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英雄梁忠孟的凡人小事

  今年7月13日,是中央军委命名我们的副团长梁忠孟“雷锋式的好干部”44周年。有幸全程参与英雄事迹采访的我,对于英雄的许多小事,至今记忆犹新。

  1977年2月,51岁的副团长梁忠孟如同年轻军人一样,从青藏高原回渤海之滨的家乡探亲,途经青岛崂山城区时,为救群众奋勇拦惊马壮烈牺牲。时任团干部股股长的柴富明介绍说:“本来,梁副团长家属曾于1955年随军。两年后他响应国家号召,带头让家属返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后来几次催他将家属迁到部队,他总是说部队修铁路流动性大,带着家属分心,一直没再随军。”

  梁忠孟妻子卞玉琴回忆说:“返乡20年仅于62年、72年去部队探亲两次,忠孟说是部队修铁路那么忙,组织上每年都能安排他回乡探亲就足够了。去部队的两次都是只住29天,忠孟说是组织要求一个月,咱不能超过。”

  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梁忠锡回忆说:“忠孟每年探亲回家,都积极参加集体劳动。1963年麦收时节突然下雨,他和社员们赶紧收拾打麦场,忙乱中被小青年梁厚鹏用叉齿挑破上嘴唇,留下了永久的疤痕。他的孩子都是中学毕业后就在村里劳动。他多次给我说,孩子交给村党支部了,你要替我严格要求。其实是他教育的好,5个孩子都被村里评为优秀社员。大女儿爱凤先后任村团支部书记、民兵副连长、妇女委员会主任、民办教师,并光荣入党。大儿子桂明被评为优秀民兵排长,并被推荐参了军。我曾说你那么大的干部,咋不给孩子在外找个工作。他说我这职务算啥,全国多得是,再说那样做也不符合政策。”

  梁忠孟二女婿的父亲回忆说:“儿子正合订婚时我很有顾虑,觉得自家世代都是农民,门户配不上。忠孟听说后亲自找到我,说是自己没啥特殊的,只要孩子思想好,处得来,家长就该支持。成亲后两个孩子都争气,儿子当兵提了干,儿媳被村里推荐为民办教师。”

  曾任部队技术员的龚新民回忆说:“1966年8月我在成都养伤归队时,遇见探家归队的时任副参谋长梁忠孟,在卡车驾驶室仅能容纳一人情况下,我很自觉的爬上车厢,他却坚决不肯,说我伤情刚好,不能受风,硬是把我拉下,自己爬上装满箩筐的车厢,顶着烈日,颠簸100多公里赶回部队。”

  勤务连炊事班的同志回忆说:1972年梁副团长家属来队,住在勤务连后边的老乡家里,我们觉得距机关餐厅较远,需要单独起伙,就送去一点蔬菜和猪肉。梁副团长从工地回来后,原封不动退了回来,并且严肃而诚恳地说:“大家的心意我收下,可我绝不能侵占战士们的利益。也希望同志们不要让我犯错误。”

  曾任军务股副股长的李春风回忆说:“我患支气管炎长时间不愈,梁副团长听说后到处打听偏方,并根据偏方买了二斤白果、二斤白糖送给我。”

  宣传队女战士韩班长回忆说:“梁副团长听说我母亲患了糖尿病,先后两次把他治疗糖尿病的两种药方送给我。后来听说我要探家,又把他亲手配制的治疗糖尿病的药丸送我200粒,让我母亲试服。谁知我探家还没动身,药丸竟成了英雄的遗物。”

  英雄的遗物里有一套跟随他几十年的补鞋工具,自己的鞋子破了随时补,还不断给同志们补。但凡熟悉他的人,都能讲出几件梁副团长补鞋的事。曾任公务班班长的邓光勇回忆说:“一天我向梁副团长借补鞋工具,说是要给班里战士补补鞋,梁副团长很高兴,当即夸奖了我,说是补鞋不仅能省几个钱,更是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不能丢。”

  曾任团后勤处处长的岳忠洛回忆说:“我是被梁副团长救过的人。修建南(平)福(州)铁路时,我负责用竹排顺闽江往工地运送物资,有一天因大雨刚过,竹排在一支流交汇处被卷入旋涡,滴溜溜直转,我随时都会跌落江水。千钧一发时刻,时任连长的梁忠孟带着会游泳的战士赶到了,手牵手把我救了出来。梁副团长不仅救过我,还多次救过其他同志。1956年他组织投弹训练时,一个新战士由于紧张,拉断弦的手榴弹突然脱落脚下,他迅速抓起掷了出去。1966年的一次隧道塌方中,他冒着落石不断的危险,和大伙一起,将卡在石缝里的战士高仁和救了出来。”

  笔者提干前的考察谈话人正是副团长梁忠孟。1976年上半年我被列入提干对象,梁副团长代表组织同我谈话。由于我过分强调了个人和家庭,梁副团长不太满意,随即又专门安排我的直接领导吴宝生(后任铁道兵秘书处处长等职)对我进行了二次谈话,突出强调了要“舍小家为大家”,要树立“奉献部队,服务人民”的思想。

  ……

  这些小事,世事民间是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已经官至县团级,能够坚持下来,保持下去,实属难能可贵。这些小事,赋予“艰苦奋斗”,“不搞特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等等评价,实不为过。这些小事,彰显了不忘初心,紧密联系群众的革命精神,折射了“人民利益至上”的崇高品质,奠定了勇于为人民利益献身的思想基础!

  英雄梁忠孟走了,英雄的凡人小事不能忘记,英雄的凡人小事所折射出的“人民利益至上”的崇高思想永远值得学习、继承、发扬光大。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