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战友作品:三十八年后的聚会(张彩萍)

  

 

战友作品:三十八年后的聚会(张彩萍)
 

  战友郭建设推荐的作品。标题《三十八年后的聚会》同内容没有关联,大概是一个系列吧。为尊重作者,就不改了。

  作者张彩萍,估计没有经过写作的训练,文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像没有化妆的姑娘,呈现的自然的美。

  铁道兵女兵,越来越多的作者关注。张彩萍是其中的一员,写的就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三十八年后的聚会》是两篇,我将其合在一起了。第一部分写当兵到襄渝铁路,卫生队老队长,名姓都没有,献血,25元交党费,像严父慈母一样关怀女兵。当过铁道兵的人,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老兵。女兵喂猪、站岗、抢救……没有“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都是急慌慌、平铺直叙地倾诉,但“战地医院”的情景得到真实再现。第二部分,写修建青藏铁路,初到青海,惊喜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打土坯、盖医院,脸上长冻疮……

  只看到2篇,或许还有更多青藏铁路医院生活的作品发表。
 

图片

  三十八年后的聚会

  张彩萍

  一

  曾经有这样一群女兵,在那开满杜鹃花的川北大巴山脚下,在那满地的油菜花开的季节,就是那个季节,一地的黄花,一山的花蕊,交相呼应,蜜蜂在花蕊中飞着,宁静,祥和,空灵那是一种原始的美丽。

  就是在这个公元1971年3月,我们,一群面带着稚气又充满了朝气的来自天南地北的女兵们,结束了3个月的新兵训练,站在敞篷解放牌又称大马槽的军车上,我们一路唱着军歌,在山路上蜿蜒行进了2个多小时,到了我们铁道兵7师34团卫生队,迎接我们的是一位戎马一生的资格很老的军人他——就是我们的卫生队老队长,一位集慈祥与严厉于一身的老兵。在简短的欢迎仪式后,我们就被安排进了用竹片和泥巴编的女兵宿舍,很简陋,以前没见过的,从此,我们就成为了一名铮铮的铁道兵了,并开始了严格的管理和培训。

  我们一共20个女兵,被分成了3个班。我们被带着去参观大山深处尚未打通的隧道,当时我们是修襄渝线,知道了什么是上导坑下导坑斜井喇叭口。呵呵,这些术语,从此就和我们的抢救工作联系在一起了,回来后我们就又看了重症病房中的病人,都是被放炮和塌方造成的外伤,好恐惧。我年龄很小,心中很怕,几个月的卫生知识培训,我们开始在老兵们的带领下,给伤病员做治疗了。我们当时很好学的,几个人在对方的胳膊上练习找静脉,在自己身上练扎针灸。
 

图片
 

  记得最令我感动的事,是一次抢救重伤员,需要血,没有血库,就是现场抽我们的血,当时我也挺积极,撸起胳膊就献血,针扎进去了,可是我才14岁,又瘦又小,不好意思啊,没抽出来。这时,我们老队长一声“抽我的”,只见他挽起袖子,殷红的鲜血抢救了战友。那时献血给了24元钱,老队长把那钱全部交党费了,我们都很受感动,真是老军人的崇高境界啊。这个感动持续了我的一生,每当工作有不开心时,我就会用老队长这种高境界的思想来支撑自己,使我受用一生。
 

图片
 

  我们这群女兵大都是高干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基本上没受过苦,身上难免有娇骄二气。老队长为了锻炼我们,每个女兵都要去食堂锻炼做饭烧火,我当时个子小,要爬到灶台上去放蒸笼,还要喂猪,每天晚上还要站岗,很害怕,在漆黑的夜,在深深的山,尤其是后半夜,尽管背着枪,还有3发子弹,那也真的是很怕怕。由于年纪小,也时常爱搞恶作剧,有时伙同几个女兵一去偷老队长探家带回的巧克力、糖之类的东西吃。其实他老人家也是诚心带给我们吃的,他是上海人啊很会做吃的,我们几个就爱吃他做的水果粥。他的高压锅一呲气,我们就端着碗去等着了。呵呵,他把我们这些女兵当成自己的女儿,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也很关心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进步。我们参加了几次大的抢救,每次抢救出车5分钟出车,时间就是生命,这是老队长给我们的要求。1972年我就被送去当工农兵学员了,学医学检验,。1974年学成后就回来了,这时襄渝线已经通车了。

