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25中学大门
上世纪一九六八年九月上旬,我上中学了,是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
这个学校在一个叫庙后街的小街上,座北朝南,有两扇像城门楼子才会有的巨大的红门,必须是二个成年人用全全力才能把这“巨无霸”的大门推开,迎面是一幅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招手的画像。
中学同学在校内
那时侯,学校里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看到的全是胸前佩个红卫兵胸章的半大小子,半大姑娘。穿一身褪了色洗白的军装,举一杆杆红旗迎风飘扬……
入校没几天,学校成立了红纠连,张西朝当上了红纠连的连长,按什么革委会的要求,先把历史上有问题的老师看管起来了……
母校25中学的历史老师马士年先生
在学校靠西边一排校舍里,我第一次见到了马士年老师,篷乱的头发,滿脸的络腮胡,唯有圈圈套圈圈度数很重的近视眼镜中有一双既深遂又炯炯有神的眼睛……
在那个年代,人们滿脑子都是阶级斗争,对历史上有点问题的人,避之远之,躲之远之,比躲传染病更甚之。
可没几天,我和马老师暗地里却打的火热……
马老师烟瘾很大,一天至少三包烟,还都是八分钱一包的经济烟。
写交待材料时,更是一根接一根,而且不用火柴,都是用烟屁股对火,旁边的烟灰缸里全是滿滿烟蒂,烟蒂满滿……
香烟没了,我就悄悄替他买,生活用品不够了,我就悄悄给在麻家什字甜食店工作的他爱人传话,大包小包的捎给马老师,比通讯员还通讯员么。
我虽然那个年代没有正经读过几天书,可在马老师暗地教授下,我写的字可谓之“妙笔生花”了,还成了学校二壁墙报的主笔了。
看到马斌同学写的怀念文章,很是激动,也很感动,在那个非常年代里,一个回民老师和一个汉族学生的“轶闻趣事”让我铭记了一辈子呵……
曹建成,汉族,1952.12.28生,籍贯,河北武清人氏, 生在西安,长在西安,原住莲湖区光明巷32号,后搬迁桃胡巷6号,先后在许士庙街小学,庙后街小学上学,68年上西安市二十五中,70年8月初中毕业奔赴三线参加铁路建设,72年12月参加铁道兵,曾在团, 师宣传队文艺创作组任创作员,作品曾在解放军报, 青海文艺,陕西文艺发表,77年复员在土门工人文化宫任放映员,副主任,主任。95年调小寨工人文化宫任主任兼书记。省党校党政管理系毕业,曾任西部文化宫协会会长,陝西省演-出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放映协会理事。陝西十大文化宫杰出主任。现退休,赋闲在家。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