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首投]小小黑板报 人生大舞台


  

 

[原创首投]小小黑板报 人生大舞台

  

  如果有人问到我:“你的人生轨迹,人生仕途的源泉是什么?”那我一定毫不保留,不加思索地告诉他:来自部队、来自军营、来自小小的黑板报。小小黑板报,人生大舞台!

  我出生在广东粤北山区,祖祖辈辈是农民,家里没有一个文化人,更没有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与天赋。我的中小学时代也是在特殊年代度过的,知识浅薄、孤陋寡闻。然而,几十年过去,如今的我俨然成为当地小有名气集习作、书法于一身的社会有用之才。每当打开视频呈现出我的文章;在宾馆、酒楼、办公室、博物馆、图书馆、家庭客厅见主人家悬挂我的书法作品时一种欣慰感、自豪感不言而喻。由此生发的发自内心的感慨便油然而生。

  我要感谢部队、感谢军营,是她给我提供茁壮成长的沃土;是她给了我千载难逢的机缘;是她帮助我搭建了学习、锻炼、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从小小的黑板报开始,一路前行、一路高歌演绎成精彩人生的大舞台。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974年12月我应征入伍来到魂牵梦萦的北京,经过3个月的新兵训练下到老连队。我所在的部队是浙江湖州东风农场,这是铁道兵13师的粮食生产基地。我在班里干了大约半年,因我的一篇广播稿,邂逅与文字结缘,当了连里的文书。当我接到命令时,连我都不敢相信。心想:我一个新兵蛋子,又是特殊年代的高中毕业生,知识浅薄如水,字体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那能信任这般工作。但是,这是命令!我只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我非常清楚,干文书这一行政治素质要高,思想性要强,业务能力要过硬,尤其要过好文字关、书写关。而我恰恰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上任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完成田孝明副指导员(从北京施工连队调来的)交给的任务——出黑板报。对于刚刚上任的我,出黑板报这“活儿”完全是赶鸭子上架头一回,一无经验、二无思想准备。接受任务后充满着憔虑、恐慌、不安。情急之下我找了一份近期的报纸,有关当前形势的社论段章取义,不加任何点缀就抄在连队黑板报上。“大功告成”后,中午收工回来就餐的战友们瞧见后眉头紧皱、表情凝重,扫视一番便径直去打饭,填饱肚子一溜烟走了。一向喜欢察言观色的我明显感觉到战友们对我的“杰作”不看好,甚至有诋毁的意味。目睹这一现状我百般苦恼、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一天,田副指导员找到我,他不愧为做思想工作的“行家”“老手”,对我的工作并没有正面指责,而是饶有兴致地与我交流探讨办好黑板报的种种要素。他说:“黑板报是部队干部战士喜闻乐见的文化窗口;是反映干部战士学习、工作的文化平台,展现军营火热生活的重要阵地;对军人有极强的感染力、震撼力、号召力;对统一思想,提高部队战斗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定要办好,办出色。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集中大家的智慧与力量。俗语说:高手在人间,你可以下到班排进行摸底物色相关人才。”接着他又循循善诱教导我说:“办黑板报要体现4个字:“新”“正”“实”“美”。“新"就是新颖,不呆板;“正”就是体现正能量;“实”就是反映连队实实在在的人和事;“美"就是板面色彩对比鲜明,做到图文并茂,吸引眼球。”田副指的一席话好比拨云睹日、茅塞顿开。

  第二天,我就下到班排有的放矢的进行调查摸底,很快物色了几位战友:曾建兵、符文武、李玉龙、肖钢、季来先,他们分别是画画的、美术字的、书写的、擅长诗歌及文笔较好的,连我6个组成板报组成员,我当组长。小组成立后在我的运筹下出了第一期黑板报。果不其然,战友们见后露出了喜色,他们窃窃私语:这一期板报比上一次强,有板报的味道。尽管如此,我仍然能悟出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我召集大家开了第一次诸葛亮会议。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中一点是板报设计缺乏美感,内容不够鲜活。为了寻找新的突破口,让这块“活宝”活起来,我一方面腑下心来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闫尔新副排长(老文书);另方面专程到书店购买相关的业务书籍。在内容上推陈出新。发动各班踊跃投稿,筛选出优质稿件,然后精心编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出了第二期黑板报,形式内容广泛,有好人好事、时事政治、名人名言、小小散文、诗歌等。

