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我的往事(4):学生欺凌【原创】



 

我的往事(4):学生欺凌【原创】



 

       我在小学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不是学习,也不是游戏,也不是机场献花这件小插曲,而是“学生欺凌”。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学生欺凌定义为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据说在全球范围内学生欺凌现象十分普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遭受过欺凌。
       我们班有三个男生是抱团的铁哥们儿,也许他们年龄比其他同学大一点,也许是为首的男生父亲官最大,班里的男生见了他们三个男生都要把他们叫“爷”。“大爷”叫杨新荣,家在行署大院住,他爸是安康行署副专员;“二爷”叫杜西平,不知他爸妈是做什么工作,只知道他家在安康老城西关住;“三爷”叫孟旬生,他爸在安康银行工作,家在银行所在的安康大北街。这三位“爷”走哪儿都在一起,什么事也都是“大爷”说了算,“二爷”“三爷”也听“大爷”的,全班男生更是都得听这三位“爷”的,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按现在升级版的“校园霸凌”来看,当时的学生欺凌还只是“初级阶段”。那时的孩子兜里少有零钱,因此很少有对同学抢钱的。不过周日下午从家回校,谁要是带有好吃的让三位“爷”看见了,那是必须要给他们“上贡”的。另外欺凌的主要方式是三位“爷”看哪个同学不顺眼或者不听他们的话,便发话全班男同学一起孤立他,谁也不准跟被孤立的同学一起玩,甚至连说话都不允许。有时候三位“爷”也会指令哪个同学去碰撞一下被孤立的同学,或者抢他的帽子丢来丢去捉弄一番。谁要是不听三位“爷”的话,立刻也会被孤立起来。
       三位“爷”的“欺凌”也只限男同学之间,因为那个年代男女同学一般是不说话不交往的。男女同学如果有来往,立刻会遭到全班同学的嘲笑嘲弄。
       也许是因为我和杨新荣同在行署大院里住,还因为我在班里年纪小,十分不起眼,在安师附小的五年里我倒是没被三位“爷”孤立过,但当时我对这种现象却是敢怒不敢言。我常常想,这种“黑暗”(我当时的确想的就是“黑暗”这个词),不知道班主任王老师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不来管管呢? 
      1965年7月,我11岁半那年迎来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小学毕业升学考试。我们这个班本来就食宿在学校,考前的集中复习也搞得很紧张,伙食也有了很大改善,每个周都能吃到两次有点肉的菜。我们班的同学大都考到安康县第一中学,文革期间改名永红中学,也有少数成绩差一点的考进了民办的新安中学。三位“爷”的小团体自然就拆散开来,也不知他们后来都怎样了?
       往期回顾:

  中国股市怎么啦?

  青年的成长与成才(1)

  青年的成长与成才(2)

  我的往事:开始的话

  靖神铁路工程监理创新的故事(5)

  “靖神速度”的经验与启示之一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