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乌蒙山的思念—难忘天生桥,难忘鲍老师!


 

 


 

 

刘林林

 

 

 

乌蒙山的思念
 

(一)一辈子忘不了的天生桥
 

1960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在家乡饿得不行,我的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三人去云南贵州交界处的天生桥,这个地方属于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地区,父亲所在的铁道兵五师正在这里建设贵昆铁路。

我那时已经8岁,我记得母亲带着三个孩子,伙同同乡的一个部队家属一起坐火车从山西忻州前往贵州。从太原到石家庄,经过武汉,从武汉长江大桥穿过,到了贵阳,再转汽车前往云贵交界处的天生桥。一路上是艰辛的,母亲一人带三个孩子,她不认识字还晕车,幸亏同行的老乡帮忙。我记得到了贵阳车站,母亲让我一人在车站广场处守着行李,我当时年龄小吓得心跳,生怕坏人来捣乱。

1960年,铁道兵五师正在修贵昆铁路,部队分散在几百公里的深山里,水城至宣威为乌蒙山区,乌蒙山气势磅礴,高山深谷,陡壁悬崖,地形险峻,部队子弟上学非常不便。当时我父亲刘仁义在23团任通信股长,团的驻地在贵州天生桥附近。

1958年夏天5-6月份福建南福铁路接近竣工,铁五师部队向贵昆线转移,父亲的通信队伍打前站,因为修铁路先要通信先通。

天生桥在云南宣威和贵州威宁交界处,自西向东有一条两省的界河叫做可渡河。它是北盘江的上游,而北盘江最终在黔桂交界处的蔗香和南盘江汇合,构成了珠江的上游部分——红水河。云贵交界大部分地处乌蒙山脉,峡高谷深,天坑和暗河密布,地质特点较为复杂。从曲靖到贵州一带,众多被当地人称之为“天生桥”的地名也由此而来,指的就是暗河从山腹中流过,山体则就是天然形成的“桥”一般。在中国铁路的西南大动脉之一的贵昆铁路上,就有一座被俗称为“天生桥”的铁路特大桥,它就横跨在可渡河之上的山体上。贵昆铁路是云南首条通向国内的铁路,它的建成结束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云南“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历史。作为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铁路“西南三线建设”(川黔、贵昆、成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施工条件和地质原因,贵昆铁路的修建是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悲壮的激情,从六盘水的树舍到昆明段内就牺牲了500多人,铁路完全是用铁道兵和民工的血汗铸成的。

当时部队盖房子的材料是因地取材、用竹子做围墙,外面抹上一层泥,用油毛毡当房子的顶棚。

我们家1960年来到天生桥,住的就是住的这种房子,用竹片隔开的墙说话都能听得见。部队粮食定量每人24斤月供半斤肉。我们家属粮食定量16斤,喝稀饭,一人一碗,吃不饱上山找野菜,比如苦菜、甜菊。部队洗菜时剩下的烂叶子捡回家吃。

我们当时部队的子弟都在当地的农村小学上课,每天都要走很长路程。学校离家很远,每天和小伙伴沿着未修成的铁路线,经过隧道旁,才能到达学校。因为路远中午不能回家,在附近的部队修理连搭伙,下午才能回家。记得我当时部队子弟的同学有陈龙晋、张陇平、闫宗林。

我们上下学走在乌蒙山密林中,这是贵州高原最有代表性的区域。乌蒙山区的天空蓝得出格,云朵白得出格,空气清新得出格,但到处都是深山密林,人烟稀少,路很不好走。在每天上下学的路程中,我看见了当年的铁道兵战士打隧道,人员进进出出,他们依靠的是钢钎、大锤、炸药、雷管,一寸寸掘进中,不知流了多少的血和汗,不知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和努力。经常要遇到塌方冒顶、有害气体和泥石流灾害。想当年,铁道兵战士要经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筑路生活,经受生与死的考验。他们战胜了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和险阻,怀抱一腔爱国热情,一股信仰的力量,他们硬是用自己的肩膀和身躯创造出了奇迹!现在我们在铁路沿线可以看到一些铁道兵战士的烈士陵园,他们牺牲时都很年轻,他们长眠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让我们及后人永远记住他们。

 


 

 

(二)、当年乌蒙山的鲍老师,你还好吗?

2015年5月,小时候同学陈龙晋从四川攀枝花市给我发来一张老照片。啊!这不是我十岁时在云南贵州交界的天生桥和老师、同学的合影吗?太难得了,太珍贵了!现在的网络也太神奇,只要手指轻轻一点,信息、文章、图片就会从千山万水发过来。就是因为网络,我找见了几十年失去联系的同学与老师。这张照片,没有网络、没有微信,就不可能看见。

照片上,共有4人,一位老师和3位同学。老师大约30岁左右坐在一把椅子上,3位学生分立两旁。学生们10岁左右。学生从右起是陈龙晋、我(刘林林)和闫宗林,我们都是铁道兵五师23团子弟,都在这个乡村学校读书。

这个农村小学名叫水月小学,所谓的小学,也就是一个男老师和几十个学生而已,而且学校的房子也很破旧。我记得这个男老师姓鲍,年龄在30岁左右。这个老师对我们部队子弟挺不错,他一口的当地话,我至今留有很好的印象。

我们从照片上可以看见背后挂着很多锦旗,说明鲍老师的工作很有成绩。铁道兵在乌蒙山里修建铁路,对当地的经济有很大好处,鲍老师很清楚这一点,他对铁道兵很有感情,于是他把爱倾注在铁道兵子弟上,鲍老师和三个铁兵子弟照相也就不奇怪了。在当时照相是很奢侈的事,我记得每年父亲才领着我们全家到县城里照一张全家像。

实际上我们在天生桥农村小学上学的时间并不长,到61年时我们铁五师的子弟都去了云南宣威东山子弟小学读书。但这一段在天生桥农村小学读书的经历却永远忘不了,忘不了我们每天几个小伙伴一起在乌蒙山大山里结伴同行,忘不了那在山坡地上的破旧教室,忘不了那可亲可敬的鲍老师。时光转眼就过去了57年了,看着自己在8岁照的照片,一副稚气的模样,感叹时光流逝得太快!我现在想起鲍老师,现在也是80多岁的老人啦,不知现在还好吗?我在遥远的太原,祝福我的老师幸福长寿!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