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战友故事会(127) 评书~援越抗美(6) ——没有解密的史实

  

 

       战友故事会(127) 评书~援越抗美(6)
——没有解密的史实





 

       诸位: 你了解“越南战争”吗?你了解中国“援越抗美”吗?你了解58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32万将士秘密穿过友谊关,在越南国土上浴血奋战,抗击美国侵略者的史实吗?请听评书《援越抗美》。
       上回说,悬崖峭壁打坑道
       今天讲,吉婆岛上我苦战
       诸位:
       吉婆岛是越南东北群岛中最大的岛,面积146平方公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扼守北部湾,西向20公里是越南第三大工业城市海防市,南面是红河入海口。吉婆岛地貌大部分为群山,最高峰海拔180多米,树木生长茂盛。七大队在吉婆岛上修筑军用码头、屯兵坑道和炮台,大队长夏明显、政委郭佩璋、副大队长王满元、政治处副主任卢茂林带领七大队,开始了在吉婆岛上的艰苦战斗。
       修建临时码头,经越方同意,砍树搭建码头。岛上有一种铁木树,坚硬光滑,经久耐用,砍成2米长一节还有200多斤重,压在肩上像块大石头。搭建临时码头的时候,战士们扑向海水中,来往穿梭,有不少战士的脚被海中的贝壳割破了,鲜血直流。一个分队人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搭建好了码头。肚子饿的咕咕叫,直到中午12时才吃上早餐。
       安营扎寨之后,各班、排迅速开展工作。测绘班行动最快,拿着越方提供的工事图纸仔细研究,勘察地形,提出施工方案。吉婆岛属石灰岩地貌,千百年的日晒风化和雨水冲刷,山头上突出的片片尖石,像无数把刀刃朝天,飞禽走兽难以立足,不用说人了。山坡上藤条荆棘覆盖,濒海的一面多是悬崖,山体多溶洞,石质松散,打坑道易塌方。
       在吉婆岛上开掘永备工事的是七大队的四中队。四中队是解放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工兵部队,有施工经验,但遇到这样的施工环境,也感到困难不小。开工后,首先用砍刀大斧清除如蜘蛛网一样的藤条荆棘,开辟施工场地。战士们在山腰间的尖石上、荆藤网里爬上爬下,浑身划出了道道血痕。按工程的艰险程度来说,要数五分队和八分队的任务,他们的任务是掘筑26号火炮大坑道工事,坑道口部在山腰,作业时用绳子捆住腰,吊在山半腰挥锤打眼,悠悠晃晃,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到海里。26号坑道在180高地。施工分别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施工。高地地质复杂,越南雨多,坑道坍塌频繁,部队冒着酷暑和塌方的危险,克服种种困难,工程预期进展。
       26号坑道是重点,由五分队和八分队分兵对向掘进。坑道外的九立方空气压缩机把压缩空气不断地送往坑道内的钻机,作为动力源驱动钻机钻杆旋转打炮眼,同时抽水机将水经高压水管送到钻机供钻眼时降温和防止岩石粉尘飞扬,鼓风机不断地将新鲜空气送往坑道毛洞内,补充新鲜空气,形成空气对流,减少瓦斯含量,防止瓦斯超标引起爆炸。