  板报在中午12点前圆满完成。收工回来的战友们进入饭堂,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斑斓、姹紫嫣红与上次相比有天壤之别的黑板报。一时间,板报下面挤满了人群,人头攒动。他们争先恐后手里拿着吃饭"家伙”,肚子“闹革命”全然不顾,仔细端详、目不转睛欣赏板报内容。战友钟寿亮更是喜出望外,因为板报刋登了他的一首小诗,见后面带微笑朝我走来,“刘文书,我这小诗你也用上,你这不是让我出丑吗?”初战告捷,反响强烈,增强了我们小组成员的信心。但我作为组长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除了每周一期的黑板报外,重大节日我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向更富有影响力的大型墙报。1977年国庆节来临,小组某成员提议将墙报推向人口密切,行人较多的军营大门口,让当地群众和我们一道分享、体验军营文化生活氛围。提议很快得到大家的呼应,小组成员说干就干。通过三天两夜的紧张奋战,一期歌颂伟大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为主题的大型专栏在10.1前夕如期与广大观众见面。然而,下半夜,一阵狂风暴雨把我们的心血“毁于一旦”。第二天一早起来目睹这“残迹”,大伙心里是多么的辛酸和无奈呀!然而,狂风吹走的是我们身上的汗水,却吹不走我们团结拼搏,努力打造军营文化生活的信心与决心。

  2019年8月我出差途经山东聊城见到我阔别40多年,当年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李玉龙、季来先,回忆当年的青葱岁月,尤其提到这期墙报“付诸东流”的趣事,两位战友手舞足蹈,滔滔不绝。
 


版报组成员左1李玉龙、左2为作者、右1为季来先。


2020年8月作者途经山东茌平县见到阔别40年的老战友

 

  我当文书三年,在这块小小的阵地上,在战友们的支持配合下,推陈出新、辛勤耕耘,锲而不舍办出了特色,也锻炼成就了我自己。这期间我苦练习作基本功,经常挑灯夜战,对书法的练习也一刻没停止过。三年来我的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尤其写作功底、软笔字硬笔字功底上了一个新台阶。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79年3月我被批准退伍,面对人生何去何从,我选择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路——高考。由于在部队打下的良好基础,回地方后当年考上了大学。在学院读书三年,以我之长担任学院报道组组长兼板报组组长,进一步淬炼了我的文字功底、书写功底。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92年我考上了公务员,在某镇任办公室主任。期间,我除了做好上传下达、后勤保障工作外,定期出黑板报、墙报。还抽出大量时间从事文秘和新闻写作。短短的三年,在省电台、地方报刊、政府刊物发表上百篇文章,并连续两年评为韶关日报优秀通讯员。由于我的辛勤耕耘,极力宣传镇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提升了镇的知名度。1995年我所在镇评为韶关市先进基层党委,本人也由于政绩突出评上了政工师,并予以提拔,担任镇党委宣传委员。

  有人说从事文字工作是一件苦差事,但我要说这是一首动人的歌,只要你精心谱曲,照样能苦中取乐,弹奏出精彩的人生乐章。正因为如此,2015年退休后,我更加执著追求文字、书法所带来的愉悦感、幸福感。我一方面抽出时间努力寻找昔日的战友;另一方面潜心下来苦练书法。短短几年书法创作水平上又有了新的跨越。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或“一等奖”,并加入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更为幸运的是2020年11月加入了铁道兵“快乐写作群”和“艺术现场群”结识了郑建平、王林山、关丽荣、李敏等兵网领导和众多高手。使我开拓了视野,并在他们指点迷津和鼓励下,短短一年间近40篇文章和书法作品在兵网或新华网站发表。特别是2021年春节前夕,艺术现场群举行迎新晚会,我的两幅书法作品在晚会现场大放异彩!
 






 

  这一夜,我心情激荡,无法入眠。回眸人生几十年,文字工作伴随着我一路走来,有辛酸、有苦涩、有坎坷,但更多的是无以伦比的收获:收获了我人生的事业、收获了我生活中的甜美、快乐与健康。我无怨无悔!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