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崔田民》书摘:移山填海(1954—1957)

  朱德总司令亲笔题词“移山填海”表彰鹰厦铁路的壮举

  梅梓祥导读:

  本章主要记叙铁道兵修建黎湛、鹰厦铁路。

  1953年,铁道兵抗美援朝凯旋回国,王震出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威胁我国的安全,也影响海上交通和经济建设。党中央、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抢建黎湛、鹰厦铁路。

  这是铁道兵由战争转入和平时期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首战。经过战争洗礼的铁道兵部队,按照党中央的号令“战斗的姿态,抢修的速度”,总部机关移驻铁路工地,在科技、装备落后,施工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学习抗美援朝战争中开展“立功创模”运动的经验,积极开展劳动竞赛运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敢为天下先,实施“大爆破”,移山填海筑海堤,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从1954年9月黎湛铁路开工,到1956年12月鹰厦铁路通车,仅用了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便建成315.7公里黎湛铁路、697.7公里鹰厦铁路。铁道兵也以此获得“革命速度”和“祖国铁路建设突击队”的赞誉,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征战万里铁道运输线启程!

移山填海

  (1954—1957)

  1953年崔田民从朝鲜回国

  (一)

  1953年10月18日,崔田民随铁道兵团机关从朝鲜驻地蓝田回到北京。

  回到阔别三年的祖国,和平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时的中国已经度过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期,党中央发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宏伟任务。从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全国进入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一幅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美好蓝图。回到国内的铁道兵部队陆续进驻宝鸡、华县、渭南、咸阳、三原、洛阳、陕县等地,准备投入宝成铁路中段工程的修建。

  回到国内,崔田民去看望了不再兼任铁道兵领导职务的滕代远。滕代远告诉崔田民,他的职务将由王震接任。

  1953年12月25日,毛泽东专门接见了即将上任的王震,并亲笔为《铁道兵》报题写“铁道兵”三个字的报头。1954年元旦,朱总司令也为铁道兵题词:“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铁道兵而奋斗!”

  这一切都预示着铁道兵将以新的姿态担当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1953年12月25日毛泽东为《铁道兵》报题写报头

图片

  1954年1月1日朱德为铁道兵题词

  1954年3月5日,根据中央军委1953年10月10日的电令,由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央军委任命王震为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寿轩、郭维城任副司令员,崔田民任副政治委员,刘克任技术副司令员,龙桂林任后勤副司令员,徐斌任参谋长。同时召开了中共铁道兵首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铁道兵委员会。王震、崔田民、李寿轩、陈力、刘克、龙桂林、徐斌、袁光、郭维城组成了铁道兵党委常委会,王震为书记,崔田民为第一副书记,李寿轩为第二副书记。

  中共首届铁道兵代表会议全体代表合影

  王震

  崔田民

  李寿轩

  陈力

  刘克

  龙桂林

  徐斌

  袁光

  郭维城

  会上崔田民代表铁道兵党委作工作报告,他强调:“首先要肯定铁道兵的性质是兵,是修铁路的技术兵,他不同于步兵和其他特种兵,也不同于铁路工程队,就是说它是修铁路的军队。”“铁道兵的任务无论平时和战时都是修铁路。”

  这次会议为铁道兵以后参加国家铁路建设和按照铁道兵特点建设部队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从此,铁道兵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新的兵种,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征程。

  5月,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铁道兵第三届庆功大会上,朱德亲临会场,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号召铁道兵指战员:“下决心在铁道兵部队长期工作,把铁道兵建设当做终身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祖国和人民修建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这次大会既是对英雄模范的表彰大会,也是对铁道兵参加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动员大会。

  这时,尚在朝鲜的铁道兵留守部队开始陆续回国,回国部队部分进驻黑龙江绥化、安庆、铁力一线,准备进入小兴安岭修建汤林铁路;部分进驻甘肃天水、广西玉林、河南新乡等地区待命。

  庆功会刚一结束,王震就率队去宝成铁路沿线视察,崔田民则率工作组去了小兴安岭。铁道兵部队10个师、1个独立桥梁团8万指战员齐装满员,时刻准备投入国家新的铁路建设。

  1954年5月14日朱德总司令亲临铁道兵第三届庆功大会

  (二)

  在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美国第七舰队就开进台湾海峡,到这时已进入第5年。中共中央判定美国第七舰队意在封锁台湾海峡,是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不仅阻挠我解放台湾,还严重地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海上交通。

