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晨语】忆刘开渠先生为大路画展题字
文/张衍海
剪一段过往人生,视若书签,夹进光阴的巨著中;牵一缕流年时光,全当明烛,藏到回忆的暗盒里。
半个多世纪的艺途跋涉,总有些遇见过目不忘;五十余年的笔绘刀刻,留下了抹不去的暖心痕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一天,我受大路画展组织机构的委托,前去拜访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此行的目的,是想请刘大师为大路画展题写展名。因为亊关重大,而且刘大师早己是名扬中外、艺昭天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设计师,连周总理题写的碑文都请他过目,可见其威望之高!我不过是一个身穿军装热爱美术的青年,在刘大师面前就像是一个顶礼膜拜的晚辈见到真佛一样,心里自然是半喜半惊、忐忑不安的。
亊先,铁道兵油画家路巨鼎老师已经给了我地址。我按照地址去找,没费什么周折,很快就找到了刘大师的家。
因为毗邻西单商场,坐一号线地铁在西单下车,走不远就到了。在二环以里的一条胡同里,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北京四合院,就是刘大师的家了。
走进院门,院子因搭建了一些遮风挡雨的棚子而显得有些狭窄。
这是什么情况?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一
仔细看去,这些凝聚着大师毕生心血、堪称国宝级艺术品的雕塑,蒙着一层灰尘,就这样堆放在棚子里,实在让人有些扎心!
大师在家,他的夫人也在。除了老两口,家里还有一位已是中年的女性,大概是刘大师的女儿了。不知是如何落下的残疾,这位女性肢体发颤,行动不便,连拿一件小东西都感觉很吃力。见此情景,我只能猜想,不便多问。
见我来了,刘大师迎岀房门。他已经知道我的来意,虽银发盖顶,却面带微笑,神态从容。走进屋里,寒喧几句,便铺开纸准备书写。他老伴忙着倒水,他的女儿则用抖动的手在砚边磨墨。见此情景,我心头一颤,咽下一种说不清的滋味……
刘开渠被誉为"中国雕塑第一人",主要代表作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群像;他最后的作品是安放在韶山的毛主席铜像。他长期担任中国美协和中国美术馆的领导工作,在美术界享有崇高威望,曾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他的夫人程丽娜老师,也是一位雕塑大家,是中国美术馆的首任馆长……
说话问,大师已把"大路画展"几字和落款写好,并给路巨鼎老师单写了一幅他个人的展名。当时,我初踏艺途,作品不多,还没有举办个人展览的打算,所以就把试了几试想说的话咽了回去,没有讨要大师的墨宝,现在想想,后悔晚矣!
那个年代,人很单纯,无论是谁,都没把金钱看得那么重。请刘先生这样的顶级大师题字,也没有什么报酬,只是带了一刀宣纸过去,不值什么钱。要是在如今,请名家大师写个字,银行卡上划走的数字后边不带几个零才怪了。
现如今,刘开渠先生和他的夫人程丽娜女士都已作古。不知他们的女儿刘萍萍可安好?刘开渠在雕塑领域里,既是奠基人,又是腾空升起的巨星。他自带光芒,在天上,也能把我们照亮!
2023.9.8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