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些事(三)孟塬铁中二三事
一九六六年六月底,我从华阴县城关小学毕业,九月一日到孟塬铁中报到,属于六九级学生,上初中一年级。
到孟塬铁中上初中一年级
孟塬铁中,位于孟塬火车站,孟塘车站现在改名叫华山火车站,学校在车站东北方向,距离车站有二里路,校址是以前机务段,折返段机车乘务员公寓,当时学校稍加改造在这里就开学上课了。学校在铁道线东边半坡上,教室下面就是折返段,陇海铁路线,过往的火车一鸣笛,教室里嗡嗡响,老师讲课就得停下来。
学校是成立后第一期招生,招生范围,对象是潼关站以西,渭南站以东铁路沿线的职工子弟。
当时文化大革命已如火如荼般进入了高潮,停课闹革命,学生们大串联,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已经多次接见了几百万红卫兵。
高年级学生来串联,教我们“造反”
我们仅仅平静的上了一个多月课,前后就有临潼,西安,蔡家坡铁中高年级的学生来到我们学校搞串联,到各个宿舍宣传,鼓动,教我们这些刚踏进初一的学生们去造反,指导我们搞大批判,大揭发,贴大字报,批斗校领导,批斗老师等。试想一下,十三四岁的孩子,刚入学一个多月,同学们之间都叫不上名字,人还认不全,校长老师们都是从好几个单位调来的,互相之间都不太了解,怎么批判?怎么揭发?这些高年级的学生待了几天,看到这帮初一的“闷葫芦”发动不起来,可能是找错对象了,陆陆续续无功而返,走人了。
高年级同学“点火”没有成功,但是也起了“煽风”作用,个别胆大的同学不请假离校,跟熟悉的同学坐火车到北京搞大串联去了,有的还在十一月份,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第六次接见红卫兵时见到了毛主席,回来后向我们诉说那种热闹的场景,那个激动约心情,幸福的感受。
到工地劳动串联
大概上了两个多月课,以后正常的教学秩序就乱套了,有的同学回家了,有的听说出去串联,只要是红卫兵,不管到那里都管吃管住坐火车不要票,还能出去游山玩水看风景,就跟上高年级同学跑出去串联了,上课“放羊了”。
到了十二月份,可能是大串联给交通运输,到京后的吃住接待等压力太大,上面通知不准外出串联,提出就地闹革命,可以到工厂搞劳动串联。恰好这时二哥他们临潼铁中几个同学,还有西安市其它中学的二十多个同学,要到正在孟塬附近施工的铁三局下属的一个工程段劳动串联,顺便带上我,我跟着他们到了这个段,被安排到工程队,开始了“劳动串联”。
铁三局下属的这个工程队正在修建山西永济到孟塬这段南同蒲铁路。我们住下以后跟着工人们吃住在一起,每天跟着班组出去干活,劳动。印象里去的那些学生们好像没有闹出什么名堂,除了跟班劳动,工人们开会批斗当权派时,学生们也跟着喊喊口号罢了。
难忘的工地宿舍——大工棚
记忆里最清晰的是工班的宿舍,那是一个土坯墙大工棚,房子檩条上是苇箔帘子,帘子上面抹上泥巴,泥巴上面铺了一层油毛毡,油毛毡上隔不远竖着压一长溜泥巴块。房子门前挂着厚厚的棉门帘,进到屋里,过道中间有两个红砖砌的大煤火炉子,炉子上大铁皮长嘴水壶咕咕嘟嘟冒着热气。炉子两边是两排长长的大通铺,一个大通铺能睡二十多个人,两排大通铺住了近五十个人。晚上大通铺上说话聊天,抽烟喝酒,睡觉打呼噜说梦话,放屁打嗝的很是热闹。房梁上挂了四五个大灯泡,晚上不停有人进出,电灯整夜通明。大通铺床底下乱七八糟堆放着铁锨,洋镐,撬棒,绳子,鞋子脏衣服,柳条安全帽等等。我们六七个学生分到了这个工班,工班长给别人都是一个人铺位,二哥要求我俩安排一个床位,我俩“打老通”,俩人合盖一床被子,一个头朝里一个头朝外。就这样在工地跟工人同吃同住一起劳动,春节前放假回家,结束一个多月的工地劳动串联活动。
做梦也没有想到,十多年后,我当兵复员回来以后,被分配到陕南铁路工程单位,在工程队第二次又住进了和这一样的,这种冬天特冷,夏天酷热的油毛毡工棚。唯一不同的是当年是大通铺,后来是一个挨着一个的单人床。
图片摘自网络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