  朱德、彭德怀亲自找王震、李寿轩、崔田民谈话,让铁道兵准备接受新任务。

  1954年7月23日,中央军委向铁道兵下达了抢建黎(塘)湛(江)、鹰(潭)厦(门)铁路的命令。命令指出:这两条铁路的修建,不仅对粉碎敌人海上封锁、解放台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且对发展沿海经济,打开出海通道,支援国家建设,也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命令要求铁道兵按战时抢修的姿态突击完成这两条铁路的修建,迅速改善东南沿海的铁路交通状况。

  周恩来亲自召开会议,研究了两条铁路的部署。他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中央决定交给铁道兵去完成。”“任务是紧迫的,中央相信你们能够完成。因为铁道兵在朝鲜那么困难的条件下,还能抢修抢建铁路。毛主席说过,那样一股精神真是叫人感动得掉泪。希望你们发扬那种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以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迅速抢通黎湛、鹰厦铁路。”

  早在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爱国华侨领袖、华侨首席代表陈嘉庚就向大会提交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提案获通过,毛泽东作了“当为彻底支持”的批示,后因抗美援朝未能实施。

  195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中央发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号召,铁道兵开赴东南沿海,抢建黎湛、鹰厦两条铁路,正是解放台湾的重要部署。

  建军节当天,毛泽东在中南海召见了王震,了解两条铁路的准备情况,他语气坚定地说:修建这两条铁路“关键是快。”

  8月5日,铁道兵党委召开全体会议,确定了两条铁路的施工方案和兵力部署。会议还在进行之中即发出调动部队的命令,所有参建部队立即进行出发准备。

  会议同时决定铁道兵领导机关移驻广西贵县,到施工前线临近指挥。

  会议结束的第二天,王震即率崔田民、郭维城、刘克、徐斌、陈力(政治部副主任)、王景坤(后勤部长)等冒雨飞往南宁。

  王震一行在南宁与自治区党委共同商定了抢建黎湛铁路中民工调动、征地搬迁、物资供应等问题。到柳州铁路局和铁道部西南设计院第三勘测队,商讨勘测设计和接轨问题。到沿线的黎塘、郁江、玉林和湛江勘察了有争议的桥址、线路以及施工现场。审定了工程计划,安排调整兵力部署,在现场划分了各师管区。

  接到命令的当天,参加抢建黎湛铁路的铁道兵部队即陆续开始从中原、从西北、从东北向广东、广西进发。

  1954年9月25日,黎湛铁路破土动工。

  黎湛铁路北起广西黎塘,南至广东湛江,全长315.7公里。铁道兵6个师和一个独立桥梁团的部队及沿线10万民工奋战8个月,于1955年5月19日全线接轨。接轨后大部队移师鹰厦线,崔田民和郭维城留在黎湛线负责收尾工程,7月1日崔田民到湛江主持了通车典礼。彭德怀代表军委以及铁道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和广州军区都发来贺电。12月31日黎湛线交付运营。

  1955年4月在广西贵县郁江大桥功臣会上,崔田民给功臣模范戴光荣花

  修建郁江大桥的桥墩采用先进的气压沉箱技术,战士们在15米深的高压、闷热的沉箱中作业

  郁江大桥工地

  1955年5月19日黎湛铁路全线接轨

  1955年7月1日黎湛铁路正式通车

  黎湛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铁道兵承建的第一条新线铁路,比计划提前一年半通车。它的建成使西南多了一个水陆联运的新港,一个新的出海口,这对打破敌人的海上封锁、巩固华南海防、加强华南的经济建设和支援海南岛的经济建设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55年12月,黎湛铁路通过了国家验收交接委员会的验收,评价黎湛线是高速建成的一条优质铁路干线,赞誉黎湛铁路的建设是“革命速度”、铁道兵部队是“铁路建设突击队”。八一电影制片厂为黎湛线通车拍摄了《300公里红旗飘》的纪录片,歌颂铁道兵的业绩。

  由王震提议,铁道兵党委作出决定,参加修路的指战员,从司令员到战士,每人栽植道行树10棵。黎湛铁路通车之日,72万株桉树形成的绿色林带,从桂东平原一直延伸到雷州半岛。

  1957年5月,铁道部长滕代远率铁道部工作组视察黎湛铁路

  (三)

  在黎湛铁路修建的同时,1955年2月,铁道兵3个师的部队就已经先期在鹰厦线北段开始施工。5月黎湛线修通后,又增调5个师的部队从广西马不停蹄地转战鹰厦线。铁道兵领导机关也随之从广西贵县移驻福建南平市黄金山,将在这里指挥鹰厦铁路700公里沿线上铁道兵8个师、1个独立桥梁团的部队和闽赣两省约12万民工。抢建鹰厦铁路的大会战就此全面展开。

