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期间,从省城回到家乡。乡土乡情乡亲,难忘半个世纪前光荣入伍的情景。家乡巨变,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农村一片新面貌,楼房林立、青山绿水、绿油油的禾苗,青葱嫩绿耀眼;
柏油路、太阳能灯、高音喇叭、奔驰在乡村公路上的小汽车川流不息,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在加快,农村“城市化”指日可待。
回到乡村,乡里的空气是那么的新鲜;乡里的土菜是多么的美味,土鸡土鸭塘里鱼,现宰现杀;黄瓜豆角,辣椒丝瓜等各种时令蔬菜去土里摘,新鲜无公害。每每吃到酸豆角炒肉沫,胃口大增,饭量也大增。特别是看到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土里甚至田里种的豆角。我对豆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湖南农村种豆角,大概是在清明前几天,翻土、开厢、打坑、放土杂肥或者复合肥,每个坑了放二三颗豆角种,呈品字型直入土中,然后用钉齿耙锄把豆角种子敷上一层薄薄的土。大约三五天,豆角就开始膨胀发芽,从土里顶出,此时此刻,园丁农民兄弟,就得象婴儿般呵护刚出土的豆角苗,旱时需浇水,虫害时需打药。豆角苗长到三五寸,就得搭豆角架。一般都是用大拇指粗 ,二米左右高的竹子,搭成三角架,中间用一根长一点竹子链接,交叉处用尼龙绳或小铁丝捆绑好。“听话”的长豆角,长大后,就缠绕在竹架子上。从下种到豆角开花,也就那么一个多月时间,刚刚开出来的豆角花,有点象小“蝴蝶”,艳丽好看。在昆虫的作用下,传受花粉,豆角就开始长大,一个星期就成细拇指粗,一尺多长的豆角。
村民们趁着太阳天,一清早就背着竹篮,把丰收的豆角摘回来,先用清凉的井水或者自来水,把豆角洗干净,然后用切菜刀,把豆角均匀切成寸丁小段,铺晒在晒架上,晒架一般为网状,便于通风透气,也有晒在竹篾垫子或竹篾圆盘上的。
太阳好,温度高时,大约一天半可把豆角晒到七八成干,这样豆角,就搭到做酸豆角的标准。然后用干净塑料大盆装着,放上盐,均匀搅拌,过个一两天,就把咸淡合适的盐豆角放在坛子里密封一两个星期。风味独特的酸豆角就大功告成。
因为城里各大饭店,需要酸豆角,就专门有人来乡下收购豆角,每斤在15元到18元左右。村民们看到了做酸豆角的商机,就家家户户种豆角、晒豆角、做酸豆角。村里组长跟我说,去年做酸豆角收入最高的一位村民,他卖酸豆角得了五千多块钱。我听了十分感动:农民不容易,起早贪黑,得点小钱。正象我同学陈国辉说的:农民好辛苦。“谁知盘中豆,粒粒皆辛苦”。当大家在家里或餐馆吃到酸豆角炒肉沫这种“土味”佳肴时,你是否想到了农民兄弟的辛劳付出?……
2023年7月7号于宁乡乡下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