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我是铁道兵

  亲爱的朋友,你知道铁道兵这个兵种吗?你知道她的丰功伟绩吗?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你,这是一支拿起武器能战斗、开动机械能修筑铁路的部队,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她虽然退出解放军战斗序列已经近40年了,但融进我这个有着十年兵龄的铁道兵战士血液里的军魂,依然豪迈地流淌着,它使我永远充满着军人的激情。此时此刻,我情不自禁地想把铁道兵这支伟大的兵种介绍给你们,让你们和我一起分享铁道兵的荣光。

  出身名门,战功赫赫。说起铁道兵的历史,我会挺着胸脯告诉你,我们铁道兵诞生于能征惯战的第四野战军。抗战胜利后,四野组织了精兵强将,接管了铁路,保护着铁路,接收了日寇在东北留下了大量战略物质,从而彰显了铁道部队的重要性。1948年,在势如破竹的解放战争中,铁道兵正式成立,她保护铁路、抢修铁路,让火车变成了战车,直奔战场,就好像给四野解放大军安装了巨型风火轮,从东北打到海南,所向披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又是铁道兵冒着美国鬼子的狂轰滥炸,确保了铁路的畅通无阻,使通往朝鲜的铁路成了“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在对越反击战期间,还是我们铁道兵在第一时间修通了被越南破坏的铁路,保证了反击战的后勤补给和运输。在此,我要郑重地告诉朋友们,在对越反击战前夕,总参从我们铁道兵抽调大批驾驶技术高超的汽车驾驶员奔赴前线,其中就有十几个与我朝夕相处的战友。我在铁二师的同班同学白三喜也带着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参与了铁路的抢修,为大军的胜利铺平了钢铁大道。在为战友奔赴战场送行的那一刻,看到参战勇士那样从容不迫,义无反顾,悲壮之情充满我的心头,真想和他们一起出征。我知道,战争离不开铁道兵,祖国也会随时来召唤我们奔赴战场。由于反击战很快取得了胜利,我错失了参战的机会,成了我这个军人一生的遗憾,没有上过战场,军人的履历是不完整的。

  筑路狂魔,志在四方。铁道兵从朝鲜战场回国后,立即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铁路建设中。您知道铁道兵有这样一首歌吗,“……打通昆仑千重山,又战东海万顷浪。林海雪原铺新路,金沙江畔摆战场……” 。朋友,不要以为这是口号似的歌词,而是铁道兵实实在在的战斗历程。1954年修建鹰厦铁路,要填海5公里,火车才能开进厦门,是我们铁七师仅用一年时间就战胜了东海的万顷波涛,筑起了宽19米的海上路基,天堑变通途,你们说,我们狂不?金沙江畔是地质博物馆,外国专家们断言无法修筑铁路,而我们铁道兵仅用5年时间就在这里成功修建了成昆铁路,更狂吧?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昆仑山,不仅是人类生活的炼狱,更是修建铁路的禁区。可我们铁道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修建了被藏族人民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是不是太狂了?从湖北襄樊通往重庆的襄渝铁路,穿越秦巴大山,沿线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尽是悬崖绝壁,地质复杂。我们铁道兵硬是在这里修筑完成了在地图上不标注的三线战备铁路。朋友,当你看到这些,一定会感慨地说,铁道兵是当之无愧的筑路狂魔。在铁道兵35年的战斗历程中,还修建了东北林区铁路,京通铁路,通霍铁路,贵昆铁路,北京地铁等多条铁路,在新中国的建设中独领风骚,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赞誉。毛主席亲自为铁道兵机关报题字,朱德委员长赞誉铁道兵是“人民铁军”,叶剑英称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我虽然从铁道兵退役近40年了,但我一直为自己曾经是一名铁道兵而感到无限的自豪。

  技术精湛,包罗万象。我们铁道兵的工业门类几乎就是国家普通重工业门类的缩写,从钢铁冶炼到机械设计制造,从发电到输电,从工具的制造到零件加工,从各种基建的设计到施工,都是拿手好戏。你看吧,天津有我们的推土机厂,徐州、昆明有我们的机械厂,专门生产筑路机械。邯郸有我们的钢铁厂……我们每个师都有修理营,工种涉及车、钳、铣以及铸造翻砂。每个师都有发电营,从发电到输电,技术一流。每个师都有机械营,所使用的机械有我们自己制造的,也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每个师都有汽车营,每个团又有汽车连,建造铁路的物资、部队生活物资几乎都是靠汽车运输到现场。我们铁八师汽车营四连全是先进的外国车,什么太拖拉呀,白丽大型拖车呀,应有尽有。可以这样说,铁道兵就是当时最现代化的技术部队,是十足的国家队。

