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誓把彩虹铺天下

 

 

 

朝鲜战场上的一对好搭档

———陈德墀与国波两个老战友的点滴记录

窦学锋


                                         
                                 


 

陈德墀,1928 年生,是山东省藏马县(现胶南市)里镇贡口村人。

陈德墀 1946 年参军,所在部队番号是滨北军分区海防营。他曾参加过县战役、打击国民党还乡团等战斗,独立执行过看管俘虏、护送伤员等任务。

由于读过几年私塾,工作又积极肯干,陈德墀参军一年后就入了党,并担任连队的文化干事,1948 年经军分区教导队学习培训后提为干部,任连队司务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务。

1951 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陈德墀参加志愿军,在志愿军后勤部人力运输团任连指导员,连长就是小他三岁的国波。

国波活泼幽默,爱开玩笑,军事素养高,陈德墀老成持重,工作细致认真,两人工作配

合默契,互相尊重,从没红过脸。急难险重的任务连长总是抢在前头,就连晚上查哨也是亲力亲为,从不叫醒指导员。那时生活条件艰苦,陈德墀曾经用从国内带去的被面、手表到朝鲜老乡那里换来蔬菜、咸鱼等副食品,改善连队伙食。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扛着给养,保障一线部队最远到了汉城郊区。

执行任务总是连长在队伍的前面,指导员负责断后。有一次晚上往前线送炒熟的黄豆,

每人肩扛一麻袋,由于山高路远,有个顽劣的战士贪图轻省,在麻袋上抠了一个洞,走一路

洒一路,被细心的指导员发现后受到严肃处理。

两个老战友在一起摸爬滚打到 1958 年才分开,因为国波被抽调到军校学习,陈德墀 1958 年最后一批从朝鲜回国。在朝鲜期间,两人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也完成了艰难繁重的建设重任。停战后,他们一直承担为朝鲜建设学校、医院等基建任务,为朝鲜的战后重建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朝鲜战场,他们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也有他们那个时代的欢乐。平时在连队,战士们都是以国连长、陈指导员称呼,有人就私下打听他们的名字。那时的战士文化水平很低,“德墀”两个字他们根本就不认识,而连长叫“国皮”却流传开来,这成为他们一段时间内开玩笑的主要内容。

陈德墀经历过炮弹在脚前钻了个洞却没炸的险情,经历过和卡车一起翻下山坡的惊魂,经历过防空洞被敌机炸塌,人被埋又被战友挖出的传奇。1956 年陈德墀的妻子到朝鲜探亲,国波亲自张罗了一桌简单的饭菜作为接风宴,还叫上了副连长王守敬和一排长、排副等人作陪,都是山东人,相谈甚欢,国波和陈德墀妻子开玩笑说:“你还是个高小生呢,口音咋这么土?”

从朝鲜回国后,国波和陈德墀一个是铁道兵,一个是基建工程兵,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到离休。直到晚年,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俩才通了一次电话,一诉衷肠! 俩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山东淄博,由于身体原因不能相见,成为终身遗憾!

现在,两位老人都已故去,但他们的崇高精神,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的担当、勇气和责任,都永远是我们后人的财富!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最可爱的人!

(注:陈德墀是我岳父,国波是山东建材学院(现济南大学)老书记国华的弟弟、 国立军的父亲。立军在父亲去世后开始整理老人的回忆录,嘱我作文以纪之。)

2015 年 1 月 25 日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