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一个不同寻常的中国摄影家

  

一个不同寻常的中国摄影家

  ——记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摄影家协会理事宫文波同志的事迹
 

  作者: 陈大林(九师四十四宣传科新闻干事)




 

  提起宫文波这个名字,在报刊、网络及路内外摄影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在全国摄影界也颇有名气,因为他每年都要拿回十几个全国摄影大奖。他在2008年就已经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同时也是中国铁路集团摄影家协会会员,沈阳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摄影家协会理事,通辽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通辽市旅游摄影家协会会员,华艺杯中国百强摄影家得主,2021金牛奖全国摄影大赛奖杯获得者。他还获得首届山碑奖全国摄影大赛铜奖、第二届全国航拍摄影大赛人文纪实类最佳创意奖、大美中国2023第五届全国旅游摄影大赛百佳奖获得者、第一届中国摄影达人风光摄影大赛作品入选奖、“民族团结杯”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另外,在省、地市级摄影家协会获奖作品更是不计其数。下面就宫文波同志如何走上摄影之路,并取得可喜成绩的?谈几点个人感受,以供各位摄影爱好者借鉴。
 


 

  一、 刻苦钻研学摄影
 

  宫文波同志,自1979年在学校里就开始学摄影,40多年的摄影生涯,对摄影的追求、探讨、经验总结从未终断过。为了使自己尽快掌握现代摄影技术,跟上时代步伐,他先后自费购买了《摄影入门》、《数码摄影手册》、《新闻摄影学》等各种摄影书籍,有空就学,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拿相机拍摄过程中,边学边拍。同时,注重拜师学艺,向路内外摄影专家请教。在此基础上,他还在网络上搜索名人摄影作品,并认真研究这些作品的选题、构图、拍摄角度及后期处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的刻苦钻研,很快走上了具有专业型的摄影之路。他以铁路发展、建设、运输为主题,拍出了一幅幅令人满意、拍手称好的作品,有的还在全国、省、地市级摄影大赛中获奖,并受到评委们的好评。去年,他拍的作品《白云下》,在“2022年度全国摄影大赛”活动中荣获铜奖;这幅获奖作品,评委的感言是这样写的:下面分享一张中国摄影家宫文波老师的摄影作品。这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摄影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天空中充满了大量的云,画面下方则是亮晶晶的水面。纵览画面,浩渺的云朵在天空中自由飘荡,宛如羽毛般轻盈,彷佛是天空中的舞者,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轻灵之美。云朵的形态各异,有的如羊群般聚集在一起,仿佛在述说着某种无法言喻的故事;有的则孤零零地漂浮在天空中,给人以无限遐想之感,而照片下方的水面则是整个画面的一大亮点,它宛如一面明镜,恰到好处地映衬着天空中的云朵。水面波光粼粼,如同一条镶嵌在大地上的银带,将整个画面分割成两个部分,同时也将天空中的云朵倒映得栩栩如生。这种倒影的效果不仅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还给人一种虚实交错、幻境般的感觉。这张照片在色彩运用上,巧妙地运用了柔和的暖色调,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天空中的云朵呈现出淡淡的粉红、橘黄和深蓝色调,与水面的倒影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从这幅作品看,摄影家不仅展示了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还将其独特的艺术感悟融入其中,以含蓄的意境将大自然的壮美与摄影家内心的情感相结合,给观者带来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的享受。这幅作品不仅是对摄影艺术的高度诠释,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与会者听了此感言和看了这幅作品连连称赞叫好!像这样得到评委高度赞扬的获奖作品,对摄影家宫文波来说,并非如此一幅,还有许多、许多。



  以苦为乐出佳作

  从笔者几个月来的一起体验及观察看,宫文波同志的摄影之路是艰辛的,为拍到日出日落的好照片,他常常是起早摸黑,早上三、四点钟就起床驾车前行,一走就是一整天。每当出车前,他都要检查一遍煤气罐、餐具、饮用水及整箱的方便面是否带齐了,还有小桌、小櫈等。他说:“每个月至少有20天是在野外就餐的”,直到晚上八、九点钟以后才能回到家里。对此,爱人常常抱怨说:“他把这个家当旅店了,每次到家住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又走了,一走就是一整天。”,宫文波起早摊黑出去拍摄,有时常常连续好几天都是这样。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风沙弥漫,大雪纷飞,对于宫文波来说,一年四季出去拍摄的计划不会因此而改变。他还胸有成竹地对笔者说:“越是不好的天气,越容易出(拍)大片、好片”。笔者翻看几张宫文波的获奖作品,感到的确如此。一张动车穿越暴雨和傍晚拍的另一张乌云、彩霞下的奔驰动车,真的非常有特色,谁看谁叫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必有回报。为此这两张片子双双获奖。与此同时,有时最让宫文波说不出苦的还是在夏天遇到的突发暴风大雨,因山洪下泄、积水成河,常常堵在田间地头里出不来,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另外,因长年驾车在外,翻山越岭,寻找最佳拍摄现场,车辆跑冒滴漏也是常有的事。按照宫文波的话说,有时好照片真的来之不易。然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又笑着说:“每当看到一张张获奖照片和评委颁发的奖杯、奖状、奖金,所有吃的苦也早已抛在脑后”。

