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古代状元之郭子仪文武兼备

  



  咏郭子仪

  张玉林

  唐代公仪社稷臣,

  文韬武略妙通神。

  忠肝平素唯思祖,

  常振军威自感人。

  奸党构疑谗语进,

  沉浮宦海少和亲。

  国家再造功居最,

  阁上凌烟崇尚君。

 


 

 


 

中兴名将。郭子仪,字子仪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建功立业的武状元。
 


 

武举入仕。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成为武状元后,郭子仪以左卫长史的身份前往单于都护府任职。经过多年的磨砺,郭子仪积功成为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率军勤王。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12月16日,又因为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被称为天宝之乱,最终结束于公元763年2月17日。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收复两京。至德二年,唐肃宗发起收复两京长安、洛阳的反攻之战。这是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战役,也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辉煌战绩。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
 


 

平定兵变。宝应元年,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
 


 

收复长安。广德元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再度被启用,出任关内副元帅,收复长安。
 


 

单骑退敌。永泰元年,吐蕃、回纥联兵入侵,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
 


 

屡遭猜忌。赫赫无双的战功,为郭子仪赢得了无上的荣誉,却也招来了肃宗的猜忌和提防。乾元元年,肃宗调集重兵围攻驻守邺城的安庆绪。当时,统兵将帅中有九个节度使,但肃宗因有意打压名望颇高的功臣郭子仪,故意不设主帅,而以宦官鱼朝恩为宣慰使总摄战局,结果导致唐军指挥失当,大败亏输。战后鱼朝恩竟向肃宗汇报郭子仪作战不利。肃宗便趁机以此为由,免去郭子仪一切军职回家。不久后,发生了以拥护郭子仪为名的兵变。焦头烂额的唐肃宗不得不重新起用郭子仪,希望凭借他的威望尽快平定兵变。他封郭子仪为汾阳王,再授天下兵马副元帅之职,让其进驻发生兵变的绛州。郭子仪没有一句牢骚,即刻动身,很快就妥善处理了组织兵变的大小将校,还顺道解决了兵变产生的根源军饷问题。
 


 

五福俱全。《天官图》又是人们最喜欢的一种年画,因为上面画的郭子仪是史上唯一五福俱全之人。五福泛指长寿、富贵、安乐、善终、子孙多等含义,一一对照郭子仪的生平,他确实可以被称为“五福俱全”之人。
 


 

长寿福:唐朝的平均寿命是29岁,而郭子仪作为常年征战沙场的武将,活了整整85岁,在当时是绝对的高寿之人。
 


 

富贵福:郭子仪戎马一生,屡立奇功,平定安史之乱,收复洛阳、长安两京。由于战功卓著,郭子仪官升太尉、中书令,获封汾阳郡王。位高权重,自然富贵。
 


 

安乐福:作为一代名将,郭子仪战功赫赫,鲜有败绩,沙场之上所向披靡,朝堂之中万人敬仰,皇帝器重他,同僚尊重他,衣食无忧,前程无阻,郭子仪的安乐是他自己争取来的。
 


 

子孙福:古人向来讲究多子多福,而郭子仪有八子七婿,儿孙满堂,而且个个都是出将入相的大人物,郭子仪的子孙福是常人不能及的。我们熟悉的《打金枝》里,娶了升平公主的郭暧昧就是郭子仪的儿子。
 


 

善终福:纵观几千年历史,凡是功高盖主者,鲜有善终,譬如韩信,譬如徐达,哪一个不是被卸磨杀驴?但是同为武将,郭子仪却做到了“功高盖主而上不疑”,这一方面是源于皇帝的信任,但最主要还是源于郭子仪的问心无愧。
 


 

文武兼备。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建中二年六月辛丑日,病逝,获得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