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藏品说话:慈母日记(续篇)



 

藏品说话:慈母日记(续篇)
 

       罗小援一生的言行,浸透一位慈母深沉、无私的爱。我以《慈母日记》在公众号发过4篇,获得较多点赞。

  收藏界彭老师转发“慈母日记”,他的中学同学姜少英读到日记,认定就是当年在妇联工作的老领导姚明(为保持与上几篇行文的一贯性,在此依旧以“罗妈妈”称呼)。少英大姐与罗妈妈联系,于是,就有了彭老师、少英、我一行3人共同拜访罗妈妈。
 


 

       我在读日记时,就推测罗妈妈就住在铁建大院数百米毗邻的工程兵大院,因为罗妈妈的丈夫罗洪标将军生前在工程兵任职多年。只是没有想到,罗妈妈就住在我工作、住家的机关大院——总政玉泉路干休所;且,我每天上班、下班必走她的楼下。地球多大多小?

  由右至左:彭老师、罗妈妈、姜少英和我,在我敬献的长寿花前合影。

  宽敞、洁净的客厅,阳光投射到室内;不胖不瘦、93岁的罗妈妈从卧室走到客厅。这就是写“慈母日记”的罗妈妈,这就是17岁投奔延安参加抗日的罗妈妈,这就是相依相伴战将罗洪标将军一生的罗妈妈。

  罗妈妈坐下来,看上去在85岁上下的年纪。不愧是著名中学北师大女附中的学生、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就学、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思维敏捷,出口成章。她说:“我这个孩子走了以后,我很难过,经常流泪。我将日记中写小援的部分抄录下来,印成小册子,留给家人……”
 


 

       抄录的日记流落到旧书市场,我收藏了。罗妈妈又赠我一本自印的《我的女儿罗小援》。

  罗妈妈一家1963年合影,前排左2是罗小援。
 


 

       不是采访,只是怀着敬意探望罗妈妈,话题随意。罗妈妈讲了她的革命经历: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日寇侵华,山河破碎,许多东北学生流亡平、津。她耳闻目睹侵略者暴行,立志投身革命,十七岁到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而后到延安,开始了与罗洪标将军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她讲了几个日本鬼子残害我同胞的血腥故事。

  因为话题中有“抗战”,不知不觉就讲起抗战时沈阳县警察局局长营救过几名抗日同志,被日本人浇上油漆活活烧死。后来读到台湾著名作家齐邦媛的长篇小说《巨流河》,这名警察局长的儿子张大飞正是《巨流河》的主人公、齐邦媛的初恋情人。如此,罗妈妈辗转与台湾的齐邦媛取得联系,开始多年书信往来、互赠礼物,两位善良、纯真的老人建立了弥足珍贵的友谊。

  我们告辞的时候,罗妈妈给我们分别赠送图书《我的女儿罗小援》《从红土地走来》(罗洪标回忆录)。最难忘的是,每人还获赠了4方手帕(男女花色不一)。
 


 

       离开罗妈妈,心还留在罗妈妈温暖的身边……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