  我们这批女兵,用她们美丽的青春编织了深山里的铁路……
 

图片
 

  二

  一趟乌龙般的列车,驶出了青山绿水的川北,时间是公元1975年5月,列车行驶在我们刚修好的蜿蜒的铁路上,一路的隧道,一路的桥梁,还有那铁道兵每到一处的烈士墓。告别了四川,告别了大巴山,告别了这片洒满了我们青春汗水的热土,所有的景色都从我们眼前掠过,别了襄渝线,别了万源白沙。
 

图片
 

  这趟军列承载了新的使命,我们要去修一条天路——青藏铁路,随着先遣部队还有我们的老兵队长,我们4个女兵,在这军列的闷罐里思绪万千,随着眼前的景色变化,一路行进,行进。从山清水秀到黄土高坡、戈壁荒漠,军列行驶了半个多月,那时的我们多简单啊,一条信念,就是我们的入党誓言,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现在想想也挺高尚的,我们高唱着铁道兵之歌来到了大青海。
 

图片
 

  美啊,传说中的六月雪,刚到西宁,迎接我们的是一场大雪,我们看到了极美的青海湖,只可惜是远远地看,没到近处。军列到了哈尔盖,我们换上了军车,一路继续前行,过日月山,过橡皮山,这可是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啊,路很难走,一路颠簸,一路高原反应,傍晚时分,我们到了乌兰,这是我们的兵站。

  一下车,头痛欲裂,胃肠翻江倒海,难受之极,强烈的高原反应向大家袭来。老队长不顾年纪大反应重,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因为他也是老革命,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和我们的父辈一样。他安排好我们4个女兵后才休息。第二天继续前行,经过一夜的修整,许是因为年轻,高原反应居然好多了,有了精气神,就开始欣赏眼前的景色。
 


 

  青海的美就在于它的大气,它的苍凉,它的冷漠,和它的孤傲,几百公里没有人烟,满眼是大漠荒沙,没有植物•,没有人烟,偶有几棵骆驼草,干干的和沙漠一个颜色,或有一些野牛的残骸,很有些凄凉。军车行驶到了一个叫小柴旦湖的地方,小憩一下,忽见眼前一亮,哇,好漂亮的一方湖水啊,简直像一块大大的,淡绿色软缎一般平静地铺在这大漠荒野里,好大的反差啊,看的我们都呆住了,都想留在这里不走了。没有一丝涟漪,没有一点声音,静,静极了,这是世界屋脊的大青海,天很近,湖,也很近,天湖相接,成了一番仙境,军车熄火了,我们都不忍说话,默默地享受着只有天堂里才有的美。该走了,不知是谁打破了这寂静。军车启动了,一路上我回味着那淡绿色的软缎铺就的美景,看着车窗外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沙子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反光形成的)。这也许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的美,大美,只有青海才有。
 


 

  终于我们到了营地,青海锡铁山,开始了自建营房的生活。那种苦,不是一般女孩子能接受的,在老队长的带领下,他自己设计图纸用我们自己的双手盖医院,青海的天气,是早穿棉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紫外线极强,我们自己打土坯,一块一块的土坯,伴着我们女兵脸上的脱皮,无数个日日夜夜,就这样打土坯,垒房子,终于我们的医院建成了,我们女兵的脸也没法看了,青海的冬天来得很早,冷啊,呼啸的西北风,零下20多度的天气,滴水成冰啊。第一次在青海过冬,女兵们的脸上哟长满了冻疮,又痛又痒,没法要了这脸……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在其艰苦的环境下啊,开始了第一声风枪,从此。我们又进入了抢救战友,救治战友的工作……
 


 

       图片说明:
       1、刊头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