  鹰厦铁路原定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修建的项目,为了国防的需要,中央决定提前修建。鹰厦铁路是一条战备线,北起江西鹰潭,南抵海防前线福建厦门,这条铁路对于巩固东南海防,有特殊重要的军事意义和政治影响。开工8个月时,国防部长彭德怀要求铁道兵提前一年,在1956年年内建成通车。崔田民在1955年11月召开的鹰厦线第二次工程会议上号召铁道兵全体指战员:提前一年通车,是我们一切工作努力的目标,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鹰厦铁路全长697.7公里,全线隧道47座、桥梁159座、涵洞1658座,要穿越武夷山区和戴云山区,整条铁路都蜿蜒于“闽道之难难于蜀道”的崇山峡谷之中,坡陡弯急,地势险要,全线仅有100公里的路段较为平坦,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危险。当时部队的施工机械极为简陋,主要是风枪、斗车、推土机和运输车辆以及少量工程机械,大部分工程靠人力用铁锤、铁锹、肩挑背扛完成。战士们每天都头戴柳条帽、系着垫肩,扛着扁担、铁锹、大锤、钢钎奔向工地。

  为按时抢通鹰厦铁路,由于机械设备不足,大量使用人工作业

  在艰巨、艰苦的施工任务面前,政治工作是最坚强的保证。崔田民根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铁道兵团开展“立功创模”运动所取得的经验,提出各部队在施工中开展劳动竞赛运动,在劳动竞赛中落实政治思想教育。施工最关键的1956年,铁道兵颁布了开展劳动竞赛的办法,对评比、奖励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一年铁道兵召开了“先进生产者运动”,动员大会和两次积极分子大会,崔田民都分别做了动员报告,倡导《把先进生产者运动进一步开展起来,坚持下去》。劳动竞赛这一带有铁道兵特色,在施工部队中开展的群众性政治思想工作的运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指战员的革命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激发了人人争当先进,个个争当模范的热潮,在部队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施工高潮。

  铁路铺轨,12.5米一根的钢轨重530多公斤,要8个战士抬着,两个连轮班干,曾经创下一天铺11公里的纪录。战士们说:“我们年轻,20来岁,又是军人,不怕苦。”

  1956年2月,2万兵力苦战8个月,挖出全线最长的隧道——贯穿闽赣边界武夷山脉的大禾山隧道。

  8月,推平了4座山头,填平了3条沟壑,穿越“闽中屋脊”戴云山的13座隧道全部打通。

  苏联专家在工程技术研究会上

  爆破专家朱忠节

  戴云山是决定鹰厦铁路施工进度的“关口”。施工中,铁道兵年轻的爆破技术人员通过严格的实验和科学的计算,修正了苏联教科书中和苏联专家提出的爆破公式,减少了装药量,提高了爆破效率。在被称为“移山”工程的戴云山定向大爆破中,最大的一次爆破装药234吨,一下子削平了80米高的山峰,同时完成了特大拉沟和高填方工程,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这一爆破公式被誉为“铁道兵公式”,后来被国内各建筑施工单位广泛采用。

  被誉为“填海”的工程是在杏林海湾和高集海峡投石120万立方,筑起由杏林到集美再由集美到厦门宽19米的十里海堤,将厦门岛与大陆连在了一起,火车可以通过长堤直达厦门。

鹰厦铁路是一项要移山、要填海,要穿越崇山峻岭、要跨越海湾和海峡的艰巨铁路工程,铁道兵8个师1个独立团的兵力奋战22个月提前一年完成了铺轨通车。

  “移山”工程—戴云山大爆破

  鹰厦铁路1955年2月21日开工,首先在鹰潭至资溪间劈山削岭

  鹰厦铁路填挖20米以上工程150多处,最高填方37米,最深挖方41米,图为深路堑施工

  苦干100多个日夜,填筑近百万立方米的岩石,十里长堤露出海面

  宫子湾大填方铲掉了4座山头,填平了3处深谷,填方近50万立方米,是铁路建设中少见的移山填谷工程

  铁道兵部分领导和苏联专家在一起:左起技术副司令员刘克、副司令员李寿轩、副政委崔田民、后勤副司令员龙桂林

  苏联专家看到铁道兵部队能在机械很少的条件下完成鹰厦铁路这样“移山填海”的巨大工程,感到非常震惊,他们对铁道兵副司令员刘克说:“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是多么动人啊!你们的战士比金子还要宝贵!”

