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山旮旯那片柚林
别后越久,越是想念退伍回乡的战友。当挂念与柚子的馨香不期而遇时,总有一种莫名的东西萦绕脑际,牵动着我们的心,像无声的细语在叮嘱我们:去昔日的“穷乡僻壤”看看吧、去探访生活在那里的夏彪战友日子过得怎么样?终于在壬寅虎年春节来临之际,我们来了一次记者迎春走基层。
从重庆主城一路高速驱车至长寿区龙河镇,在五星码头人车同船渡过龙溪河,一道山岭便横亘在我们的眼前。按高德地图定位夏家沟,我们继续前行。虽然道路蜿蜒曲折,时而盘山而上,时而在谷底奔驰,但全是水泥硬化路面,足足有4米多宽,路况不错。眼看快晌午了,十几公里的山路,怎么行驶了近1个多时辰还不到达目的地?呵呵,原来卫星定位山旮旯里村庄是不靠谱的,牵着我们在山上山下绕来绕去,窗外一片连一片柚林,不时飘过,也很惬意。好不容易踫上一热心路人,才向导我们找到了夏家沟夏彪战友的家。他喜出望外,快步走向车旁,一手帮我们拉开车门,一手向我们致敬:“欢迎老战友光临!”
夏彪显得清瘦而精干,一米六的个头,衣着整洁利落,两鬓斑白,年逾花甲,双眼有神,依然透着当年铁道兵的精气神。那天,久违的阳光格外灿烂,照耀在这秀丽的山旮旯,照耀在夏彪和我们笑盈盈的脸上,暖暖的,没有一丝岁末四九寒冬的感觉。我们与夏彪就坐在他门前院坝上,边喝茶边拉家常。夏彪是1978年12月底入伍铁道兵,部队服役期间,他特别能吃苦,施工重活累活抢着干,几乎每月都获连嘉奖或营嘉奖,团部嘉奖也获得多次,成为连队同年入伍战友的标兵。鉴于家庭实际困难,连领导也没能留住他,1982年他退伍回到了夏家沟。阔别4年的山村依旧,家还是那个仅60多平方米的木结构穿斗瓦房,没有添置过象样傢俱……,进出大山全是羊肠小道,何来经济作物收入,贫穷、落后让他心里拔凉拔凉的。难怪八十多岁的夏鼎胤老人诗曰“当年夏家沟,一眼望去使人愁。黄荆野桑刺巴笼,荒山野岭石板坡,祖祖辈辈野狗路…”
夏彪退伍不褪色,初心不忘, 保持和发扬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和作风,群众都竖大拇指夸奖他。回乡不久,他就担任了大队(现为村)民兵连连长、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出纳员,与大队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带领乡亲们开荒造地、修通便道,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为村里提供了免费柚树苗,因这种沙田柚苗培育期较长,村民怕失败,不敢大胆去试,夏彪就带头示范多开荒多栽种,并引导大家要想早日脱贫致富,就得靠荒坡“生钱”,办法就是科学栽种经济作物。他通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柚树开花结果了,观望的村民积极性也高了,乡亲们的口袋也渐渐地鼓了起来。
在我们与夏彪交谈时,他的妻子冉绍兰也忙着为我们剥沙田柚,听见她剥柚的“嘶嘶”声,就让人垂涎,接过剥好的柚子瓣,顿感柚香扑鼻,瓤嫩如白,汁如蜜液,入口生津,确实味道好极了。冉绍兰和夏彪是高中同班同学,称得上青梅竹马,知根知底。育有两儿,一个大学毕业、一个中专毕业,都找到了工作,现也成家了。“老夏这人厚道、踏实、肯干。最初一些村民都是零星种植。他就不服输,买来了种植技术书籍学习,栽种从几十棵到100多棵,再扩大到了300多棵(约10亩荒地)。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我家又栽种了5亩多地的血橙树。每年仅沙田柚的销售收入就达10万元以上…”冉绍兰如是说,不怕你们见外,我家里早就盖起了独栋3层楼房,可比你们城里人住房宽敞多啦!
此时此刻,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在过去称为穷山恶水的山旮旯,如今被一片片绿色掩映着。夏彪起身用手指向云盘坡那片柚林,高兴地对我们说“那就是我家栽种的,连年硕果累累呢”。放眼望去,山旮旯那片柚林更加茂密、幽深,从坡底到坡顶,层峦叠翠,苍茫厚重,自成一道亮丽风景线。一阵微风吹来,飘来了柚叶的馨香,沁人心脾,让我们收敛了从繁华城市带来的世俗之气。
走进柚林,对每一棵柚子树,夏彪都情有独钟,看得出他喜悦溢于言表。他说,沙田柚也叫古老钱柚,在长寿栽培历史已有百余年。它引入“广西沙田,而优于沙田”,成为驰名海内外的长寿果,长寿沙田柚的外形像一个葫芦,顶部微微凸起,产量较高,易于长寿独特的气候、土壤培育和管理,是一种很理想的经济作物。沙田柚汁多味浓、醇甜化渣、素有“天然罐头”的美誉。长寿沙田柚是一种低热量的水果,人们食用以后虽然吸收多种营养成分,但是体重却不会增加,而且它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这些纤维进入人体以后能吸收大量的毒素,加快排出,据说经常食用让多余的脂肪分解,会让人们保持身材苗条呢。长寿沙田柚“全身都是宝”,其果皮,具有出色的药用功效,健胃解毒和润肺作用,去掉果皮外层老皮,冲洗后可制成美味菜品或果酱食品……,夏彪介绍中得知,柚苗栽种5年成林结果,血脐树苗3年成林挂果。在种植过程中,要想柚苗长大连片成林,果满枝头,这既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辛苦活。春季疏花、授粉,夏季除草、杀虫、为果实套袋、填埋农家肥,秋季摘果、剪除病枝枯枝,冬季筹备发酵混合肥料等等,马虎那一个环节,收获的沙田柚,嚼起来就可能有苦味,甚至味同嚼蜡,影响口感和销售。
夏彪陪同我们看了一片又一片柚林,惊喜的是昔日“羊肠小道”早己被“村村通”硬化道路所取代,四通八达,多数家庭都有了三轮货车。路通,人通,乡亲们希望销路更通!
在柚林里漫步,我们仔细观察着柚叶,那心脏形的叶儿,脉络清晰,墨绿油亮,在干的支撑、枝的引导下,向着光、向着热,抱团向空中伸展,似乎象征着柚农家庭,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凝心聚力、抱团发展。面对这片柚林,我们看到夏彪的心态与心境,想到更多是他的勤劳与坚韧,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夏彪,就是更多退役军人心系山村,勤劳致富的一个缩影。相比而言,我们觉得在都市生活的日子,过得如此匆忙而潦草,情以何堪? 看到一群群散养鸡在柚林深处跑来跑去的“生态乐园”,听着一阵阵风吹柚树“沙沙”声响的“美妙乐章”,我们由衷地感叹:乡村振兴政策好!退役军人大有可为!!
极目远眺,神秘夏家沟风韵在柚香的醇厚里飘逸,那片柚林就是一道流动而又静止的风景。话别夏彪,回望着山旮旯那片柚林,我们知道,它正在孕育新的希望……。
郁郁葱葱的柚林
秋天累果硕硕
美丽的山村道路
夏彪在采摘沙田柚
作者袁勇(左)曾贤荣(右)与夏彪在一起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