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小说连载】我们班里的那些事4


              
                                   

        本小说反映了为国家艰苦筑路的铁道兵战士的苦与乐以及他们的婚姻和牺牲精神。
        接上期:
 
        这一天,汤排长带领大家干的是土方活,这活可难干了,这是一个新建工程的基础,上午,他们往下挖到了标高,壕沟修得整整齐齐,下午回来一看,全傻眼了。上午挖好的基础全部坍塌。原来,基础下面就是千年的冻土层,中午回家吃饭,太阳温度正高,这一晒,冻土层一化,就出现了这场景。
        技术员、连长都来了,一商量,拿了对策:把基础里的土,全部清理出来,来个大开膛。于是,战士们全部下去,把所有的淤泥往上 挖,也就是把中间所有的界墙全部挖光。
        上面的土还好弄,到了下面就难办了,施工鞋上沾的是大块大块的泥片,脚在泥里拔来踩去,相当深重,铲一掀土,向上甩,只能甩上去半掀,这半掀就沾在了铁锨上,大家干得是相当累人。
        大家在基础里干的是汗流浃背,有小便就地撒,也不上去歇歇。我已过了劳动关,抡起掀,一大掀一大掀地往上甩泥。
        孙玉生却不这样,他一会上去,跑了很远的地方去大便,一会上来解小水,说在下面小便,气味骚人。
        约莫时候不早了,孙玉生说:“妈的,这汤司令的表坏了咋的?还不到下班时间?”
        老高说:“可能坏了,没有你的金丝猴牌表准啊。”大家笑了。
        孙玉生又上去了,他一边站着小便,一边以身体为轴心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巡视,老高说:“又有新情况?”
        孙玉生并不搭话,但他每每总能给人带来意外。突然,他大喊起来:
        “喂,送信的来了。”
        “真的?”
        大家都爬了上来,顺着孙玉生手指的方向看,草原上一辆军用偏三摩托从施工的便道上,由远及近地驶来。
        “喂!是到我们连的吗?”战士们大声喊,那骑摩托的军人并不能听见,朝我们挥挥手,向连队方向驶去。
        啊!家里来信了,战士们兴奋坏了,要知道,这送信的可是十天才来一次。
        汤排长过来了:“乐什么乐?神经病,还能少了你们的信?下去干活去。”
        战士们纷纷央求:“排长,快到点了,下班吧。”
        汤排长看看表,还差十来分钟。大家又说:“走吧,收拾收拾家伙就到点了,好长时间没收到过家里来信了。”
        汤排长又看看手表,又看看大家,大家说,走吧。汤排长点了点头,也不敢吹哨子,大家赶紧收拾工具,队伍还未集合好,就朝着连队快步走去。
        汤排长的队伍一收工,其他的班排也跟着收了工,都知道团部送信的来了,大家的心情都一样。
        二三里的路程,战士们心想事急,脚下生风,就要到连队了,排在前头的小个子孙玉生突然跑起来,后面的也跟着跑,一下子围住了连部前墙上的小信箱,好多双手一齐伸向了信箱里。说话间,全连的人都来了,有人拿了信往外挤,后面上不了前的就喊:“有我的吗?有我的吗?”这正是,前面的出不来,后面的进不去,连部门前乱哄哄的,把指导员嚷了出来。
        指导员大声说:
        “慢点,慢点。”
        指导员挤到信箱前,把信件都拿了出来,厚厚的一叠:
        “我来念,念到谁,谁就上来。张迁。”
        “到!”一个战士挤向前,拿了信出来。
        “李月、上北京、陈浩然、曲新疆……”战士们一个个地上去拿。
        “某某某。”
        念到了我,我大声说:“到!”我冲上前,拿了信喜滋滋地走了。
        “晓春。”
        无人答应,指导员眯起了眼,声音拉长了:“晓——春——这不是咱连的吧?”
        这时,老高挤到了跟前,红着脸说:“我的,以前曾用过这名,这回家里不知咋又用上了。”
        “啊,告诉家里,要用部队名字,今天你在场,要不然,还真退回去了呢。”
        老高回到班里,战士们一下子炸了:“老高,怎么没听见过你这个名字?是老婆的来信吧?”
        老高坦然地说:“不错,是老婆的来信。”
        “这晓春是你的奶名?”
        “是老婆给起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我成名了,当歌星了、演奏家了,我的春天就开始了。”
        说着,就有战士上来抢老高的信,老高避过,打开信粗略地看了看,说:
        “看吧,没啥秘密,她这是给我下最后通牒,要我今年一定回去。”就有人接过信看了起来,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晓春:你好!
        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已被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声乐专业录取,我想,你肯定为我高兴吧!我们曾一起规划未来,你想搞专业演奏、我想搞专业表演,都在朝这个目标前行。你说到部队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是,你后来又说在部队你的才能施展不开,想提前退伍,我也支持,可是,快二年了,你还拿不定主意回来,一个男子汉,怎么老是婆婆妈妈的?这样下去,怕是要毁了你。
        晓春,我仍珍爱我们的过去,人生时短,希望你不要把青春押在那地方,快点回来。
告诉你,到大学以后,每天都能看到一对对青年男女徜徉在花前月下,我是多么地想得到你呀,向你提个醒,现在有个男生在向我示好,我虽婉言拒绝,但,总归怕低挡不住,希望你早点回来。
 
