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解放初,解放军哪个部队军管了铁路和机场
让我们先看有关唐山报道:
唐山,因市区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唐山历史悠久,早在4万年前就有人类劳作生息。商代属孤竹国,战国为燕地,汉代属幽州,清代分属直隶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隶州。这里在唐朝时原为一片村落,从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主要为农业、采石业和制陶业。随着清代晚期“洋务运动”的兴起,清光绪三年(1877年)在唐山设开平矿务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办矿挖煤。 1878年唐山建乔屯镇,1889年改名唐山镇,1938年正式建市,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中国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瓷均诞生在这里,被誉为 “ 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 和 “ 北方瓷都 ” 。
唐朝时李世民两次东征,均屯兵现在市区的大城山,山赐唐姓。唐山是一座滨海现代化大城市。唐山市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北京、天津毗邻,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极其重要的走廊。 唐山,位于欧亚大陆东岸,太平洋西岸,是中国一个重要沿海港口城市,环渤海区域中心城市,河北省域中心城市河北省经济中心,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的对外门户;也是东北亚重要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世界级新型工业化基地。
唐山原指 “ 大唐江山 ” ,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对祖国故乡的习惯称呼。当年渡海到台湾的人代称 “ 唐山人 ” , “ 唐山过台湾,心肝结成团 ” 记录了祖先从大陆漂洋过海到台湾的情景和心情。台湾人称大陆移民到台湾开基为 “ 唐山过台湾 ” 。尽管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侨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却世代相传: “ 记住我们的祖先来自唐山! ” 时至今日,台湾同胞从没有人会忘记: “ 自己的根就在海峡彼岸。 ”
这里应特别指出,在中原人历代南迁中,发生在唐初与唐末的两次向闽越的大移民,在迁民史上占有突出而重要的位置。其规模声势之浩大,迁徙目标之集中,入居地区之广阔、其后裔日后播迁台湾和海外数量之庞大,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乏后的。唐代盛时,声誉远播海外,所以他们移居台湾以及东南亚和欧美各地的后裔,便以“唐人”自称。李小龙1971年上映的电影《唐山大兄》即取自其义。唐山大兄的真名叫郑潮安,生活在早期的泰国。他来自唐山(华侨对中国的别称),为反抗当地恶霸压迫华侨而业绩非凡,旅泰华侨尊称他为唐山大兄。
纵观上文,文中对唐山解放时,铁路与飞机场的军管情况则无记载,为此,我又在百度中查询: “ 解放初,解放军哪个部队军管了铁路与飞机场 … ” , 也没有这方面的报道,苦寻无果。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而这个答案,在近期我翻看爸爸黄振荣自传复印件中,无意中看到了一段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在爸爸参于解放唐山在自传中这样描述的:
… 解放战争以后,进关抢修京汉路,提前完成住务,铁道部的腾(注:应是腾代远)部长兼铁道兵团司令员,给四支队负责干部我们各记大功一次。
部队进关后,我在唐山的情况:
在部队进关的当时,首长把我叫到北宁火车上,向我谈,叫我把部队带到滦县修复北宁路的滦河大桥,并叫我派一个营在前面警戒;当时,并说三支队在长春都搞些东西补充一下,如果你们在前面有机,,到唐山也搞些,我当时说,只要能到,不成问题。
当我在滦河住时,听说古冶和唐山的敌人要撤退,我得到这个消息后,就带一个半营的部队,当晚半夜就赶到古冶,乘上火车,有一个半小时就进入了唐山。
到唐山后,就派人把(注:应是火车)机车库和车站及(应是:飞)机场都看守起来了。
到天亮以后,,我就把机车库一个科长找来谈,问他有多少台机车,他说有40多台。我就叫他把40多台机车,疏散荫蔽,防止敌人的飞机来轰作。
分散之后,当日我又召集车站人员,一律上班,恢复了车站的秩序。所有铁路部门的机车和公共财产,都派人去看守着。后来郭维成首长对我们很满意 ….
这就是唐山解放当夜和第二天,铁道兵团四支队军管唐山铁路和飞机场的历史记载。而这个记载是在己去世多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爸爸自传中体现出来的。
编辑: 周健(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