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14
读《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下)壹》札记2
读完《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下)壹》这本书,睡前或醒后躺在床上反刍、回嚼,总有个东西在脑子里打转。有首歌怎么唱的来:“有些事情忘不了,常在心中萦绕。不是鲜花,不是掌声,却是乡间一条道……”
我这个在反刍中老翻上来,在回嚼中总嚼不烂咽不下的,又总在脑海中萦绕的东西,是书中序子所在的“战地服务团”。这篇札记就写这个“战地服务团”。
序子是上不了学,四处谋生,几近走投无路,看到一个战地服务团的招生广告,又看了一场演出后,经人介绍,说他会画画,被引入战地服务团的。当时战地服务团正缺个会画广告的人,便招用了。
这个战地服务团姓蒋,不姓汪,但不是国军的战地服务团,也不是杂牌军的战地服务团,是地方保安团的战地服务团。有个司令部,但有时服务团就是司令部。这个战地服务团既不上战地,也不为国军或杂牌军慰问演出。而是在莆田、仙游、福清、泉州一带转悠,混个饭吃。演出的话剧主要是《雷雨》、《家》等。
序子上不了台。有次让他扮了个群众演员,只一句台词,他上去就忘了,砸了场子。从此再没人敢让他上台。
但序子在战地服务团如鱼得水,八面玲珑。他会写字画画,每到一地,他就把当地街面的墙壁上写满抗日的标语口号,画一些宣传画,深得战地服务团领导的奖赏。他会素描人,会给人剪影,深受团内同事和周围群众的喜爱。他读的书多,讲话有文化,是战地服务团与当地文化人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他画的演出剧目的广告夺人耳目,为服务团的演出创了不少效益。他在服务团里年龄最小,又文采出众,被一帮女团员宠爱、追逐……
这个战地服务团编排一个剧目后,就巡回演出。在福清、长乐、莆田、仙游、泉州、安溪、(也去过福州和厦门一次)来回搬家来回走。不是去某地,就是在去某地的路上。
这个战地服务团每到一地,就拜访当地名流,会哪些客,喝什么茶,吃几个盘几个碗的海鲜、面条。男女逛街都看到了什么,买了什么。这些东西作者写的很细。
这个战地服务团内部也有争风吃醋、明争暗斗的事。由于序子当时在团里是年龄最小的,又专注于写标语、画宣传画和广告、忙于给人剪影,所以对团内男欢女爱的事不关心也不太懂,有粗线条的提及,没有细致的描述。
这个战地服务团……
如此这般,于是,这个战地服务团在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后不久,序子写的《八年》过去了4年,《八年》4本书(上、中、下1、2)我读完了3本,就看到这个战地服务团宣布解散了。树倒猢狲散,巢倾鸟各飞。
序子深受战地服务团团长的喜爱,就带着序子投奔别的地方了。
下一本书是写《八年》的后4年了,可能与战地服务团无关了。
要知后事如何,且等我读完《八年(下)二》吧!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