  有先进的装备,必然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我们铁道兵的每一位战士,几乎都有一技之长。我们铁道兵战士的服役年限几乎都有七、八年。在繁重的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他们都成了行家里手。就拿我的同乡战友曹某华来说吧,他在连队就是普通汽车修理工,看不出他技术多么高超,可人家复员后就在县城开了汽车修理厂,几十年下来早已经成为富甲一方的小老板。一位官员向我介绍他时说,都换媳妇啦——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怎么能按换媳妇论成败呢!还有同乡战友张玉国,复员后竟然成了电气专家,至今还活跃在国内外大型工地上。我在军校的同班同学潘惠民、白三喜退休后还在履行专家的工作,祖国离不开他们。记得当年野战部队大张旗鼓地培养两用人才,搞得风生水起。而我们铁道兵不用走这个程序,士兵每天的工作都是在深造,回到地方后都是专家。毛主席说过,人民解放军是一座大学校,那我们铁道兵就是一座门类齐全的工科大学。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铁道兵长年奋战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环境恶劣。在南疆的塔克拉玛干北缘,降雨量少,极度干旱,上哪去洗澡啊,只有在“地窝子”的墙壁上才能找到一丝清凉。在昆仑山,一排排土黄色的帐篷星星点点,散落在青藏铁路工地旁,远远望去,恰似远古兵营,散发着雄浑和悲凉。在这里只能吃压缩蔬菜,吃着半生半熟的主食,喝着只有六、七十度的水。在大兴安岭施工工地,虽然住的是地窨子,气温达零下四十多度,但和沙漠、高原相比,已经是天堂了。生活如此艰苦算不了什么,最严酷的是工作环境。就拿我参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襄渝线来说吧,它东起襄樊,经过湖北、陕西和四川交界的大巴山,西至重庆,全长900余公里。全线地质复杂,有断层、溶洞和堆积层,滑坡地段比比皆是。铁道兵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地质条件下开始了施工,全线405座隧道啊,不知道夺去了多少战友的生命,那716座平均50多米高的桥梁啊,又有多少战友用鲜血把它染红!在这条铁路线上,有近200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你看吧,每当竣工一条铁路,每个团的驻地都会留下一座烈士陵园。我认识的一位连长就是在隧道塌方前瞬间推开了战友,自己却留下终身残疾。铁十师副师长的儿子在排哑炮时牺牲,铁八师战士熊汉俊在用速凝混凝土浇筑桥墩时掉进工作面,因无法施救而壮烈牺牲……这些勇士们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 的壮举不正和黄继光堵枪眼、杨连第冒着飞机扫射去抢修铁路一样伟大吗?他们不需要鲜花,他们不需要功名,他们就希望早日通车,用生命换来汽笛的长鸣。亲爱朋友, 这就是我们铁道兵啊,死的壮烈,活的血性。

  翻开铁道兵的史册,我们每段历程都大放异彩,你看哪——解放战争,我们是铁甲战车。抗美援朝,我们是“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解放台湾,鹰厦铁路落地福建前线。为祖国战略安全,襄渝铁路、成昆铁路直通西南大三线。为祖国边陲的安全,神奇的天路飞跃青藏高原。为一带一路,南疆线直达喀什。……

  朋友,你可能会问我,铁道兵为什么这么能战斗,为什么这么不怕牺牲,那你先看看我们历任司令员吧:王震、吕正操、吴克华、陈再道,他们各个都是开国大将军,他们用铁血铸就了铁道兵的军魂。这军魂不仅使铁道兵一往无前,战无不胜,也使铁道兵的后代铁骨铮铮。我们铁五师首长的孩子李尚福,中学期间就同我们铁道兵战士一起修筑路基,磨练意志,科大毕业后成了航天专家,现在是堂堂的国防部长,在国际舞台纵横捭阖,他更是我们铁道兵的骄傲。

  铁道兵虽然撤销近40年了,但我依然深深地眷恋着这支部队。我缅怀铁道兵的烈士,我歌颂铁道兵的丰功伟绩,就是使我自己永远不要忘记我曾是一名铁道兵。我也要将战友的事迹告诉孩子们,让铁道兵的军魂永远蕴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