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一位援越抗美老兵回忆参战纪实

  


 

一位援越抗美老兵回忆参战纪实

  

  新兵入伍

  李官炳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的2023年,新春伊始,不觉让他回想起一九六五年援越抗美的潜江兵,他们是第一批入越参战的铁道兵,由铁二师为主组建的一支队和以铁道兵十三师为主组建的六支队及其它部队,于1965年6月23日开赴援越抗美战场,投入血与火的战斗。

  时间来到了一九六八年元月,铁道兵十三师六十三团队接兵部队的人员,六七年十二月份就来到了潜江县,经过初审,体格检查等,确定了包括李官炳在内的800名新兵的应征入伍。

  这是潜江第二批援越抗美的新兵,在县新兵大会的现场,卫生队的队长又一个个的观看,看有没有什么毛病好及时退出。新兵大会开完,列队两排步行20里,在潜江的泽口码头上轮船;直达汉口的江岸车站,再上闷罐车一直到达广西的桂林步校。新兵们随接兵人员所乘坐的这节闷罐车,班排长都相信李官炳,让李官炳管理好这节闷罐车,不准新兵到铁门处观望。铁门用一根8O公分长的粗木棍挡住,便于空气流通,当闷罐车行驶至长沙段时,李官炳刚看了一眼;火车突然来了个急刹车,铁门瞬间咔嚓一声棍断门闭,多么深刻的一次教训记在了心里。
 


李官炳当兵前就是一位优秀青年,以上是他在地方的奖状。
 

  桂林新训

  当部队到达广西桂林步校时,李官炳被分在了一营一连,有湖北武汉、宜都、长阳的新兵。早春三月,广西桂林风景秀丽,桃红柳绿,绿色的平地起山,漓江河水清澈,往来的游人乘坐着竹划游玩。部队清晨的早操就在漓江左岸,响彻两岸的队列号音威武雄壮,战士们按照要求刻苦训练;摸爬滚打,防原子化学。新兵们个个都是生龙活虎,积极表现,新兵们争先恐后,勇往直前。射击训练李官炳练的非常刻苦,打下了在射击中成绩优异的表现。因为是要参加援越抗美战争,训练的科目増多,要求严格,都要求达标。经过二个多月的新兵训练,新兵们脱下了心爱的绿军装,卸下了红领章,红帽徽,换上了浅蓝灰色工人装,编入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五大队一营一连。当时李官炳所在的连队暂隶属于铁道兵二师。当时部队全体指战员分乘多辆解放牌敞篷军车,于一九六八年五月十七日中午至十九日下午六点,部队抵达友谊关,部队集体宣誓后出国,分散至援越抗美的各部基层连队。
 


刚到部队的李官炳



  一块参战的战友合影(前排二李官炳)
 

  当上战地卫生员

  夕阳西下,夜近黑,李官炳他们乘坐的解放牌帐篷军车只开前小灯,沿一号公路前行。军车时常拐弯,把战士们朦胧的睡意打断。心中警惕,军车离开一号公路转入便道,路不好走,颠簸的厉害,时而上坡,时而下坡。两侧都是小树林,借助车灯的光线,只能看见前面的路被一条小河拦着,这条河的渡口有一条大渡轮,汽车可以开上去,再渡过去,就这样队伍的军车都过了渡口,军车又行驶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老连队。连队住在原始森林里面,进连队必须通过与外面连接的检查站,有全副武装的站岗值勤人员,在往外一公里有高高的遼望塔,可随时通知连队投入防空与抢修。

  战时任务主要是防守东线越北铁路的百丽车站及沿线铁道线路,如遇敌机轰炸马上能及时的得到抢修。老兵们都为这些新兵准备好了一切,李官炳被分到了一排三班;饭后已经是深夜一点了,就这样李官炳度过了部队里的一个不眠之夜。李官炳在班里呆了二天,星期六叫李官炳到连部去,指导员找李官炳谈话,叫他担任连队卫生员,李官炳愉快的接授了命令。他把行装搬到了卫生室,一共5间房子,住一间;卫生室2间,隔离室2间,厕所在外面的一间。整个房屋全是用蓝竹做成的,包括柱子,墙壁和瓦全部都是竹子作成的,从里往外看一清二楚;晚上还能看见星星和月亮,但下雨房屋不漏水。

  全连的房屋都是这样的,连部住在山下的一块平地上,面对大山,一排住在左边的山头上,二排和炊事班住中间主峰的半山腰。三排住右边的半山腰,李官炳他们的卫生室住中间半山腰下的一个小平地,离炊事班很近,就是每天吃饭一下一上的。老卫生员是安徽人65年的兵,他69年转业到了江汉油田。李官炳在连队担任卫生员,除了卫生工作还有班排的内务卫生也得抓,炊事班的伙食以及饮用水卫生他都要管。李官炳刚上任时,副连长就叫他找水源准备打井,这是李官炳的强项,因为李官炳学中医那会儿,学习了点阴阳八掛这就用上了,他们找了一处离炊事班比较近的地方就开始打井,用了一个星期水井打成功了,水质非常好。

