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我家的饺子文化


  

 

我家的饺子文化
 

  我是从小吃米饭长大的上海人,饺子在我家餐桌上是“不露面”的,那有文化可言。但自从参军后尤其是调到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工作后。多年来北京市民的生活方式逐步改变了我的饮食习惯。上世纪七十年代,北京市供应居民的粮食大米只占40%,其余的只能购买面粉或其他。因此除了馒头,饺子成了我家的主食之一。这一饮食习惯后来影响了我的母亲和子女。从小在北京长大吃惯了面食的子女不用说了,就是上了年纪的老母亲来北京跟随我们生活一段时间后也觉得饺子好吃。由此在我家的饮食文化中绽放出了饺子文化的花朵。

  我家的饺子叫“挤饺”,这种饺子的皮中间稍厚边缘稍薄,包饺子时将边缘隆起后用两手的大拇指一挤就成了。这一包法是我在师宣传科工作时,政治部食堂组织大家包饺子北方藉战友教给我的。“挤饺”的优点就是饺子边缘不会捏成面疙瘩,吃起来可口。包好饺子第一道工序是擀好饺子皮,为此1978年我转业到宝钢时,特意在北京买了材质好且宽大的面板以及做工考究的擀面工具带回上海,为让家乡的亲朋好友吃上“挤饺”,便将此法介绍给大家,受到称赞。面板和擀面工具不仅是我家厨房里特好的用品,而且邻居每当做面食时就来借用,居然成了维系邻里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吃饺子的好处颇多,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能平衡饮食。饺子的营养成分多样,饺子皮属谷物类,掺入各种蔬菜做成的饺子馅,其纤维素的含量比较丰富,常用的蔬菜有白菜、荠菜、青菜、芹菜、韭菜等。饺子馅中猪肉(牛羊肉、虾仁等均可)的含量适中。再加点鸡蛋和香油,既有优质蛋白又有动、植物脂肪,多种营养素配在一起。

  二是可增添家庭的和谐氛围。包饺子时一家老少齐上阵,和面的和面、剁馅的剁馅、擀皮的擀皮、包饺子的包饺子,一家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而包饺子还可增添友情,有朋友来,在备好下酒菜后,酌情请其参与,以免主人忙在厨房,友人“失陪”在客厅。

  三是有利厨房卫生和人体健康。再简单的午餐和晚餐,总要炒几个菜,而炒菜时必需动油锅,脱排油烟机的功率再大,长年累月难免油烟污染厨房并不利人体健康。吃饺子避免了动油锅,因此常吃饺子厨房就可减少油污有利人体健康。

  四是方便炊饮。在平时利用双休日等空闲时间多包一些饺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储存,随煮随吃。一旦家中来了不速之客,或一家人外出归来时来不及买菜做饭,把冰冻饺子拿出来速煮就成了应急便餐。
 




 

  如今,为传承我家的饺子文化,我们和子女一起在饺子馅上做文章,借鉴菲律宾华人用十种果酱做成“什果冻”和西方人在“汉堡包”中包进各种食材的做法,努力把饺子馅做得更杂些,把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纤维素、脂肪等多种营养物质合理搭配在一起,在好吃的基础上使这一道美食更富有营养。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