        女友:兰青。
        1979 年某月某日
 
        念完老高的来信,老高苦笑了一下:“你看,最后的通牒。”   
        屋子里短暂的沉默。
        孙玉生嚷起来:“回去,向上级打报告回去,这修铁路、筛沙子、搬石头,谁个不会?向连长、指导员说说,这是我们粗人干的,我们都支持你回去。”
        老高笑道:“这不合适,总要等到年底集体退伍。”
        孙玉生说:“你呀,死要面子,老婆要是跑了呢?”
        我听了,也着实替老高难受,说:“别管三年的义务期满不满,那就到年底走吧,那样也不算逃兵,再说了,兴许老婆是吓唬你呢。”
        热闹过了老高,又都各自忙自己的,有家信的读家信,无家信的,显得很无奈,那就等下一个十天吧。在这孤僻荒凉的草原深处,家信是战士们感情上的一种助剂,着实能让你兴奋一阵子,也能叫你伤感一阵子。
        今天,我的收获不小,一下子来了两封信,不过,日期上相差十来天。肯定是这样的,下连队送信的摩托刚走,又一批信件就到了团部。
        拆开看,一封是父母的,一封是同学的,不外乎是好好工作,注意身体,不要挂念家里。等等。
        晚上连队又集合学习了一个多小时,讲学习,讲纪律,说工程任务。回来后,排里强调,班里座谈,说得大家是伸懒腰、打呵欠。罢了,是急三火四地洗漱,就要睡觉了,班长突然问:“老高呢 ?”  
        大家东张西望了一下说:“不知道。”
        这又能去了什么地方呢?
        忽然,从草原上飘过来了笛子声,这是老高吹的,吹的确实好,大家都坐了起来,竖起来耳朵听,那笛声响亮、悠扬,但有点低沉,就是那种又愿意听,又高兴不起来的那种曲子。
        这笛子声也引来了指导员,当他知道了老高的那些事后,叹了口气说:“咱这老铁啊,身子苦,心里也苦啊。”
        随即派人叫回来了老高。
        指导员语重心长地说:“小高啊,别太在心了,尽管好好地工作,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强拉也不成。这是检验她人品的时候。”老高点点头。
        “有个事本来不想给你说,看你今天不高兴,就说了吧。”
        老高以为不是好事,拍着胸脯说:“没事,说吧,承受得起。”
        指导员说开了:“你还记得去年师部宣传队在咱这儿体验生活的那个周队长吗 ?”
        “记得。”
        “那一次你和周队长在咱连同台演出,你的一曲笛子独奏,周队长很佩服,说你是个人才。周队长是我的老乡,后来,我多次与他沟通,想把你弄到师部宣传队,他答应了。”
        “真的?”老高高兴地几乎要跳起来。
        “真的,这下子可有用武之地了。”
        “太谢谢你了、太谢谢你了。”老高一把抓住了指导员的手,好像马上要走了似的。
        “不过,周队长现在在北京进修,估计还得三个月,他啥时回来了,你就啥时过去。没走之前,可得好好工作,给大家留个好印象。”
        “是”。老高“噌”地站起来,向指导员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指导员的一番话,令老高的心情一下子从低谷升到了高山,全班的弟兄们也都为老高高兴。
        “那,给大家吹一段欢快的?要大家高兴高兴。”指导员说。
        “好,那就献丑了,”老高拿出了自己的精致的笛子:“就来一段咱草原上的赛马吧。”
        于是,笛子声起,嘹亮急促,一个气势恢宏的场景印象在大家的脑海里,一会儿是骏马奔腾,一会儿是万马急驰,似刮风,似下雨,你追我赶,风起云涌,又像冲向敌阵的万千精兵。直吹得战士们是心花怒放,直吹得战士们是感情激荡,又一个胸中情感的浪尖上去了,忽然,笛子声戛然而止,老高收起了笛子。
        “完了?”
        “完了”。
        “真好听,在这儿拿铁锨、抱洋镐,太屈才了。”有人说。
        指导员发话了:“不屈才,这不是给你们带来了欢乐吗?到时候,进了师宣传队,那作用就更大了。”
        一天的工作,以这欢快的场面收尾了。
       