  李官炳多数时间是随连队上战场工地,百丽车站也是被敌机轰炸的千疮百孔,到处是炸弹坑,钢轨都炸成了麻花状。方圆3公里内没有民房,看不到一个越民,更不用说车站了,被炸倒的大松树整天的然烧着;等到有明火时一场大雨浇湿树身,就这样像烧的香一样整天冒着青烟,不时会有敌机来轰炸。
 


卫生员李官炳
 

  独立值夜班

  连队指导员叫李官炳参加干部夜间值班查哨的工作,隔一二天就有一次查哨的值班,要查全连的,包括进山的门岗,连部及三个班排的住地范围。走一趟需要一到两个小时,才能交到下一班,而且线路要特别的熟悉,晚间免得走迷路。李官炳经常到班排里去,路线比较熟悉,很少走弯路,先连部,到一排,下山,在上山到炊事班上二排;再上山经三排,下山到进山的门岗。查看固定与流动的岗哨,在回连部交岗,李官炳每次都是全程走到。原始森林里,越南的毒蛇较多,晚间查哨林子里常常会有异常的响动;多数是蛇和夜间活动的动物,不必害怕。手电筒也不能乱照,要防敌特,防飞机轰炸,手电筒只能近照,时间不能过长,不要向远照、向天上照。有一次李官炳上二排查哨上山右转上三排时迷路,往返三次都找不到原路下坡了,他用手电筒照了3次都没有找着回去的路。但李官炳觉得脑子是清醒的。每一次用手电筒照着路面行走,森林里的落叶都变成了磷片,一片片的夜光磷色都看的清清楚楚,但就是找不到路了,只有返回山下专门走马路上三排,再到门卫,再返回连部交班。第二天李官炳专门上山去把向右转的路用扫把托宽,扫清落叶,道路宽阔就容易找到路了,在没有出现迷路的情况了,每次上山脑子里出现一个定律就是记号的定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害怕,敌特不会走那些无路的地方,是黑夜,那是原始森林。




李官炳有着美好的信念,想当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
 

  第一次带兵执行任务

  李官炳记得六八年十月的一天,连队指导员叫他带领两名战士到营部去看营区的忠化活动;他们一行3人出发,都是新兵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路线也不熟悉,他想还是走铁路线,刚走上铁道上,就听到轰隆隆的声音,也没有看到什么,不到30秒钟的时间声音越来越大,李官炳向后看去,有3架三角板轰炸机向他们头顶飞来。当时李官炳叫两名战士就地隐蔽,但他想敌机与他们是直线,有危险,立即叫两名战士转移,向山上森林转移。当李官炳他们离开铁道线十五米时,三架敌机从他们头上瞬间飞驰而过,李官炳他们三人回到铁道线上,直到中午他们才找到了营部。他们三个人参观了忠化活动,取了经,问清楚了回连队的路线,下午李官炳他们三人沿着汽车路线,径直走近了高炮阵地边缘。大约下午一点左右,百丽车站附近我军高射炮部队阵地万炮齐发;空中形成的烟圈,非常状观。李官炳向蔚蓝色的天空望去,在万米高空中有一架美帝国的侦察机,阳光的反射使飞机雪白,看的非常清楚;我军的高射炮不停的射击,突然李官炳发现像风筝一样断了线的摇晃,钻进了白云中,李官炳想是打中了敌人的飞机。第二天炮兵阵地迊来了喜报,就是我们铁道兵高射炮部队给打下的。李官炳算是开了眼界,他们非常高兴的回到了连队。

  给越南老佰姓治病

  连队的医疗工作主要是给全连指战员防治外,更多的是预防为主的思想,防流行病,包括痢疾、疟疾等,还有防蚊虫叮咬,防蛇咬伤等一系列当地越南人的疾病,时常有越南人来连队请求救治。六八年十月的一天中午,有一位越南人带着她十岁的儿子来找李官炳救治,李官炳一看病情是他头顶部长了一个大痈肿,尖尖的,软软的,已经变成了脓肿,需要施行小手术。李官炳首先剃去头发,避开血管,找到最佳的手术部位,消毒后在头皮最软处,用手术刀切开一个小口子,以便排出浓液。当手术刀片穿过头皮的一瞬间,浓血快速流出,足足有400亳升,李官炳及时给予抗厌氧菌药液的冲洗,最后在无血无脓液流出的情况下,放捻子消炎药包扎好三天换药一次,最后治好了他的头痈病。当然也经常到老佰姓家出诊看病,这些佰姓家的佛教与中国佰姓家的佛教理念是一样的,李官炳想他们可能是华侨。




李官炳在越南时荣获的证书和勋章
 

  随部队回国

  一九六九年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中苏、中越关系紧张,以及巴黎和谈,援越抗美部队于三月底开始撤回,部队在越北线的克夫火车站集体上车至广西凭祥站下车,归建铁道兵13师63团。部队又转火车直达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团部住在石花镇,部队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首长在大会上讲话:“我们的部队是为了国家的三线建设和经济建设,参加修建襄渝线,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当时部队的情绪高涨。李官炳回想起55年前入伍参加援越抗美,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越南人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李官炳同志现在已经是76岁的老人了,在他回国后的岁月里,一直表现很好,还有很多的动人故事,后续还会有关于他事迹的作品献给读者……



李官炳立的功勋章



李官炳同志被评为“六好”共产党员证书




李官炳同志光荣在党54年
 

  图片来源于李官炳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