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故事会★150
军旅往事~150
战斗在越南丛林故事系列
14岁,我参加了援越抗美
(上)
文/张毅
少年壮志上战场
1966年10月,我刚满十四岁,已是入伍第二年了,在广州军区通信团学兵排培训无线电报务技术。一天,上级命令我团派遣十个建制无线电台,补充到中国后勤部队第7支队,赴越援越抗美。听说援越抗美,大家积极请战,我写了血书“请战”,获得批准。我们电台被编入7支队221大队警通连。1966年12月15日晚,我们换上没有领章帽徽的草绿色越南人民军服装,头戴盔形帽,乘车穿过友谊关。18时零五分,我台乘坐的军车通过中越边境分界线,进入越南境内。大家回望雄伟的友谊关:“放心吧!亲爱的祖国,我们一定完成您交给的光荣任务!”
连夜开进,我们的车队到达越南红河某汽车轮渡码头。这里是敌机轰炸的重点目标,上百台汽车,几千人从这里过河,三艘渡轮在河面来回,人员车辆按序排队待渡,车队和码头实行灯光管制。正当按序待渡时,我方车队突然停止了渡河,原来是开来了苏联的导弹营,越方渡口的调度准备安排苏军车队先过河。我方领导向越方提出交涉,越方才恢复了我们车队的摆渡。我台的汽车乘船摆渡到河中心的时候,突然码头拉响了防空警报,渡船立即关闭了发动机,整个河面漆黑一片,没有动力的渡船顺水漂流。大约过了半个多钟头,敌机飞走了,渡船才重新启动,将我们送到对岸。
经过一夜奔波,16日清晨,东方泛白。大家背着电台、背包,扛着天线机器,沿着羊肠小道向山上攀行到达宿营地,这里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山高林密,地势险峻。我台在这山林安营扎寨,开设电台,保障221团4中队(营部)对团的无线通信联络。
我们所属七支队的任务,是担负越南红河三角洲上下纵横数千公里纵深的永久性防御工程。按照战情发展部署,我援越工程部队担负的任务不仅仅是修筑铁路,公路和防御工事,一旦美军从海上登陆,部队要迅速向东集结,利用我二支队已完成的沿海岛屿防御工程阻击敌人登陆部队,万一敌人突破第一道防线,就可能打一场河内保卫战。七支队修筑的红河三角洲永久性防御工程的作用尤其显得重要。为了与敌人抢时间,施工部队24小时连轴转。我们电台的任务是保障通信联络。
美军对越南北方的轰炸逐渐升级,平均每天出动飞机300多架次,最多一天达到700余架次,我们电台每天都收到十几份关于敌机从东线入侵的敌情通报,美机实际从我地经过的时间与情报上的时间前后相差不到一分钟。由于我们的伪装隐蔽做的好,始终没有被敌机发现。可是,有一次我们却非常危险,当时是越南一架米格飞机与美国三架F-4鬼怪式飞机,在我驻地上空进行激烈的空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米格飞机随即超低空飞行,利用地面的高炮掩护摆脱了敌机,敌人恼羞成怒将炸弹投向居民区,硝烟四起,弹片横飞,爆炸声震耳欲聋,不少弹片落在了我们电台防空壕附近,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电台工作第一次
我们电台的主要任务是,保障4中队对221大队部的通信联络。当时的电报内容,主要是接收到防空警报后迅速传达到工程兵连队,让工程部队立即防控隐蔽。工程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修筑坑道工事,没有对空作战的任务。大量的报文是关于工程计划进度材料需求,及生活物资补给等内容的。入越不久,我第1次电台值班,是跟台长闫昆生,他上主班,我跟副班,他传帮带,我跟看学。接班上机之前,闫台长严肃地指教我:第一,沉着冷静,坚守岗位;第二,全神贯注,集中精力,竖起“顺风耳”,睁大“千里眼”(毛主席曾赞扬通信兵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听清一点一划,抄好一字一码。任凭敌机来,我自巍然不动;第三,团结协作,与摇机员及全台战友配合好。”今天我第1次上机,这是战场上,这可是战斗啊!我既激动又紧张。与台长闫昆生同抄每一份电报,抄完后进行了校对,当然咯,我的重复比较多。我还单独发了一份电报,当联络对方台给了我收据后,我可高兴了。在越南战场上,我发出了第1份真真切切的战场电报。
防空不是小事情
我们台驻地每天都有美机来轰炸,或过航。保存实力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电台的任务是确保通信畅通无阻,敌机轰炸时除电台值机人员外,其他人必须执行防空纪律。
记得刚到越南的第二天上午,突然响起了防空警报,大家立即疏散隐蔽,我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台长闫昆生一把拉我,迅速隐蔽在林中。我心里紧张的砰砰直跳,毕竟是平生第一次。不一会儿,飞机声音渐渐地由远而近,我睁大眼睛,透过树枝叶仰望天空,想看看美国飞机到底是什么样子。许久,飞机声音又由近而远慢慢的消失了,我却连飞机的影子都没见着,入越后的第一次战时的防空,就这样在即紧张又糊涂中解除了。
我们在居住的茅棚边挖了掩体做电台工作间,通向外边的防空壕。有天夜晚,敌机临空,大家立即进了掩体,只有我还在床上酣睡,台长闫昆生迅速把我抱进掩体,敌机飞走后,又把我抱回床铺,第二天战友们说起这事,我还一脸的茫然,直到今天,老战友见面时还说起这事逗乐。
