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纪念碑,以铭记、彰显个人或集体的功业,中外古今都有此习俗,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有意义的纪念形式。
哪个年代、哪个地域最为盛行“树碑立传”?尚无考证。欧美国家的纪念碑,多为铸像、雕像、塑像,给世人留下“凡名人均有纪念碑”的印象。中国自秦代以来就有刻石立碑的风俗,功德碑、庙碑、石碑、诗碑等遍及华夏,甚至有“碑林”一说。我们最为熟悉的是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由毛主席题写碑名,周恩来题写碑文。近几年,每逢国庆,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出席首都各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的仪式。
铁道兵35年历史,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和平建设时期修建铁路12590公里,占同期全国新建铁路里程的三分之一。参加抢险救灾,哪里有重大灾情,哪里就有铁道兵的身影。祖国和人民为这支英雄的队伍,建立了多少座纪念碑呢?
铁道兵英雄个人的纪念碑很多,没有精确的统计。我所查阅到的有:1948年,登高英雄杨连第参加抢修陇海线8号桥,后来被铁道部命名为“杨连第”桥,桥头曾立碑纪念。1949年抢修津浦铁路淮河桥,潜水员王吉珍等五名英雄牺牲,淮河桥南岸修建了“建桥烈士纪念塔”。1965年,在成昆线隧道塌方中牺牲的战士徐文科,被当地政府“在轸溪车站立碑纪念” 。扑灭山火而壮烈牺牲的一等功臣龙均爵,安葬在福建漳平,多位将军题词刻碑……可以说,凡是有铁道兵足迹的地方,就有铁道兵的纪念碑建立。
铁道兵最早的纪念碑是1947年建在齐齐哈尔市的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殉难烈士纪念碑”,纪念西满护路军历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
铁道兵群体的纪念碑有多少座?我在大型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以及收藏的文献资料中,看到护路军,鹰厦、成昆、襄渝铁路,援越抗美的烈士陵园都曾建立了纪念碑。兵改工以后,中国铁建以及铁道兵的民间组织也曾为铁道兵立碑纪念。这里,我就三座铁道兵最著名的纪念碑作一介绍,以供大家缅怀、学习先辈的业绩、精神。
三座纪念碑分别是:
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烈士纪念碑,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引滦人津工程纪念碑。
一、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烈士纪念碑。
抗美援朝是铁道兵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1948年7月铁道纵队成立,在“野战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的旗帜下迎来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铁道兵团参加铁路复旧和新建工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铁道兵团所属部队也相继奉命跨过鸭绿江,遂行战区铁路保障。在千里铁道线上,铁道部队同敌机的狂轰滥炸和特大洪水进行殊死斗争,保证了战时铁路畅通。到朝鲜停战时,铁路通车里程由战争初期的107公里增加到1382公里,另外还新建了213公里铁路。
抗美援朝中,共有1481名铁道部队的同志英勇牺牲,2989位同志光荣负伤。荣立一、二、三等功的干部、战士1.21万人,11名同志被授予“二级英雄(模范)”称号,杨连第被授予“一级英雄”称号。铁道兵队伍也在这场战火的洗礼中得到发展壮大。1954年3月,按照中央军委1953年9月9日命令,将在朝鲜执行新建铁路任务的6个铁道工程师,与铁道兵团4个师、一个直属桥梁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至此,铁道兵成为陆军诸兵种之一。
铁道兵抗美援朝,留下一座建立在朝鲜国土上的纪念碑——《铁道兵》报1954年7月5日一版刊发了新华社向国内外发的一篇消息通稿,比较详细地介绍“纪念碑”概况:

(新华社平壤1日电)矗立在朝鲜平安南道新安州市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烈士纪念碑于6月25日举行落成典礼。参加典礼的有朝鲜政府代表、内阁交通省副相金东哲、朝鲜人民军铁道复旧指挥部代表金秉鉴、安州郡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金龙学和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政治委员袁光,副司令员闵学胜等500多人。
11时半,当碑前的黑纱在哀乐声中被揭起之后,到会的人员都以崇敬的心情为光荣牺牲的烈士致哀。接着,参加典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各部队代表在烈士碑前敬献花圈和鲜花。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政治委员袁光在会上讲话,他说:战争期间,志愿军铁道部队和朝鲜人民军铁道部队,朝鲜铁路工人以及全体朝鲜人民一起,在朝鲜铁道线上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三年来的战争中,敌人在铁路线上出动了飞机58967架次(不包括过航及侦查的),扔下了190599枚炸弹,但是大批弹药物资仍通过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源源不断地支援了前线。这一伟大胜利是和烈士们的不朽功勋分不开的。志愿军铁道部队今后一定要继续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继承烈士遗志,在帮助朝鲜人民恢复建设的事业中争取新的胜利。朝鲜交通省副相金东哲在讲话中赞扬烈士们以鲜血保障了朝鲜铁道设备和战时运输的功勋,并表示朝鲜人民将自己祖国的和平、统一和独立而奋斗到底。
典礼结束后,到会代表绕纪念碑缓行一周。纪念碑高12公尺,碑身用洁白的水磨石制成,形如一条巨大的钢轨,耸立在平坦宽阔的水泥地基上。纪念碑的尖端闪耀着一公尺高的红五角星。碑的周围种植了松树,四面安放着十六个被掏空了的美国定时炸弹弹壳,象征铁道部队征服敌机轰炸的功绩,碑的背面刻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的题词。几天来,前来瞻仰的人群把许多美丽的花圈和鲜花堆满了碑的四周。

这篇消息中没有碑文的记录,是个缺憾。
需要解释一下,文章中的“铁道兵指挥所”,原是1952年12月组建的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负责建设殷龟、德八两条铁路新线,1953年11月改为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郭维城,政委袁光(曾任军纪委副书记)。也是铁道兵在朝鲜的最后一个领导机构,执行铁路复旧和新建任务。
时任铁道兵指挥所秘书的浦大铨曾撰文介绍有关“纪念碑”的建设经过:
为了缅怀志愿军铁道兵部队的丰功伟绩,朝鲜方面提出,铁道兵党委决定,在朝鲜新安州修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烈士纪念碑,由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负责修建。碑文由志愿军政治部审核,落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规格很高。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郭维城书写碑名“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烈士纪念碑”,碑文由铁道兵指挥所所属6个单位各书写一份呈送,最终选定浦大铨书写的碑文。
碑文如下: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与朝鲜人民军铁道部队、朝鲜铁路职工,在金日成元帅和彭德怀司令员的英明领导下,抢修、运输、防空、新建互相配合,粉碎了敌人疯狂轰炸及其他一切破坏铁路交通的阴谋,赢得了“钢铁运输线”的崇高荣誉。为了朝鲜的自由独立,为了祖国的安全繁荣,为了远东与世界的和平,烈士们洒鲜血,抛头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将永远活在中朝人民心里, 鼓舞着中朝英雄儿女,从胜利走向胜利。烈士英名,永垂不朽!
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部
政治部
公元一九五四年五月立

新华社消息通稿中,有这样一段话:“碑的周围种植了松树,四面安放着十六个被掏空了的美国定时炸弹弹壳,象征铁道部队征服敌机轰炸的功绩。”查阅当时的纪念碑照片,采访相关人员,纪念碑四周由16枚定时炸弹弹壳环绕,纪念碑设计者是铁道兵指挥所工程师李增哲。
这是极富创造性的设计,可谓得天独厚、别具一格,也是世界纪念碑中所罕见的。在“绞杀战”中,敌机频繁轰炸铁路,定时炸弹对抢修铁路的铁道部队危害很大,由此造成人员重大伤亡。“人在桥就通!”铁道兵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胜强敌,赢得战争的胜利。高耸的纪念碑,象征铁道部队勇敢顽强、战无不胜的精神,纪念碑四周匍匐的定时炸弹空壳,形象、生动地寓意敌人的失败和臣服。遗憾的是,在后来纪念碑的修缮时,定时炸弹不知所踪……


现在,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访问朝鲜,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的新闻,其中,就有瞻仰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烈士纪念碑的报道。2015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2019年9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他们访问朝鲜,都曾祭扫铁道部队烈士纪念碑,并敬献花篮。
志愿军及铁道兵后代也经常赴朝拜谒“铁道部队纪念碑”。


编辑:乐在其中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