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汉字里的“多胞胎”



 

  我们读书看报,经常遇到一些长得相像的字,就像是“双胞胎”、“三胞胎”、“四胞胎”……这时可得仔细辨认,分清它们的读音和含意,不然就会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弄不好还可能闹出笑话。

  这里,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聊一聊。

  有这么三对“双胞胎”:“茶”和“荼”、“佘”和“余”、“壸”和“壶”,咋一看真像,仔细辨认就会发现它们的细微区别。

  下面就让我们捉对认识一下它们吧:

  一、茶和荼

  茶chá

  1、是一种植物,即茶树,有乔木和灌木两种,枝叶常绿。叶子呈长椭圆形,有锯齿。另外还有一种叫油茶,种子可榨油。茶树木质坚硬,可作雕刻材料。

  2、茶特指茶叶。茶树上的叶子经过加工制作后成为一种饮品,茶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荼tú

  1、荼,是一种苦菜。有一个词语叫荼毒,这其中的“荼”就是指苦菜,而“毒”则指毒虫、毒蛇之类。荼毒就是毒害的意思。

  2、古书上指茅草开的白花为荼,有一个成语叫“如火如荼”。

  3、古文中荼字通“涂”,生命涂炭过去也写作“生命荼炭”。

  二、佘和余

  佘shé

  佘字并无它义,专用于姓氏。佘姓历史名人有唐代太学博士佘钦、宋代女英雄佘太君等。

  余yú

  1、文言文中作代词用时指“我”,比如说:余将老矣。

  2、余指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如多余、余粮、余款、余日不多。

  3、余还指数字中十、百、千等整数后的零数,比如说十余人、百余公里。

  4、用作姓氏。

  壸和壶

  壸kǔn

  1、古代壸指宫中的道路,借指宫内:壸政。

  2、古时壸字通“阃”字,指内室。

  壶hú

  1、器皿的一种。用陶瓷或金属制成,有把有嘴,通常用来盛茶、酒、油等液体。如茶壶、水壶、油壶、酒壶。

  2、形状像壶的物品如壶铃(举重用的一种辅助器械)、冰壶。

  3、古时壶指葫芦,如有一个词叫悬壶济世,这个壶就是指装药的葫芦。

  4、用作姓氏。

  可见,这些字虽然长相非常相像,但读音却不同,含意更是相去甚远。

  认识了上述3对“双胞胎”,这里再举一个“四胞胎”的例子:戊戌戍戎。

  同样让我们分别对这4个字做一番解释吧。

  一、戌

  戌字的读音是:xū

  含义解释:地支的第十一位称戌,引申来用于计时辰。

  含戌字的词汇有:戌时、壬戌、戌日、屈戌儿、庚戌年、甲戌日等。

  二、

  戍字的读音是:shù

  含义解释:本来的含义是防守边疆。引申指戍守疆土的部队,也指驻守的士兵。

  字词举例:卫戍、烽戍、防戍、戍漕、戍傜、客戍等。

  三、戊

  戊字的读音是:wù

  含义解释:本来是指斧钺等古代兵器。早在甲骨文中就被假借作天干第五位的代称,并成为此义的专用字。由此又引申为序数的第五,还因其处于十天干的中间位置,因以指方位中的中央。也代指五行之土。

  字词举例:青戊、戊子、上戊、戊己、戊己校尉、戊戌维新等。

  四、戎

  戎字的读音是:róng

  含义解释:本义是兵器的总称,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兵士、军人,又引申指与军事有关的事物。戎在上古时期又指称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带戎字的词有:戎装、元戎、戎行、戎机、戎马倥偬、投笔从戎、兵戎相见等。

  为了方便区分这4个字的结构,记住它们的读音,有人编了一个顺口溜:

  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十字交叉读作戎(róng)。

  这么看来,只要细心,辨认和理解这些长相相像的汉字并不是太难。

  相较于上述例子,我们下面要举的这个“四胞胎”就比较难认和难记了,它们就是祇、祗、衹、袛。

  祇、祗、衹、袛,是分别由示字旁、衣字旁和氏字、氐字通过排列组合形成的,需要仔细辨认才能分得清楚。

  为了更好的区分和理解它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组成这四个字的几个部件。

  一、首先看看“示字旁”的“示”字。

  “示”字与古代人祭拜神灵相关,字形像一个祭祀的台子。它的本义就是当作祭台、神主讲,作偏旁放在字左边时写作“礻”。

  “示”上面“二”的另一种写法是“丄”。“二”用作数字式的等号时,写成=,两横一样长;两横不一样长时,下一长横是参照线(如地平线、水平线、桌面等),上一短画或一竖是指事的符号,表示参照线以上通通是空间“上”。为便于区别,竖画边加了一短横作“上”。

