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坚持这一革命精神,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就是这件铁道兵“家喻户晓”的题词,其中的“逢山‘凿’路”一句,常被人误写成“逢山‘开’路”。
为什么会频频发生这样不能原谅的错?
追根溯源,错在两本都极重要的图书: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简史》,由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编,于兵改工不久的1986年印发。该书第5页,系“前言”部分,引用叶剑英元帅题词,将“逢山‘凿’路”错成“逢山‘开’路”;365页,“铁道兵大事记”部分,再次写成“逢山‘开’路”。这是一部铁道兵历史上最重要的图书。
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志1948——1995》,阵容庞大的史志编审委员会,由企业党政工团及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历时4年编纂出版。该书“大事记”部分第39页,记载“7月5日铁道兵机关隆重集会庆祝载铁道兵建军30周年”,“叶剑英元帅题词是:逢山开路……”同样将“逢山‘凿’路”,错成“逢山’开’路”(顺便说一句,这天同时记载华.国.锋题词,正确的题词是:“加速铁道兵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为建成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史志”极其荒谬地错成“建设革命化、现代化的铁道兵”)。
因为这两部具有工具书性质的重要图书的错误,造成以讹传讹的不良影响。现在,许多作者著书立说,引用叶帅题词,有的写“逢山‘凿’路”,有的写“逢山‘开’路”。到网上搜搜,写“逢山开路”与“逢山凿路”的都有,引用的人数“平分秋色”。
叶剑英元帅题词,现在、将来,都还会经常被人引用。我推荐两种办法,在引用时避免再出差错:
一、你在“百度”输入“叶剑英元帅为铁道兵题词”几个字,在“图片”中搜寻;叶帅的题词图片出现,一目了然,千真万确是“逢山凿路”。“凿”是繁体字。
二、“联想”记忆法,帮你保证不会再写错。
我解说给你听:逢山开路,这个“开”字,有气魄,是咱铁道兵的语言;通俗、有力量!可是,你想想,叶帅是儒将,诗词大家;诗词的语言讲究雅致,有文化品位;“凿”字,显然比“开”字,更意味深长、诗情画意。
再说,铁道兵的劳动,就是一个坚苦卓绝,并不像诗歌中写的那样浪漫:“喝令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那“三山五岭”,就真的“开了道”了?绝不会!
修路,就是一个“苦”字,就是一个“凿”字!
怎样“凿”?
手握钢钎和铁锤;像铁匠,像石匠,面对顽石,俯下身体,一丁点一丁点地凿,一丁点一丁点地凿:凿得火星四射,凿得地动山摇;凿得背痛腰酸,凿得满掌血花;凿得青春飞逝,凿得白发苍茫……凿啊凿,一锤锤、一凿凿地凿;一座座山峦,为之凿穿;一条条钢铁大道,一寸、一寸“凿”着向前延伸、延伸,再延伸……
多好啊,一个“凿”字,把我们铁道兵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精神写活了、道尽了!
以后,你还要写“逢山开路”吗?!
此篇,几个月前发过,今天重新发,以后还有发,也希望朋友们转发。原因是,铁道兵战友多到了写回忆录的年龄,还会不断有人在文章中写错。我近日收到的铁道兵图书,就又有人将“逢山‘凿’路,错写成“逢山‘开’路”的。
这么重要的差错,作者、读者,任谁都不会开心!
照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