  抢建鹰厦铁路的日日夜夜,是崔田民工作最繁忙的日子。他除了协助王震全面负责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外,还多次出面协调疏通铁道兵与中央、与地方以及与苏联专家的关系,解决工作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对特别重大、中央督办的事件,崔田民及时妥善处理,并负责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做出报告。

  铁道兵驻闽期间,崔田民兼任福建省省委委员。福建省委、省政府对铁道兵修通鹰厦线寄予厚望,希望能早日结束福建没有出省铁路的历史。省委书记叶飞不止一次地对崔田民说:“修鹰厦铁路越快越好,哪怕提前一天修通也是好的。”

  1956年12月,铁道兵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提前一年修通了鹰厦铁路。

  这条长700多公里的铁路从厦门到达江西的鹰潭,和浙赣铁路相接,改变了福建交通闭塞没有出省铁路的局面,打开了福建迈进工业化的大门。朱德亲笔题写了“移山填海”四个大字,以表彰筑路军民的壮举。

  1956年12月9日铁轨铺到鹰厦铁路终点厦门站

  十里长堤上矗立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碑

  鹰厦铁路的建成使厦门成为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前哨。周恩来总理当年曾说,解决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的问题,要看“二王”,一个是王炳南在华沙和美国谈判,一个是王震率领铁道兵十万大军修建鹰厦铁路。1958年台海局势紧张时,炮击金门的大批武器弹药和装备通过鹰厦铁路运抵前线。

  在抢建鹰厦铁路期间,1955年4月,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代表国防部和铁道部在南昌召开了鹰厦铁路设计、基建、施工三方会议,会议对工程造价逐项做了审核和压减,总投资压缩至6.19亿元,后经铁道部鉴定再次压缩了工程造价总投资,最后确定为4.25亿元。5月,崔田民参加了铁道兵党委召开的南昌会议,会议通过了鹰厦铁路总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计划管理和经济核算以及政治工作等决议,确定了工程计划、任务分区和施工部队的部署。8月,铁道兵党委实时做出了《关于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指示的决议》,要求各级党委大张旗鼓的在修路中大兴增产节约之风。决议强调降低鹰厦铁路的工程费用,自下而上地制定具体节约计划,精简紧缩机关人员,缩减一切特殊开支。最后,鹰厦铁路的总造价比压缩后的预算又节省了一个多亿,铁道兵用这一个多亿修建了经南平连接省会福州市的外(洋)福(州)铁路(即南福铁路)和通往矿区的漳州、漳龙、梅潘支线,为福建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厦门、在福州、在鹰厦铁路沿线,铁道兵的名字家喻户晓。铁路修通后,华侨归国观光团和福建省各级政府的慰问团络绎不绝。他们赞扬铁道兵:“高山向你们低头,河水为你们让路。”

  崔田民(左)和刘克副司令员陪同慰问团视察筑路工地

  印尼华侨在鹰厦铁路隧洞前合影留念

  1956年春节,崔田民(后排)、李寿轩(前排)同机关干部家属一起在南平体育场观看慰问演出

  (四)

  黎湛、鹰厦铁路的建成,是铁道兵部队以最快的速度落实中央军委开辟华南通道、巩固东南海防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铁道兵部队在和平时期大规模参加国家铁路建设的奠基。

  从1954年9月黎湛铁路开工到1956年12月鹰厦铁路通车,铁道兵部队用了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赢得了党和国家的高度信任和人民的广泛赞誉。黎湛、鹰厦两条铁路竣工后,不但通过了国家验收委员会的验收,还得到较高的评价:“黎湛铁路建设工程,达到了好、快、省的优良成绩,全线工程与设备均符合干线标准,可以交付运营。”“鹰厦铁路全线施工质量良好”,“符合使用要求”,“鹰厦铁路工程进展迅速,质量良好,是我国铁路建筑史上首创的一页。”苏联专家赞扬说:“这无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少见的。”为祝贺鹰厦铁路通车,铁道部长滕代远专门发表文章,指出“鹰厦铁路建成并交付使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又一次伟大胜利。”铁道兵从此获得“革命速度”和“祖国铁路建设突击队”的赞誉。

  修路期间,铁道兵党委根据参加修建两条铁路的初步经验,从部队的长期建设着眼,于1955年2月根据“铁道兵部队平时执行新建铁路任务,采取承发包的方式进行施工的规定”,下发了具体实施办法。5月,又在南昌党委会议上,对建立承发包制度作了专题研究,确定了以师为独立核算单位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原则。从鹰厦线开始,铁道兵开始采取承包方式进行施工,并初步建立了独立核算体制和经济核算制度,使施工中的预概算控制、质量监督和管理水平更加规范、不断提高,并贯彻于铁道兵的始终。

