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首发】魂牵梦绕五十年,今日洋湖重相聚


  

 

【原创首发】魂牵梦绕五十年,今日洋湖重相聚
 

   高中毕业后的1972年,我应征入伍了。从此在铁道兵部队(铁道部十五局)摸爬滚打,南征北战,一晃就是五十年。

  一周前,听说几位高中同学相约要来看我。我特别期待和兴奋。思绪又回到了五十年前上高中的青春岁月。

  我所读的高中湖南省宁乡县第十中学。创办于1959年。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并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之乡——巷子口镇献宝台,这里最初是宁乡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南宋礼部尚书易祓的故宅。现在的校名是新中国第一任内务部长谢觉哉亲笔题词。
 


巷子口镇献宝台




 

  1971年,我们高三班36名同学大都是沩山区各个公社选拔而来的。大部分同学都是走读生。每天,天刚蒙蒙亮 ,大约早上五点钟左右,吃一碗先天晚上的剩饭,背着书包, 步行十几里路,来到献宝台,来到高三班的教室里,网行山下书声琅琅,那时的语文,大都是政治性文章和领袖文章。语文老师叫我们早上把每篇文章读得滚瓜烂熟,印象最深,背得最熟的就是《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同学们个个几乎倒背如流。那时候的英语更简单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Long live PLA(解放军万岁)……英语也是早上进行朗读。我们最感兴趣的物理课,姜长清老师教我们把电阻电容导线扬声器开关等按收音机线路焊接起来,居然接收到了中央广播电台的声音。当时同学们高兴得跳起来 ,象小孩子一样欣喜若狂。记得学语文课《南京长江大桥巡礼》后,语文老师王政刚带领我们到当时《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双江十一队去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还真管用。那时,我们没有家庭作业。下午4点放学后,赶紧回家,还得挤时间出一小时集体工或者帮父母亲干家务活。在校期间,生活异常艰苦,中午饭自行解决,自己带饭带菜,大都是红薯伴大米,萝卜白菜青辣椒冒(没)油菜。大家刻苦读书、顽强锻炼身体的情景历历在目。

  为了迎接同学们的到来,我按照部队接待客人的习惯,足足搞了一个星期的卫生,房间内外、厕所厨房、楼道门窗,整理得井井有条,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7月6日上午9时,几位同学,不顾高温36度的天气,从宁乡驱车一个多小时,如约而至。我和夫人接到小区门口,五十年不见 ,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握手、击掌、拥抱;你好声、灿烂的笑声 ,汇成一句话:"我们还健康的活着。胜利了"。

  我们俩陪着同学们进了客厅。夫人把事先泡好的沩山茶递给同学们;我把西瓜、哈密瓜和自制的梨蒿粑粑递给各位同学尝尝。

  茶毕,我们一边散步 ,一边观赏洋湖公园美景。走一里多路去参观李自健美术馆。在散步的路上,我问了问毕业后各位同学的情况,他们如数家珍的告诉我:班里同学们当兵的好几个、当老师的好几个、当政府公务员的好几个、当工人的好几个、自己搞企业的、经商的、务农的都有。大家都一路辛苦,为国为民为家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走到李自健美术馆,我们在进门后合影留念。李自健美术馆是全球最大的个人美术馆,李自健画家得过联合国国旗勋章。一共四层,藏画上千。同学们看后,拍手称赞说:"这是真正的艺术,每幅画都是精品,幅幅栩栩如生。"
 


 

  中午我们在洋湖水街的院为君来餐馆共进午餐,碰杯、摄影、欢声笑语把聚会推向高潮:我情不自禁感谢同学们来看我。

  群主光临寒舍蓬壁生辉

  学友落座客厅欢聚一堂

  人生难得几回醉,今天"醉"了……。

  席上,我当场赋顺口溜一首:

  献宝台里读书忙

  风华正茂少年郎

  相别同学几十载

  如今相逢鬓已霜

  说不完的知心话

  肺腑之言话健康

  感激人间好时节

  珍惜日月度时光

  谢谢各位同学大驾光临。

  2021年7月6日晚于长沙
 






 

      美篇制作:张开喜

       美篇链接、请点击查看

       图片说明:
       1、一至四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