       炮眼打好后爆破。爆破手填足炸药,依次点燃一根根导火索。然后迅速撤至能听清爆破声数的安全位置。这时,爆破手必须竖耳倾听沉闷的爆破声,数清炮响声数,确定有无哑炮。如果有哑炮,那就麻烦了,必须处理完哑炮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工序。处理哑炮非常危险,哑炮有可能“死而复活”突然爆炸。处理哑炮前要分析原因和所处的状态——真哑还是延迟?确定后方能采取措施。        爆破后狭窄的坑道内药烟滚滚,石碴堆叠,这时须向坑道内送风排烟,直到因爆破而产生的有害烟雾排得差不多了时,人们才进入坑道进行下一道工序——出碴——清除爆破产生的碎石。出碴很是辛苦,全靠一铲一铲地将石块铲入小推车内,装满小车后推出坑道。如果手臂没劲是别想把石碴铲入小推车里的。 夏季温高,开始时大家穿着衬衣长裤干活,全身湿透,衣服缠在身上干活甩不开,后来就脱下长衣长裤,只穿裤头背心,再后来干脆连背心也脱掉,赤膊上阵。头戴安全帽,脚蹬深筒雨靴,浑身上下不是汗水就是泥水。铲碴装车的人车未装满不能直腰杆,装满一车后空车又接连到了,只得一直弯着腰弓着背干,像机器人一铲接一铲地往小推车里装,没空直腰。弯腰时间一长,后来想直腰也不敢直了,直腰时就疼的厉害,一直弯着还好受点。到碴出完了,靠在洞壁上,慢腾腾地用好几分钟才能正常地站直身子,再看靴里,能倒出一碗汗水。
       工地上除铲碴的人外,其他所有的人只有单一的动作:推重车的在跑,拉空车的在跑,拿工具的在跑,取材料的在跑,抬物的在跑。整个工地上,凡是需要移动位置的都在跑。跑!与敌人抢时间。
       未经浇注被覆的坑道称“毛洞”,毛洞掘进一段需用木柱支撑,防止垮塌,撑木加工班的战士,时时刻刻冒着落石和垮塌的危险支撑和配模,有些地段需要增加强度还要编制钢筋等特殊处置。
       接下来是浇注混凝土,这道工序更是紧张和辛苦,人数最多,场面最热烈。浇注被覆关系到坑道的质量,要求一气呵成。因此,每当浇注被覆时,进行“会战”,各级领导、技术人员、机关干部等全部上阵,车来人往,健步如飞,将拌好的混凝土用一小推车或一小桶一小桶地运到浇注现场,灌入钢筋网架中。那热气腾腾的景况壮观极了:配料的、拌合的、运输的、进料的、捣固的密切配合,紧张而有序。场面虽热火朝天却听不到人员的嘈杂,只有工具的撞击或摩擦声、人的脚步声和喘气声。人人汗如雨下,全力以赴,只为一个字——“快!”
       混凝土拌合机不能到施工现场,有时就只好人工拌合,按比例将配好的大中小石块、水泥、沙子堆在铁皮上,用方铲一铲一铲地操拌,要求干三盘湿三盘。许多战士都曾经历了双手被磨起水泡——血泡——茧巴——到满手全是厚厚的老茧的过程。
       浇注时捣固手最辛苦,他们在狭小的空间里,侧着身,歪着头,趴在拱顶的钢筋网架上,艰难地操作电动捣固棒。水泥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在四十多度高温下,身强力壮的捣固手也只能坚持半小时左右,如不及时轮换就可能休克。但是他们不肯下线,每次轮换被强拉或抬下来时,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从头到脚全是湿的,全身糊满泥水、料浆。有的战士体力透支,站立不稳,由别人搀扶到水管旁冲洗,休息一会,待体力稍稍恢复,又冲进坑道去替换。
       为了保证坑道工事“永久性”质量,有时,人要胸部紧贴在编扎的钢筋上或紧贴于配制的木模板上,背贴毛洞顶部,一桶、一铲地将混凝土注入窄窄的模板与岩石之间,再用铁钎一下下进行手工捣固,直至填满。有的地段间隙大,就得用石块进行回填,直到填塞得结结实实为止。充分表现出中国军队对工程质量、对战争负责的态度。
       浇注被覆后的混凝土体,需要适时浇水养护,待养护期满后再拆除支撑和模板。拆除下来的模板放到水池里用钢丝刷子除掉水泥残留部份,待下次重复使用。这些模板均属上等优质木材,是国内运来的,尽可能多次使用。
