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中国军人在援越抗美前线(连载)奔赴战场

 

 

第一辑 热血篇 保畅通 生死决斗铸军魂

奔赴战场

铁道兵二师 李华一
 

 

 

时光流逝,我军32万将士经历前后8个年头的援越抗美战争,迄今55周年了。我在这场战争中度过了6个春秋,2000多个日日夜夜。那日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奔赴援越抗美战场的第一天——1965年6月9日。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为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二师(援越抗美一支队)遵循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开赴越南抗击美帝国主义。1965年6月9日清晨,铁道兵二师九团指战员首批乘坐的军用列车抵达广西凭祥火车站,受到当地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上午,部队换装。我依依不舍地脱下绿军装摘下红色的领章帽徽,换上一套灰色的越南便服和一顶灰色圆帽,(随后发给一双“胡志明凉鞋”)心中不是滋味。部队全副武装登上伪装的解放牌军车向中越边境进发。车队到达友谊关,祖国亲人在这里列队欢送子弟兵出国作战。我举头望见友谊关城楼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城楼右前方的高山上,边防部队的雷达不停地旋转着,监视敌人的一举一动,捍卫祖国的一草一木。全体指战员在友谊关前庄严宣誓后,各就各位乘车向越南进发。不一会,车队的前方出现了一座小桥,过了小桥,我们就进入了越南。从祖国和平建设的环境中跨进抗击美帝国主义的战场,此时此刻,我思绪万千。车队在坑坑洼洼的一号公路行驶,不到一小时,越南的边陲小镇同登映入我们的眼帘。镇里人烟稀少,周边可见“抗法战争”时留下的残缺碉堡,车队一路颠簸,抵达重镇谅山。九团各营连在沿铁路两边的山腰、山谷设营,这里将是我们出国的第一个战场。

九团团部驻扎在谅山北面右侧的一个山凹里,这是一处杂草丛生、荆棘满地、沟壑纵横、无人居住的荒芜之地。团首长和战士们一起,平地基,支帐篷,一直干到“马灯亮”。没有床,每人一块1.6米×1.6米的正方形雨布当床。晚上,大家穿着长衣、长裤、鞋子、袜子睡在雨布上。

我就这样度过了援越抗美战争的第一天。

生死莫测的一天——1967年8月13日。

1965年起,美机向我师所在的克夫地区、宋化大桥、河内临近的北江、市求、越池等地实施狂轰滥炸。1967年6、7、8月间,美机加紧对谅山地带的疯狂轰炸。1967年8月13日,起床号还没吹响,作战室就发出了首批敌机将要轰炸谅山地区的信号。我跑进作战室,凝视着标图员的“基线”,敌机一批、二批、三批……密集在谅山地区飞行、俯冲、投弹,敌机投弹的爆炸声和我炮兵部队及团高机连还击敌机的枪炮声交织着,震耳欲聋。上午8点时,作战室获报:我部击落两架敌机,活捉两名美军飞行员的喜讯;接着又报告,敌机炸毁了铁路及谅山圻罗河大桥。这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是越南北方的交通咽喉要道,亦是九团保卫和建设的重点工程。当即,副团长赵金陵、总工程师凌德祥率领工程师徐桂山、技术员华双雄、陈必富,作训股副股长张奕水和我,匆匆赶到被炸现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废墟,遍地弹坑,铁道、钢轨横七竖八,大桥桥面、桥墩全部被炸毁,掉在圻罗河里。紧靠大桥北端一个坑里还有定时炸弹……

危险!必须排除这颗定时炸弹,才能抢修大桥和铁路。赵副团长立即命令:“李参谋,你到九连带几个战士排除这颗定时炸弹!”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生死考验的时刻了。我奉命带领12名战士,手握木棍跑步到达现场。根据炸弹爆炸所形成的抛物线长度为15米至20米,我们隐避在约15米的洼地里。为减少牺牲,我们分成6组,每组2人,每次排弹作业10分钟。我喊“上!”,2名战士象猛虎出山,箭步冲上弹坑,用木棍松土,用手扒土,鲜血、牺牲,在所不惜!“上”,“上”……

60分钟过去了,70分钟过去了……经过130分钟的接力排弹,我们终于见到了定时炸弹的引爆装置!我们的排弹英雄拆除了这颗800磅定时炸弹!我们13个人高兴得跳了起来,全然不顾鲜血、汗水、泥土沾满全身。事后,我们13人都荣立了三等功。

凯旋祖国的一天——1970年7月17日。

在我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迫使美帝国主义回到谈判桌。1970年初,部队将要回国的消息传遍军营,全体参战官兵个个欣喜若狂。二师各团、营、连组织战友们到烈士安葬地告别牺牲的战友。九团和高炮部队牺牲的战友安葬在谅山烈士陵园。大家到墓地拜祭牺牲的战友,寄托哀思。有的战友将香烟放在墓碑上,白酒洒在墓碑前;许多战友泣不成声,泪洒陵园,缅怀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

九团是一支队最后撤离越南的部队。1970年7月17日上午,团部官兵登上中国列车,向着伟大祖国行驶。火车鸣笛三声,通过国界线,穿过隧道,我们回到了祖国怀抱!列车驶入凭祥车站,我们换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向着新的战场进发。我们又将投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我心潮澎湃……

作者简介:李华一,援越抗美一支队作战参谋。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