一次夜间安排我担任防空观察哨,发现敌机立即鸣哨。我两眼警惕地在夜空中搜索,生怕有什么遗漏,1小时、2小时3小时……长时间单调重复的夜空观察,让我多少有些疲倦,刚开始的那种警觉和兴奋劲逐渐淡化,正当我迷迷糊糊的时候,突然一架敌机从山背后超低空飞来,就象夜空中一只巨大的黑鹰扑向我们驻地,速度飞快,我还没来得及从衣服口袋里掏出哨子,敌机已经飞得不见了踪影。震耳欲聋的飞机轰鸣声震惊了整个工兵工地,关闭了发电机,工地上一片漆黑,大家议论纷纷:“谁是防空观察哨?”“为什么没鸣哨? ”我知道我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敌机如果轰炸了工地,那可就麻烦了。我木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眼泪刷地就流了下来。过了许久敌机没有来,恢复了正常施工作业。我把哨子放在嘴里,双眼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夜空,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上午8点交接班。
因为敌机几乎天天来轰炸,我们习以为常,渐渐地放松了警惕。一次,为了看越机打美机的空战,我站在防空壕外边,台长闫昆生见我站在防空壕外,高喊:" 张毅注意掩蔽!"连喊两声,我才不以为然地跳入防空壕。就在这时,敌机突然向地面俯冲空投炸弹,闫台长猛地向我扑来,用自己的身体掩护我。只听"嗖......咔嚓!"两根实心竹倒在防空壕附近,我趴在地下一动不动,等到敌机飞走后,我起来一看,一块巴掌大的弹片将两根手腕粗的实心竹劈断了,如果打在人身上……如果不是闫台长及时扑倒我,我很可能会被弹片击中。我永远忘不了那次防空、那块弹片;我永远忘不了我的闫台长。
战地生活轶事多
一晃来到越南两个月了,还没有洗过一个澡,这天中午,艳阳高照。老兵翟阳春带着我们几个,顺着山脚下的小溪往上寻找水源,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我们找到一个大不到一米五,深不过20公分的小水坑,利用这点水大家凑合着洗了入越以来的第一个澡,顿感轻松了许多。
为了安全和保密,我台隐蔽在一个天然山洞里,电台设在山洞最里面,山洞里非常潮湿,被子始终是湿漉漉的。越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温高多雨,湿度大。蚊虫,旱蚂蝗,毒蛇,蜈蚣特别多。战士们经常被蚊虫叮咬,身上有几个大包成了家常便饭。
营部炊事班设在山脚下,一条小路从旁边经过,路边的一小块平地成了我们吃饭的地方。当地农民到地里干活都走这条小路,一天傍晚,几位越南妇女收工回家,看到我们吃的是白米饭,猪肉罐头炖粉条,洋葱炒鸡蛋(蛋粉)......她们伸出拇指。为防止头部受伤后感染,我们一律剃了光头,越南妇女见我们几个光头排成一排蹲着吃饭,笑的直不起腰来,有个大胆的姑娘竟然跑来摸我的光头,弄的我们几个满脸通红。
入越的前半年,我们的伙食基本上是大米、罐头、榨菜、鸡蛋粉、脱水菜,很少能吃到新鲜蔬菜。我们所属的七支队位于援越部队最南端,整个工程分布在以河内为中心的9个省121个点上,工程所需要的钢材,水泥,木材都得从国内长途运输,连同生活物质,每月的运输量达3万多吨,每天为七支队运输的军车就达300台。加上敌机轰炸,洪水泛滥,道路经常受阻,从国内收购的新鲜蔬菜,运到援越部队时,大部分烂掉了。人体需要多种营养,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缺乏多种维生素,许多人的嘴、舌、脚丫、裆部发生溃烂,非战斗减员增加,施工出勤率下降,虽然国内从中央到地方尽了很大的努力,出国部队也采取了大量生豆芽菜和向指战员分发维生素药丸等措施,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十分关心中国部队的生活,越方同意我入越部队就地开荒种菜。越南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四季种菜,我们台种了不少蔬菜,下班后我们到地里松土,施肥、浇水,空心菜长的绿油油的,萝卜一个重七、八斤,我们终于吃上了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后来,我们还从国内购买活鸡、活鸭,拉来生猪喂养宰杀,入越部队的伙食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待续)
【作者简介:张毅,河南省濮阳人,中共党员 法律大专学历;1952年10月16日出生, 1965年9月入伍;1966年10月至1969年3月参加援越抗美,1967年5月火线加入共青团,当年评为五好战士;曾被评为一级无线电技术能手;任台长、通信参谋等职;1979年2月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82年2月转业,历任检察员、科长、院党总支书记、副检察长,国家高级检察官,两次荣立三等功】
张毅1967年在越南战场
“敌机来了”
我们在越南土地上种菜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