       坑道作业分三班8小时轮流制。由于工地离住地有几公里,得提前2小时吃饭,提前出发,因此每天至少12个小时以后才能回到住处休息。如果有搬卸物资、浇注会战、塌方抢险,或者防空战斗,指战员们休息的时间就更少了。许多人在援越抗美战斗的那些日子里,很少脱衣服好好睡一觉。越南气候不冷衣服本来就穿得少,常常是和衣而眠,睡梦中经常被集合哨声和警报声叫醒。
       艰苦的海岛战斗锤炼了我军战士的铁骨丹心。随二支队行动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韩柯,用摄影机镜头记录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生动场景,留下了援越抗美将士艰苦奋战、舍生忘死的历史记录。 另一个方面的艰苦表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部队上岛不到一个月,出现了大量病减。海岛潮湿养蚊,身体裸露部分都被蚊子叮得大包小包。大家笑说:“到越南海岛上打一场海陆空全面战争”。实实在在印证了笑言:海上有美国的军舰;空中有美国轰炸机和无处不有的小“飞机”——小咬、蚊子、黄蜂等;陆地上到处可见奇形怪状的蛇虫、蚂蝗、毒蜘蛛。
       战士魏满堂被眼镜蛇咬,牺牲了;85炮排排长柳希业被蚊子咬后得了脑炎,那种脑炎24小时内不治有危险,因延误治疗,医生无力回天,在越南海岛上献出了年轻轻的生命。
       过去在国内施工中也难免有个碰伤破皮,抹点红药水、紫药水就好了。可是在越南的长夏里,小伤口不抹药水的不好,抹上药水的也不好,成了疮疖。刘文玉身上红一块紫一块;宋鸿新脖子上长个疮疖,天天歪着头;马长义满身疤痕。那情那景既悲惨又好笑。有的战士浑身长满了痱子,像个癞蛤蟆,炙炙辣辣,火烧刺挠,似千万只蚂蚁往外钻,这时绝对不能用手指使劲挠,否则更痛。高炮和高机部队在山顶上,空情紧张时,一整天不能离开大炮。有的战士屁股上烙起了水泡,汗水、海水、雨水加上疮疖水浸润全身,没过多少时间,脚丫子、腋下慢慢地破了皮。那隐私的地方成了“烂蛋皮”,疼痛奇痒。厚厚的帆布军装,磨破了皮肉,鲜血淋淋,感染创面化脓。有的战士只好用口罩布把化脓的阴囊包起来。史文昌,孙迎臣、巩合一、张修余、高克连、李泗塔、程善余、钞长利、王立臣等人得了矽肺病;邹富成、朱常德、丁印发、王明富、赵恩奎、尚才先、胡文礼耳朵被炮声震聋;周长友12根肋骨被折断;炮班长邵泽法腰脊损伤;张玉忱、隋守家等患上了严重关节炎……。可是一到工地,个个似小老虎般活跃起来,继续打眼放炮、推运沙石、浇灌水泥。
       1966年1月初,打通了吉婆岛的南北通道——26号坑道和沿吉婆岛东南海岸掘开式(地堡)工事、军用码头、运输通道等工程。形成坑道、前沿工事、道路相连的完整的战防体系。越南国防部宣称:东海防线的永久性防御体系,比法国的马其诺防线更胜一筹,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敌人对我军驻地和施工点进行频繁的空袭,夜间不时临空呼啸投弹。1966年5月9日,天空无云,这种天象对敌机空袭地面目标很有利。上午11时,警报响鸣,3架敌机在岛上空轮番攻击坑道口,对着悬崖峭壁上的“窗口”发射导弹,打在洞口周围的岩石上“蹦”响,火花石块飞溅。敌机以低于山顶的高度飞行,围着山崖转圈,一会儿侧着机身飞,一会儿贴着海面飞,不可否认那些飞贼驾驭飞机的技术确实高超。我军遭到空袭,部队伤亡惨重。

       欲知战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血洒北部湾。

 


       图片来自网络
       1、刊头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