 
        孙玉生脑子灵,很会吹牛,死的能说成活的。
        有一个礼拜天,战士们趁拉给养的汽车,到五十里开外的团部去买日用品,回来途中,汽车抛锚了,领车的陈排副很着急,就指派一个新兵,陪司机看车,其余的爬山抄近路返回连队。
        按排妥当,大家开始行动了,就见孙玉生,用衣服把头一蒙,手舞足蹈,学着狼的叫声,朝那新兵跳了过去,那新兵的脸一下子白了。
        陈排付立马吼道:“猴子,你,留下”。
        孙玉生站住了,白了白眼,像泄了气的气球,瘪了下去。
        孙玉生为什么吓那新兵呢?原来,车坏的地方,正是草原和山的连接部,山上的狼常常从这里通过,到草原上去叼牧民们的羊,所以,这里就是狼的通道口。
        战士们开始爬山了,不想,我和小八路光顾着看景,就迷了路,天很快黑了,我俩怎么也走不出这林子,我连和上游连队的二百多人漫山地寻找,折腾了大半夜,才找到我们,回到连队。
        这事团里知道了,要处分陈排副,说他没有看管好自己的队伍。
        星期六晚上,战士们自由活动,连队召开支部会,讨论对陈排副处分的事。
        屋子里,战友们打闹了一阵,就都钻进了背窝,看着屋顶就又吹开了。
        我很少插话,因为今天处理陈排副与我有关。
        就有人说了:“某某某(指我)他们的经历太危险了,听了叫人打寒颤。猴子,那天晚上,你们是怎样熬过来的?”
        孙玉生“噌”的坐起来:“吓死人了,吓死人了,我们与狼打成了一团,瞧瞧,这一道子是狼抓的。”
        众人起来看他的膀子,说:“这不是那一次在工地上叫铁丝刮的吗?”
        孙玉生说:“不是,你听我说:那一天,陈排副他们上山后,天很快就黑了,你想我们的处境,一边是山,一边是草原,狼要下山到草原上吃羊,我们就在狼经过的路口上啊,吃不着羊,吃不到你们?我俩害怕啊,怕,有什么用?我俩就坐在驾驶室里闲聊,互相仗胆。聊着聊着,听到了狼的叫声,你呼我叫,声音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长有短。狼就要来了,看不把你们吃掉,我问司机怎么办,司机说,没事,我们铁道兵老司机见多了,遇见这事,只要燃起一堆火,狼就不敢上来了,可是,燃什么呢?他说,有办法。接着,他从座位底下翻出一堆擦汽车的破油衣服,又浇上汽油,我们就点着了。又爬到附近的树上扒拉些干柴,那火熊熊的,有一人多高。”
接着,有人说:没意思,没亲眼见到狼。
        孙玉生干咳了两声,许是在回想?片刻,就听他又说起来了:“听吧,害怕的事在后头。那大火燃起来后,狼的叫声反而更多更急,它们瞪着绿眼睛珠子,嗥叫着向我们扑来,好像在说:来呀,这猎物好香啊。原来,这些狼并不怕火,它们经常在雷电燃烧过的林子里寻找烧熟的野猪、兔子,那味道好极了,它们吃到了甜头,这下子,它们以为又有好吃的了,一起向我们扑来,我想,完了,怕也没用,干脆拼了吧,大难不死,就是英雄。死了,也是个烈士。我俩一人拿一根棍子,对着上来的狼大喝一声,老子跟你们拼了,就冲了上去。狼咬他,我打狼,狼咬我,他打狼。正打的不分胜负,团部那边来了灯光,是汽车连派来的拖车,狼看我们的援兵到了,就都逃走了。我们也累得瘫痪了下去。”
        有人说,精彩、好听。老高说:“太假了,人家都说狼怕火,你说不怕,又学那狼说话:来呀,这猎物好香啊,好像你和它们是朋友,会说人话。再说,狼群要是近了身,一个一口,还不把你俩咬死?还搏斗那么长时间?真是天方夜谭!”
        众人又都改了口:“这家伙真能喷呢。”
        我也忍不住地说:“别说喷不喷,猴子可是编故事的好手啊。”
        孙玉生对应说:“我编的好?没有你那天晚上的故事动人呢!”
        这家伙,揭我的疮疤呢。
        大家正嚷嚷着乐呵呢,门突然开了,陈排副黑着脸走进来了,一声不响,衣服一脱,就钻进了被窝。众人见了,心里想,陈排副准没挨好批。也都不敢吭声了。连队的发电机熄火了,营区内外一片漆黑。
        
         (未完待续)
 
        (节选自本人长篇小说《青春壮歌》,有改编,目前,本书在喜马拉雅平台有广播剧在演播。也希望大家能推动推荐该书的出版和影视剧的投拍。)
 
         作者:陈东海,河南汤阴县人,1979年入伍铁道兵部队,先后参加了通霍铁路和引滦入津工程建设,1983年退伍。做过书刊编辑,在各级各类书刊杂志发表作品60余万字,著有反映铁道兵为祖国艰苦筑路的长篇小说《青春壮歌》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