  近几年来,随着铁路的划时代发展,高速铁路修建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其中,“八纵八横”和“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规划,将给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掌握时代脉搏随时猎影,增加见报获奖成功率,这是宫文波同志对当前铁路快速发展新形势下的摄影构思。为此,自费20000多元购买了大疆航拍无人机,无人机的逐步使用,如虎添翼。一张张从高空拍摄到的精美照片,是在地面上手举相机拍无法代替的。他每次出去总是相机、无人机随车携带,走到哪拍到哪,哪有新闻就冲到哪里?在一次外出采访中,路过一片稻田。早晨的光线非常柔和,他把车停到铁路草坪旁等着拍动车驶过镜头。可是,左等右等也不来。因等待时间过长,秋天的冷风吹得他手都不敢拿出来。不知等了多长时间,偶尔间,听到了动车的声音,就这样一列动车在稻田上奔驰的画面在无人机里定格。这张照片,最终被《人民铁道报》刊用,同时还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影赛中获奖。宫文波同志说:“有些好照片的拍摄,并不是你事前规划好的,而是不知不觉中偶然遇到的,但要通过你的头脑去思维、去分析、去过滤,才能达到自己最终满意的效果”。的确,他拍到的不少好照片都是在外出拍摄、等待拍摄中捕捉到的,加上自己不断摸索,总结拍摄经验,才有今天来之不易的成果。




  三、言传身教带徒弟

 

  笔者从与宫文波同志接触的时间里感觉到,他是一个热心人,尤其是对路内外影友,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他都以一颗菩萨心肠帮助你。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摄影界也与别的社会组织、团体一样,也都建立有自己的微信群。宫文波同志常常在微信群里发“邀请函”,只要有他在里面的微信群,总能看到:“谁想在铁路上拍动车,就跟我走吧!”在他的邀请下,先后有通辽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和通辽市旅游摄影家协会会员林晓文、邢国良等近10位(我也是其中一位)摄影师与他在铁路上拍过火车、动车、车站、桥梁(100米以上高架桥)及铁路运输、专业技术人员检修等工作时的镜头。每到一个拍摄地前,他都要向随同去的摄影师们讲解铁路上的安全知识和在铁路边拍摄的注意事项。他还说:“在铁路上的拍摄活动与地方拍摄活动是有区别的,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要在出发前事先向铁路相关部门汇报、备案”。由于他工作认真,想得周到,20多年来,他在铁路拍摄活动中,从未出现任何不安全苗头。在参与铁路摄影过程中,他不仅在安全上的注意事项耐心向影友们进行讲解,而且在拍摄技术上,他也是手把手地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引导下,有多位摄影师的作品在不同摄影机构、协会获奖。如摄影师林晓文拍摄的《牧羊女》这张照片,曾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文旅局等机构共同组织的“大美中国”摄影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并取得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积分(5分)的资格。同时,这张《牧羊女》作品还在境外德国摄影赛事上展出。

  回顾宫文波同志的摄影之路,虽然有很多艰辛,但拍摄到的片子有许多是可喜可贺的。如作品《火红的日子》在2021年1月荣获“中国民俗”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作品《风吹稻花香两岸》在2021年9月荣获第十一届《金鹤奖》;同时,该作品荣获全国艺术摄影大赛航拍类优秀奖;作品《奔腾》荣获2022年第五届骑士奖国际摄影大赛风光组银奖;作品《高铁拉动城市经济》荣获大美中国——2023第五届全国旅游摄影大赛城市风光组百佳奖;作品《星空》荣获“金牛杯”全国艺术摄影大赛野生动物类优秀奖!作品《为大家舍小家》,说的是“沈阳铁路局的动车司机杨正中和列车长谢寒冰夫妻俩新婚不久便赶上大年三十同时出乘,夫妻俩在高铁站台上依依不舍,互致新春问候”的故事。这幅作品在2023年6月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优秀奖!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已经有百多幅铁路题材的摄影作品被《人民日报》及海外版、《新华社》、《工人日报》、《法制日报》、《人民铁道报》、《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杂志等报刊采用,为推动铁路的发展及宣传铁路的好人好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