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座谈会暨回顾展在京举行二韵
艾哲文
(一) 新韵
庆丰建馆四十年,大腕云集共座谈。
回首往昔呼号者,功推巴老最当先。
(二) 平水韵
四十相当壮岁郎,精神财富海难量。
弘扬文学千秋业,璀璨星辉一馆藏。
(2025-3-27)
延伸:
共襄文学盛事,回溯文学馆40载征程
3月26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开馆40周年之际,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座谈会于北京隆重举行,“此地江河浩荡——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回顾展”同步开展。众多文化界、文学界的重要人物齐聚一堂,共同回顾文学馆40年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群英荟萃,共话文学馆成就与未来
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主持。中国作协主席张宏森,“人民艺术家”王蒙,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群等领导嘉宾出席。
张宏森在讲话中,向为文学馆建设奉献的前辈作家们致敬,对长期支持文学馆发展的各方表示感谢!他指出,文学馆40年的发展,是党领导文艺事业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如今已成为中国文学的标志性文化宝库。面向新时代,张宏森对文学馆提出四点期望:筑牢保护根基,守护文学根脉;坚持人民立场,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活化路径,焕发时代光彩;深化学术研究,赓续中华文脉 。
李群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对文学馆40年来在文化与文物事业方面的贡献表示认可。他提到,文学与文物紧密相连,文学馆在藏品征集、研究展示等方面成果斐然。未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将持续支持文学馆打造行业标杆,推动文学馆在藏品保护、研究、教育服务等方面迈向新高度。
此外,王蒙、陈建功、周令飞、周立民等在座谈会上发言,表达对文学馆的祝福与期待。王蒙希望文学馆吸引更多年轻人热爱文学;陈建功为文学馆的发展感到自豪;周令飞呼吁以文学精神引领生活;周立民分享了巴金先生筹建文学馆的故事,并期望巴金故居与文学馆深化合作。
捐赠仪式,充实文学馆藏资源
座谈会期间,举行了珍贵文献捐赠仪式。束沛德、毕飞宇、孙甘露、钱荣毅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珍贵文献,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接受捐赠,并回赠入藏证书与纪念品,进一步丰富了文学馆的馆藏资源。
展览启幕,回顾40年发展历程
座谈会前,王蒙和李敬泽共同为“此地江河浩荡——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回顾展”揭幕。展览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珍贵文物和多元互动形式,系统展示了文学馆40年来在守护文学遗产、服务大众等方面的探索与成就。
追溯历史,1980年巴金先生发出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他不仅四处奔走,还捐赠大量手稿和稿费。这一倡议得到文学界积极响应。1985年,文学馆正式成立,茅盾故居被纳入管理。随后,2000年芍药居新馆开馆,2021年茅盾故居被列为北京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024年文学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如今,中国现代文学馆已发展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学殿堂。
此次座谈会与回顾展,不仅是对中国现代文学馆40年成就的全面总结,更是文学界凝聚力量、展望未来的新起点,激励着各方携手,推动中国文学事业迈向新的辉煌。
(系据网络资料压缩整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5年3月28日发
2025年129(A)期、总第09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