  “示”字上面的“二”就是至高无上的天,天在上,天子称“今上、皇上”。下面三竖称为“三垂”。“三垂”代表日、月、星。“天象”由日、月、星之变“所以示人也”,即以日月星所示的天象来警示人。

  古代的农业是靠天吃饭,无论是皇帝还是普通百姓,对天都十分敬畏。所以凡是带“示”字旁的汉字,往往都与天地祖宗鬼神有关,如祸、福、神、祖、祭、祀、祥……

  二、再看“衣字旁”的“衣”字。

  衣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衣字形似一件带大襟的上衣,篆文将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衣”,作偏旁放在字左边时写作“衤”。

  《说文·衣部》:“衣,依也。上曰衣, 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从衣取义的字,皆与衣被、穿着等意思有关。

  三、再其次说说“氏”字。

  这也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氏字象种子萌发时长出一根一芽的形状。金文的写法又长出一条根。篆文承接金文并将其文字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氏”。

  氏与氐同源,如果在氏下另加一短横,则成为“氐”,表示根下扎到这里。后来这两个字的表义有了分工。

  氏有两个读音:

  1、氏(shì):古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氏在古代用以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

  2、“氏”(zhī),“月氏”是汉代时西域的一个国名,张骞出使西域时到过这里。

  四、“氐”是指事字。

  氐与氏本是一个字。由于氏引申为姓氏专用字,金文便在其下面加一横表明根扎到这里,就成了这个“氐”字。

  到篆文整齐化了。隶变后楷书写作“氐”。《说文·氐部》中说:“氐,至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这里所解释的为引申含义,本义是根柢。柢就是指草木的根,植根。进而用柢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

  四个部件的意思弄明白了,我们再来辨识和理解祇、祗、衹、袛这四个字,就容易了许多。

  一、祇,这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

  1、祇(qí):本义是指地神。引申之泛指神灵。《玉篇·示部》写道:“衹,地之神也。”

  2、祇(zhǐ):有适、恰的意思。它是“只”的异体字。

  3、祇(chí):生病的意思。

  二、祗(zhī),是个会意字。

  金文形体像两缶并列。小篆作祗,从示,像祭桌,表示祀祖祭神时应恭敬。从氐,氐有根本之义,表示恭敬不是出于表面。祗字本义就是恭敬;作副词用时,就是只、仅仅的意思。

  三、衹,有3个读音。

  1、衹(qí):袈裟,僧尼的法衣。也指裘皮衣。

  2、衹(zhǐ):通“祗”。 适,恰好,仅仅的意思。“只”的繁体字。

  3、衹(tǐ ):“缇”的异体字。橘红色的丝织品。《说文·纟部》里解释说:“缇,帛丹黄也。”

  四、袛(dī),直襟单短衣。

  《说文》里说明:“袛,袛裯,短衣。”

  袛,袛裯,相当于现在说的汗衫、打底衫之类。扣上了氐的意思,也就是“最基础、最基本”的贴身穿的衣服。

  这四个字的字音和字义相互交织,有点复杂,确实不好记。上面的解释虽然说清楚了,但要一下记住还是有点难度。没关系,真正用起来,结合上下文一起来辨识和记忆,就会容易许多。

  最后,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几个字:仚、屳、冚、屲。它们虽然也长得有点像,但外形上并不难辨别,关键还是要弄清他们的读音和含意。

  “仚”字的读音是xiān。一个人,一座山,人在山上。什么人在山上?一般是道士,老道。他在山上干啥?自然是修道。修道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想成仙。所以,“仚”字等同于神仙的“仙”,“仚”常被看做“仙”的异体字。

  此外,“仚”字还有高举的意思,请注意,这里的高举是指高飞,或者高人隐居。试想:一个人站在山上,登高望远,定位很高。有个成语叫鸟仚鱼跃,就是说鸟愿意往高处飞,鱼更愿意逆流而上,跃出水面。

  “屳”字也读xiān。上面是“入”,下面是“山”。长期出入山中,所以也是“仙”的意思。“屳”字和“仚”字的意思几乎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屳”字当用地名时读作hén,是江西省赣州市的一个地名。

  “冚”字的读音为kǎn。上面一个秃宝盖“冖”,下面一个“山”,像一顶帽子盖住了整座山。所以,“冚”字的本意就是动词盖住、盖紧的意思。而平时人们通常拿它当形容词使用,表示“全部、一共”。既然整座山都被盖住了,可不就是全部吗?

  “屲”字的读音是Wā。上面一撇,下面一座山。“屲”是指低洼的地方,字的结构很形象,好像山上缺少了一块。“屲”字与“冚”在书面语中用的不多,常见的是南方一些农村用作地名。

  通过对以上一些模样相像的汉字的辨认和解释,大家是不是感觉汉字挺有意思的?当然,我们来谈论这些典型的汉字,不仅仅是为了好玩,更是希望通过认识它们,了解汉字背后的种种知识,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022年12月8日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