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散文】盐湖景色

 

冉淮舟:

  曾任铁道兵文化部创作组组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37年11月生于河北省高阳县旧城村。童年是在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火中度过。1951年初在家乡小学毕业,插班考入省城保定一中,开始爱好文学,练习写作。1956年考取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毕业后相继在天津文联、铁道兵、解放军艺术学院从事文学编辑、创作、评论和教学工作。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不容进犯》《绿的田园红的血》、散文集《彩云》《农村絮语》、诗集《乡情》等计四十余部。

  盐湖景色

冉淮舟

  在我国西北,有很多盐湖,盐湖上常常出现一种景色,仿佛繁华的街市,古代的庙宇,就像海市蜃楼一样。今年有机会到西北去,我想,要抽时间去盐湖看一看。

  茶卡盐湖在青海省,距西宁市三百公里,靠近青藏公路,是青新公路的起点,正在修建中的青藏铁路有一条支线通到这里。为了开发这里的盐业,解放以后建起了茶卡盐场。8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来到这个盐湖。在盐湖边上看去,好像是矗立着几座雪山,一问,才知道那是开挖出来的盐,堆积成的盐山,正待运往西宁,然后再运到全国各地去。我乘着运盐的斗车到采场去,参观盐业生产。

  关于采盐,在天津的塘沽、汉沽,是把海水放进晒池里,经过阳光蒸晒,就结晶成盐了——这种情景,我是见过的。还有,在我的家乡冀中平原,是把含盐的土用水滤过,于是那水便含有盐的成分,再放进晒池中蒸晒,或是放入大铁锅内熬煮,总之是想方设法去掉水分,剩下盐分。这种活我是做过的。不知道茶卡盐湖里的盐,究竟怎样提取。

  我站在斗车上,一边想,一边观看这里的景色。这个盐湖东西长三十余公里,南北宽十余公里,被夹在一条山谷中。这里的景色很奇异,盐湖一片雪白,像是冬季结了冰,采过的地方,剩下的卤水是黄绿色。南北两岸,山根底下,旋风一个接着一个。洁白的云团都飘挂在盐湖的四周,在盐湖的上空,没有一丝云,是纯净的、湛蓝的天。往东望去,洁白的盐湖和天际的白云,已经接连在一起,可以说是湖天一色了。

  但是,我并没有看到那种蜃景,没有看到繁华的街市和古老的庙宇。也许,这样的景色,是很难看到的吧。

  斗车走了二十多分钟,便到了采场,那里有三条采盐船正在作业。我这才看清楚,原来斗车的轨道就铺在盐湖上。这里的盐层厚约五米至十米,结晶的盐层一被铲碎,盐和卤水一起进入管道,经过分离,卤水又回到湖中,盐则被倒进斗车运出。负责一条采盐船的曹师傅,热情地向我介绍了这里的生产情况:茶卡盐湖的盐质比较纯净,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以直接食用,海盐有点苦涩,这里的盐则有股香甜的味道。这个盐湖的开采,历史是很久远的。口头传说,从宋朝就已经开始;文字记载,是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当然,那时采盐的方法还很原始,高原上的藏族、蒙族、哈萨克族牧民,骑着牦牛、骆驼来到湖边,铲一点驮走。就是在解放以后,茶卡盐场刚建起来的时候,生产的方式也很落后,先用镐刨,再用铁丝编织的笊篱一下一下地捞,运输也是人力。现在是机械化开采,采下的盐用小火车运到湖边集坨,然后用汽车运往西宁,再用火车运到外省去。不久,到西宁这一段路程,也要用火车运输了。

  曹师傅是甘肃人,因为终日在盐湖作业,他的脸色粗糙,看去有三十几岁年纪,其实他才只有二十七岁,已经到盐场工作了十年。关于茶卡盐场,谈说起来,他是很自豪的。他们只有二百多名职工,去年生产二十万吨原盐,向国家上交利润五十万元。他说:

  “一般人都以为西北荒凉,其实不然。你就看看茶卡盐湖吧,随便抓一把都是盐,换句话说,都是钱哪!”

  曹师傅是那么兴奋地述说着。说着说着,忽然,他的情绪又低落下来,说:

  “穷吗?当然也可以这么说。这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们没有好好地建设和开发。”

  说过这句话以后,他就闭拢嘴唇,不再说下去了。他的话,很是发人深思。但是两个人这样沉默不语,总是令人不大好受。于是我就想岔开话题,引导他说些欢快的话。因为我一直想着盐湖的蜃景,便问他:

  “听说盐湖上有时会出现一种像海市蜃楼那样的景色,你们常年在盐湖上作业,见过吗?”

  曹师傅眯着眼睛,用手指一指东方天际,说:

  “你是指的这种景色吗?”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开始觉得那里不过是湖天一色,但仔细一看,却隐约发现有一片灰蒙蒙的影子,像是厂房,还有几个高大的烟筒。就说:

  “那里有个化工厂吗?”

  “不是。”曹师傅说,“那是一种幻影。”

  “真像是一座化工厂呢。”我又说,“在茶卡盐湖边上,应该有一座化工厂啊!”

  “是呀。”曹师傅感叹地说,“应该有的东西多了,可是没有哇!我常常想,如果我们的事业搞得好一些,这里是应该有一座化工厂的。”

  说到这里,他又沉默起来。过了一会儿,才说:

  “我相信,总有一天,这里会有一座化工厂出现。你看这茶卡盐湖,采过以后,剩下的卤水,很快就又结晶,不几年就厚厚的一层了。”

  我也充满信心地说:

  “好啊,希望以后那里的景色,不再是幻影,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

  说着,我又抬头看一看东方天际,那里除了连在一起的盐湖和白云,已经没有隐约可见的影象。我惊讶地说:

  “蜃景不见了。”

  “幻影嘛,总是时隐时现。”曹师傅说,“要是工厂,那影象就不会消失了。”

  从他说话的声音能听出来,他是多么热切地希望,有一座化工厂出现在盐湖边上。

  那时,盐湖的景色,就更奇异美丽了。

1980年8月30日于乌兰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