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刻骨铭心的救援战斗
1970年7月13日,虽然进入暑季,但坐落在拒马河南岸、太行山千沟万壑半山腰的铁道兵67团汽车连营房,却没有一点暑气,依然像秋天般凉爽宜人。
那天晚饭后是自由活动时间,我回到炊事班宿舍写家信,刚写了几行字,就听到谢指导员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声。我赶紧翻身跳下床铺,和炊事班战友一起,跑步到汽车连停车场集合,整理队形后,谢指导员态度严肃地对大家说:“同志们,就在刚刚,塔崖驿火车站正在施工作业的水井塌方,有四位在井内施工的战友被埋在井下十几米深的泥土中,团部已组成由季副参谋长为总指挥、二营杜营长为副总指挥的临时救援指挥部。指挥部命令我们,汽车连所有在连队的人员,驾驶排、修理排、工作班立即赶往救援现场参与抢救;炊事班的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做100人的饭菜,送到抢救现场。”指导员特别提示,救援现场的指战员都没有吃晚饭。
接到命令后,司务长带领炊事班全体同志一起上阵,生炉子,洗菜,切菜、炒菜,洗米做饭,锅碗瓢盆一起动,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饭菜,按时用汽车把饭菜送到了救援现场。
塔崖驿火车站是铁道兵修建的京原铁路北段的一个小站,站房和附建由铁道兵67团二营负责建设,水井是车站附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太行山区沟壑纵横,怪石林立,地质复杂,雨水稀少,地下水奇缺,要想成功打出一口水井,必须先要钻探,反复比较,反复试验,然后才能选址施工。在当年没有打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只能靠人工一米一米地往下开挖,然后把泥土一筐一筐地往上吊,空间狭小,掘进一米都要几个工日。因此,虽然说只是一口小小的水井,但塌方、透顶等等事故风险依然很大,要让它能出水真不是一件易事!
汽车连离塔崖驿火车站很近,大约两公里。我们炊事班送饭到现场时,映入眼帘的场景令我惊呆了!救援现场灯光照得如同白昼,直属连队汽车连、修理连、机械连、仓库、卫生队和二营的官兵近千人,拿锹的,拿盆的,推翻斗车的,开机械的、包扎伤员的,忙成一团。年近五旬的副指挥长杜营长,手拿着小喇叭,用他那洪亮的山东口音,大声喊道:同志们,我们的战友现在在井下有生命危险,时间就是生命,大家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用机器挖,用锹铲,用手扒,要迅速把井口扩大,把泥土外运,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救出我们的战友!指挥官的命令声、机器的轰鸣声、战士们的口号声、工具的碰撞声,响成一片,震撼着太行山、拒马河!虽然五十三年过去了,但那个抢救现场的战斗场面我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第二天天亮后,我们炊事班又第二次去送饭,据现场战友告之,虽然经过近十个小时的救援战斗,但终因时间过长,被埋井下的四位战友全部牺牲。当井底开挖至牺牲战友身边时,四位烈士拿铁镐的、握铁锹的、端土筐的,如同一幅正在施工的战斗雕塑。
这是我亲眼目睹的铁道兵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战斗场面,这是我亲眼目睹铁道兵战士在修建京原铁路时壮烈牺牲的场面。
第二年,我奉命开车运送沙石水泥到离塔崖驿火车站不远的玉山铺,在这里准备修建一座铁道兵67团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内安放着为修建京原铁路而牺牲的铁道兵67团烈士,也包括在塔崖驿火车站打井而牺牲的四位战友,我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名和姓,但他们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鼓舞了我的一生。
1976年我退伍回到家乡辽宁葫芦岛,每每想到那些为国防建设和铁路建设而牺牲的战友,他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有的烈士墓碑上连姓名都没有,安眠于他们亲手修建的铁路沿线,继续守卫着我们英雄铁道兵修建的钢铁大道,我都会热泪盈眶。退伍后的四十多年来,我曾四次到玉山铺烈士陵园拜祭烈士,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每次来到烈士的墓碑前,我都会情不自禁的嚎啕大哭,长跪不起。看着一列列鸣着汽笛飞驰而去的火车,望着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我告诉长眠于此的烈士战友们:我们看你们来了,人民没有忘记你们,战友没有忘记你们!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玉山铺烈士陵园的正门门柱上,书写着毛主席的著名诗句。当年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为祖国的国防建设、铁路建设奉献了青春,贡献了生命,铸造了军魂,树起了丰碑! 烈士战友们:安息吧!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