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在学习雷锋的日子里

 

  在学习雷锋的日子里

 

  今天,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1周年,坐在家里,遥想往事,许多久远的记忆,在不经意间浮上心头。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一个全民“为人民服务”,好人好事蔚然成风的社会风气,自此拉开了蓬勃的序幕。

  一本《雷锋日记》感动、温暖了人们的心,在《雷锋日记》的字里行间,我们真切感受到平凡人的伟大、朴素中的繁华、浅显道理的深刻,被雷锋熠熠生辉的伟大品格,所感动,所激励,从他身上汲取到伟大恒久的精神力量。



 

  以后,每年3月5日也成为一个与春风同来的特殊日子。



 

  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是少先队的中队长,每天放了学,我们都会去马路边,搀扶老奶奶、老爷爷过马路,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还去烈属、军属家里帮忙干活,不论多累,心里都美滋滋的,因为那是我们当时能向雷锋叔叔学习唯一能做的“好事”。



 

  不久,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雷锋》,主角雷锋由当时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学生董金堂扮演,同时从各部队艺术团体物色各类角色,从铁道兵文工团挑选了三位演员。一位是饰演雷锋冒雨送回家的老大娘,铁道兵文工团话剧团的资深演员徐力阿姨,一位是饰演学校何老师的舞蹈演员何延凤,还有一位是杂技曲艺团的战士,不记得叫什么了,他饰演雷锋班的战士“大粗”。

  很快,《雷锋》电影上演了,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一时间,雷锋和扮演雷锋的董金堂成了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偶像”(其实,那时没有这个词)。



 

  那是一个星期天,徐力阿姨的女儿,我的同学、朋友吴江虹来家里找我,她神秘兮兮的对我说:告诉你个事啊,你千万别告诉别人。

  我催她:什么事啊,还要瞒人,快说!

  她忍不住笑起来,悄悄告诉我:雷锋到我们家来了。

  我一时转不过弯来:什么雷锋……但随即我便恍然大悟:是董金堂叔叔到你家了?

  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董金堂和徐力阿姨有许多交集,利用节日来看望徐力阿姨,足见他们之间的友谊。



 

  我急忙拉起江虹:走,赶紧上你家,看“雷锋”去。

  但是江虹却坐着不动:不行,我妈不让我告诉别人,我带你去,我妈肯定要说我了。

  “哎呀,你就让你妈说几句呗,快点,不然待会儿“雷锋”该走了。

  但是江虹却岿然不动,坐在我的床上悠闲地翻看着图书。我有些急了:你到底去不去,咱们是不是好朋友!



 

  江虹看我真的不高兴了,出主意说:要不这样吧,你假装去我们家找我,我妈一开门,你肯定能看到董叔叔。

  万般无奈下,也只有这样了,因为害怕“雷锋”离开,我撒腿就往江虹家跑。

  那时,我们住在铁道兵司令部大院里,我家住在大院最南边,而江虹家在最北边,跑的我真是气喘吁吁。

  好不容易上到江虹家的四楼,站在她家门口,我擦擦头上的汗,轻轻敲响了房门。

  那时,江虹家住在文工团的筒子楼里,开门就是房间,也许是太兴奋,也许是太紧张,待徐力阿姨打开房门,我脱口而出:阿姨,雷锋在家吗?



  徐力阿姨一时愣住了,奇怪地看着我:什么……

  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紧改口:不是、不是,江虹在家吗?

  徐力阿姨情不自禁地笑起来,问我:你是找雷锋啊,还是找江虹啊?



 

  这时,董金堂也从屋里走到门口,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赶紧装作很惊喜地说:你不是演雷锋的叔叔吗?董金堂笑着说:是啊,你找我吗?

  我一时感到被人识破真相的尴尬,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是来找江虹的。说着,转身落荒而逃。只听屋里董金堂说:现在的孩子真有意思……以及徐力阿姨的笑声。

  这事,多少年来都成为朋友们调侃我的笑料。



 

  一转眼,近六十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如今徐力阿姨已经作古,只是不知道饰演这部电影的董金堂叔叔、何延凤姐姐和“大粗”都还好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制作:吟风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