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汉江之畔《洗衣歌》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在陕西与湖北之间的山谷里静静地流淌,就像镶嵌在谷底美丽的翡翠。汉江边的山坡上驻扎着我们61团的卫生队。
 
(在湖北郧西县夹河镇的山坡上,女兵们和队领导的合影。
中间左起欧指导员、胡队长、杜副队长、大陈医生)

 
         1972年是咱女兵们来到卫生队的第二年,卫生队从湖北郧西县夹河镇的汉江边,搬到河对面的陕西白河县麻虎沟的汉江边,结束了摆渡上山的湖北段汉江。卫生队在麻虎沟的驻地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月儿潭。每次的迁徙也是为了近距离的服务于施工部队,和施工连队一样随襄渝铁路的沿线驻扎,卫生队离施工部队更近了。我们的营房附近有个麻虎沟隧道,每一个白天我们都能看到唱着军歌进出工地的施工队伍;每一个夜晚我们都能听到爆破声和感受随之而来的震动(可笑的是我们还担心如果塌方会不会掉下坑道里)。在深山腹地我们看到铁路工地上的热火朝天,听到满身泥浆的施工战友口中的“赶工时,抢进度”,铁道兵部队无处不在的艰苦、坚强、坚韧震撼着所有的人。每一条新建的铁路都承载着一方百姓的希望和未来,使每一位铁道兵无怨无悔。
        在陕西白河县麻虎沟月儿潭,我们离汉江更近了。风雨中的汉江,浑浊的江水波涛汹涌,夜间要随时保持着警惕以免山洪载着你去汉江“漂流”,幸运的是汉江的风只是发了一点小脾气就把男兵班的房顶掀掉了。汉江更多的时候是安静、平和的,她成为人们展现精 彩的舞台。汉江枯水期那片宽宽的江滩就是我们和连队战友的露天电影院;满地砂石和鹅卵石的江滩是咱们卫生兵的练习战地救护的训练场;有时候还是咱们拍照片最佳外景地呢,汉江边的公路成为我们基本军事训练的操场。

        (二)汉江边不只是军歌嘹亮,山坡上传来了女兵们悦耳的歌声,“是谁帮咱们翻了身哎,是谁帮咱们修公路哎……,解放军来到咱家乡……”这一曲歌颂着党的恩情,这一段歌舞表达着对子弟兵的热爱,曾经让人耳熟能详的《洗衣歌》,最贴近铁道兵生活,女兵们一致的赞同和采纳,把《洗衣歌》搬进“排练厅”并且一致推选了炊事班长的扮演者,一 位来自刘三姐的故乡,乐观、热情而洒脱的广西老兵麦增辉,他不厌其烦的接受着叽叽喳喳的女兵们的“教导”,纠正他那些广西“普通话”,耐心的和“小卓玛”及女兵们同步的排练着,在“排练厅”这个篱笆墙的三用堂里一遍遍的讨论、排练,病房里的伤病员也被吸引了过来,他们不仅“先睹为快”,还把咱们那些可笑的片段也“搜索”到眼里,做起了“评论员”和编外“助理”,他们那个参与的劲头比当观众还热情高涨,一时间“排练厅”一片欢声笑语,卫生队洋溢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山谷里的铁道兵军营可不是只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还有很多团结中的活泼场景;还有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在队领导的支持下,在众人的关注中的,咱们完成了排练任务。随后就是为演出做准备,有关服装的问题,有人提出一个因地制宜的意见——用白大褂!“简直是太有才了”!是咱们唯一的“乐师”杨玉龙的提议,真是有创意!里面穿上咱们的白衬衣(白衬衣外面的配上各色毛线背心)把毛巾贴上彩条,变成裙子漂亮的前摆,服装就是多姿多彩的了,再把白大卦只穿左边一半,右边另一半任其自然下垂,好啊!一个个活生生的藏族姑娘出现了……节目终于登场亮相了,演出比较成功!小卓玛”和“炊事班长”都表演的非常到位,收获了大家的好评。虽然我们缺少演员的那个“范儿”,也只有唯一的“乐师”白族战友杨玉龙的伴奏,可大家那个全力以赴的投入叫人佩服。

 
 

        咱们的“小会演”还走出了卫生队,走进团直属的后勤连队,不仅是《洗衣歌》还有反映咱们卫生队工作生活的节目《采药歌》《咱们队里好事多》等等,大家同唱《铁道兵志在四方》体现咱们女兵们的精神面貌。队领导指导着咱们做了这件有意义的事,收到连队战友们的热情欢迎和接待,修理连的战友们还做了可口的面条招待我们,那是部队的病号饭呀,真感动!铁道兵尤苦为荣!难忘的襄渝铁路线,难忘的汉江,我们“志在四方”不负青春。
 
(后排中间的是指导员欧泽和、左边是“乐师”杨玉龙,右边是包忠祥)
 
 
如今的女兵班
 
女兵探望指导员夫妇
 
         忆军营 
                    ——麦增辉回忆当年最开心半个世纪战友情。
《一》巴山蜀水行足下修筑三线为人民 。 《二》洗衣歌剧上前线女兵战友舞翩迁炊事班长洗衣裳军民联欢喜开颜  。   《三》 阿玲班长当导演众位战友涌向前汉江汉水洗征衣巴山百草口中尝 。    《四》采购军粮下江边坐落老魏小木船风大浪急摆渡难大家齐心把绳牵。


 

        ——61团卫生队女兵班陈阿玲写于2022.6





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