  黎湛、鹰厦铁路建成之后,铁道兵从领导机关到施工部队,对组织指挥、铁路施工管理,乃至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都有了长足进步。中央对铁路建设“三高一低”的要求,即高速度、高质量、高标准、低造价,铁道兵坚决照办。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确定了铁道兵兵种符号

  1955年9月全军实行军衔制时正值铁道兵修建鹰厦铁路,领导机关当时驻地福建南平,干部全部驻闽,故将级军官到南京参加了华东地区的授衔仪式,接受了刘伯承元帅、陈毅元帅的授衔和授勋。崔田民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膺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同时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三个一级勋章的还有铁道兵第一副司令员李寿轩。铁道兵部队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有第二副司令员郭维城、参谋长徐斌、副参谋长张吉厚、政治部副主任陈力、政治部副主任袁光、5师师长何辉燕、后勤副司令员闵学胜、11师师长孔令甫、5师政委朱绍田共9人。同年11月12日,在北京铁道兵领导机关举行了校官、尉官授衔仪式。副总参谋长兼铁道兵司令员、政治委员王震上将代表国防部长彭德怀授予铁道兵部分校官军衔。李寿轩、崔田民分别代表王震司令员授予部分尉官军衔。

  王震

  李寿轩

  崔田民

  郭维城

  徐斌

  张吉厚

  陈力

  袁光

  何辉燕

  闵学胜

  孔令甫

  朱绍田

  铁道兵校、尉级军官举行授衔仪式结束后部分领导合影:左起参谋长徐斌、作战处长宋瑞章、副政委崔田民、6师政委张治安、司令员兼政委王震、11师政委魏然、副司令员李寿轩、党委秘书白宝玉

  崔田民荣膺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关于向崔田民授予三个一级勋章的审查批准文件

  1956年4月,中共铁道兵第一届代表大会在南平召开,会议总结检查了两年来铁道兵党委的工作情况和完成工程任务的情况。会上王震传达了一个月前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精神。根据这一精神,崔田民在政治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在完成铁路建设任务中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加强党在铁道兵的领导作用,并通过了铁道兵政治工作决议。这次会议为铁道兵部队在分散执行修建任务中保证党的领导奠定了基础,使党员和干部在施工中劳动带头、吃苦带头成为铁道兵部队的光荣作风和优良传统。

  在选举产生的新一届铁道兵党委会中,王震为第一书记,崔田民为第二书记,李寿轩为第三书记。同时选举产生了崔田民任书记的铁道兵监察委员会。选举王震、崔田民为铁道兵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

  这次会议还确定了由王震负责铁道兵在黑龙江省虎林地区筹办农场的规划和垦殖局的组建工作。王震一向热心农垦,为安置抗美援朝和新建铁路期间的复员官兵,早在1954年6月他就开始筹划开发“北大荒”。1956年4月得到国务院、国防部的正式批准,将“黑龙江密山、虎林、宝清、饶河地区一千万亩荒地”划拨给铁道兵创建农场。铁道兵拿出5500万元、王震从铁道兵调出汽车和机械近200台投入“北大荒”的开发。不到一年时间铁道兵建成农场12个,当年开荒100多万亩。12个农场分别以铁道兵部队各师的番号命名,从850农场—8511农场。如以铁道兵3师(番号8503部队)命名的农场就叫“853农场”,该农场因开发了雁窝岛而闻名全国。

  1956年5月,国家成立农垦部,王震被任命为农垦部部长。1957年,铁道兵的12个农场、260万亩耕地全部移交农垦部。2万多名铁道兵复员官兵以他们特有的听党话和吃苦耐劳精神成为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中坚力量,当地男女老幼都亲切地称呼他们“老铁兵”,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老铁兵”也几乎成了“北大荒”开拓者的代名词而流芳史册。

  1956年1月,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和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分别在《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关于全国15年新建铁路与复修铁路施工任务的协议书》上签字。“协议书”规定了铁道兵将在1953年—1967年的十五年期间新建铁路63条,总长23313.5公里,占全国新建铁路的42.13%。

  1956年12月,铁道兵完成了黎湛、鹰厦两条铁路的抢建任务后,即开始了执行国家1953—1967十五年铁路建设远景规划中后十年的宏图大业。

  铁道兵第一次党代会全体代表合影

  2024年07月25日 19:52福建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