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我的往事(74):感谢战友【原创】


图片
 

  我的往事(74):感谢战友【原创】 ​



 

       军营往事,激起了许多战友的美好青春回忆:第一次走队列、第一次射击、第一次投弹、第一次立功受奖、第一次半夜三更一阵军号骤然撕裂夜空部队全体官兵紧急集合全副武装长跑15公里……宣传队老班长黄德才、李茂林的第一次进北京,竟然是红卫兵接受毛主席的接见! 人生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都在军营发生,更增添了无数神圣荣光的神秘色彩,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军营生活的岁月里,我们流血流汗,付出青春最宝贵年华,虽然也曾有过些许的遗憾,但从来都无怨无悔!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感到珍贵/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充满光辉……
       还感谢有许多好战友热心地为往事补正:
       刘景清指导员说,我曾报道过的12连后来在1976年唐山抗震救灾中曾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唐山抗震救灾抢修突击连”称号;团报道组组长是70年湖南兵叫王隆发,是他的湖南同乡,象棋的确下得很好;和我同宿舍的苏干事是63年福建同安兵叫苏清平。
       老队友吴锦泉说,宣传股苏清平干事后来提团宣传股副股长;报道组老罗是68年福建宁化兵叫罗昌华,是个“老烟枪”;团政治处当时负责宣传教育和新闻报道工作的干事叫沈汉溪,也是福建籍战友。
       石有才副排长帮我纠正了部队到虎什哈后各中队、团直属连队的驻扎顺序、方位,甚至连从密云坐火车到北京站的票价是0.9元,行车时间58分钟这样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石排副还告诉我,他是我们新兵连的排长,我的新兵班长是姜先溪,连指导员是彭寿松。这么说,还在新兵连的时候,我其实就已经是仓库的兵了。可是当时一个新兵连的新兵,就只认得班长,远远地见了排长、指导员先举手敬礼,等他们走过去再放下敬礼的手,哪里还敢跟排长、指导员说句话、套近乎?
       说起宣传队每天刻苦练功的事,老队友李茂林说,他比我还要早两年受沈雄瑞的锤炼之苦,但是收效甚微,因为都是20多岁的青春小伙了,怎么能跟有着童子功基础的沈雄瑞比肩看齐呢?而沈雄瑞说,我也是从小让老师这么严厉、这么狠心逼出来的,我不过是把老师教我的那一套照搬在你们身上而已。
       宣传队队友包建瑛说,当宣传队随部队比安康转战河北时,火车到北京密云县后,前方不再通火车。宣传队是背着背包徒步走了两天,从密云走到虎什哈驻地的。
       宣传队队友张英回忆起军营往事说,往事让我们历练成长,谁又不说这些经历是我们的一笔财富呢。她还激情地在群里发帖说:部队是什么?部队是人生的转折点,部队是事业的起跑线!部队是精神的勃发,部队是青春的揺篮。部队是价值的镕炉,部队是真挚的情感!部队是一生的骄傲,部队是一世的宿缘。部队是责任和担当,部队是热血与奉献!
       一件往事又勾起更多往事。战友们的热心补正,让更多更久远的往事一一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仿佛刚刚发生在昨天……回首军营往事,更加感慨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

  十八岁十八岁 我参军到部队 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 虽然没带上大学校徽 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 啊,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 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 抛砖引玉,这正是我回忆往事的初衷。曾经的军营留下了我们这代人美好的共同记忆,随着岁月流逝,我们如今已经在渐渐老去,然而青春的回忆永远不老,永远都是那样的美好。让我们共同把这笔精神的财富向儿孙一代传承下去,我们便在这种传承中也获得永生了。
       往期回顾:

  我的往事(71):团部助勤

  我的往事(69):险铸大错

  我的往事(62):新兵训练

  我的往事(59):再忆神中

  我的往事(53):同学印象

  我的往事(46):同学相聚

       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