咯,哇沾痒咯!哎拜揣阿里,哇揪扒领莱卡冲!(我晓得了,我晓得了!下回再这样,我就打你们屁股)253页(眉批:闽南人说话真要带翻译)

  像鱼慢慢游到水中央,上半身扭完扭下半身。越扭越快,变成颤抖,像一只长毛狗在猛抖身上的水,满场抖,打着圈抖,最后开始扭左边屁股,再扭右边屁股;屁股怎么能单边扭呢?他能。草裙带子像满身蝴蝶飞,又像在躲避这些蝴蝶,满场翻滚,烟雾腾天。(眉批:描写的好!)254页

  别跟风景跑,让风景跟你跑(眉批:这叫神似)262页

  晃眼京兆(眉批:京是1千万;兆是1百万,古代指1万亿。晃眼京兆,可能指都是过眼云烟的意思吧)263页

  开始了野营生活。(眉批:战争时期,学校开设这种军体课是必要的。希特勒在德国学校就有这种军体课,野营、攀岩、泅水、自救、求生……和平时期,在青年学生中也应有这门课,这对人的一生有益。)267页

  你看你,代数不到20分,几何居然90多,美术一万分,劳作只有10分,历史只记故事不记年代,分数像潮水,忽高忽低,(眉批:奇才总是在某个方面突出,某些方面就凹得很。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291页

  范蠡驾扁舟一叶,偕西子逝波震泽;婵娟摘秋菊盈把,随屈平骚赋辰阳。(眉批:我把此联删去几个字,只要:范蠡偕西子逝波震泽;婵娟随屈平骚赋辰阳。可写成一副书法作品。)316页

  介绍一个中国出名的文人。(眉批:这段文字影射的是鲁迅)319页

  英文,只给12分,历史,序子自己可以写一本书的,考卷上弄乱年份,颠倒顺序,只记故事,先生给了45分。国文当然90分。(眉批:序子第一次留级的原因。)355页

  他(序子二叔)少有应酬习惯,原有的幽默天分对不上齿轮。客人一走,好不容易吸口大气……(眉批:对不上齿轮比频道不一样更生动。这几句话描写的细致。)357页

  362页一段文字(眉批:木刻版画的过程、要领)

  第一幅作品终于发表在《血花日报》上了,……刻的是一个每天早晨给有钱学生送豆浆的街上人,全身挂满豆浆瓶。大家都熟悉他,所以无人不笑。

  好笑不等于好。脑壳太小,瓶子太多。脸没地方放,只露出个头顶和额头。……朱先生却说,“好就好在这里!”(眉批:写文作画要有繁有简,有夸张有省略。)363页

  林振成热得像一坨刚拉出的狗屎。(眉批:怎么能这样形容一个人?)373页

  书是人一辈子的药。不当场见效的。(眉批:这话说的有哲理)374页

  376页,一件心痛的回忆。3段文字。(眉批:怎么阴差阳错到这种程度!)

  377页有段文字,读不通,敲键盘也太难敲。(眉批:如同让广东人用粤语说“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歌”像鸟语一样,让闽南人念念这段文字,是发上面那些音吗?)

  人跳舞、求爱,植物也迎风就舞,求爱的时候,公然展露出生殖器。人称它作“花”,买来向女朋友讨好,其实是拿花的生殖器送女朋友。(眉批:我学过植物学,花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378页

  调皮学生用手挖了一圈浅坑,上头搭着细树枝树叶,再盖上沙土复原成没事模样,等先生出笑话。(眉批:我们小时候在海水浴场的沙滩上,最喜欢做这种事,看笑话。)407页

  数学、物理、化学分数等于零,还有英文,更谈不上拉丁文了。(眉批:这是序子第二次留级的分数。)434页

  周围散着几个不同爹妈的老茶杯。(眉批:形容的好)444页

  六0炮弹打进老蒋野山炮炮膛里……(眉批:吹吧。炮膛口径是后面大,前头小,炮弹从前头是塞不进炮膛里的。)451页

  他脸嫩,撕不开面子。(眉批:脸嫩这词用得好。)479页

  她是序子胸中第一棵带着阳光的、高高的白杨树。每个少年一生都有无数这样温暖的白杨树伴他们长大。(眉批:人生旅程的哲理。)480页

  序子觉得三年留级没什么了不起。(眉批:三年初中,留级三次,两次学习差,一次为打架。)488页

  邹校长两只小三角眼分得太开,让孤零零的大鼻子悬在当中,薄嘴唇带龅牙,头发秃在脑后没剩多少……(眉批:画画的观察人,就是抓人的面部特征。)492页

  刘先生的嗓子像小公鸡叫……,一叫,吓了大家一跳。(眉批:这形容博得读者一笑。)506页

  妇女也都来赶热闹。看一眼画,又看一眼序子,像吃口饭,又夹一筷子菜。(眉批:这形容有意思)519页

  520-521页有段闽南人的对话(眉批:这段话读懂太费劲!)

  闽南话有很多可爱的双音,表现力非常传神有味,可惜方块字写不出……为免得读者乏味,以后少用为好。(眉批:谢天谢地,希望今后少看到这类文字。大部头的文学作品,还是应该推广普通话。)521页

  除夕清早,七八个男人卷起裤腿下池塘“提”鱼。……因为鱼塘的鱼不用捉,只要把前几天挂了绳子、沉在塘底的大竹筒提上岸就行。每根竹筒里钻着一条鱼;竹筒多大,里头的鱼就有多大。一筒一条,绝不马虎。(眉批:第一次知道可以这样抓鱼。)525页

  我爷爷在北京做事……,我的姑公点过翰林,和熊希龄同科……,家父家母都是办教育的(分别是男校、女校的校长)(眉批:黄永玉是书香门第,家教、熏陶)529页。
       钮鲁生简介:
       钮鲁生,原铁道兵报社。1944年8月9日生,1963年1月入伍。中共党员。历任班长、排长、新闻干事、铁道兵报社编辑、处长。1984年1月集体转业。任《铁道工程报》副总编、中铁建文联秘书长、中铁建政研会秘书长。2004年退休。现住北京。      



  

       图片说明:
       1、刊头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