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 】终生难忘的一天


    
        1966年11月25日,是我终生最最难以忘记的一天,在这一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接见了百万红卫兵小将,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有幸亲眼见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那个令人万分激动和无比震撼的场面,至今仍然厉厉在目,并且使人久久难以忘怀。
        当时,自己是一个刚刚踏入初中学校大门的学生,年龄还不满十四岁。此时的革命大串联浪潮已经席卷了全国,高年级的学生代表也已经先后去了延安、韶山、井岗山、北京等地,有的甚至是步行前往,更加令人羡慕的是,他们中竟然有人去北京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是在1966年的8月18日首次接见了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代表,后来几乎隔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再接见一批。新闻简报、全国各大报纸的头条,有关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报导,已经成为了主要话题或广泛散发的号外。上北京去见毛主席几乎成为了每个人的强烈愿望。
        由于我们年龄太小,也迟迟没有行动,仅仅只是在西安市内的几个高校参观学习和抄录大字报等。毛主席一次又一次接见红卫兵的新闻,使我们再也坐不住了,去北京,坚决去北京!
        1966年11月10日,毛主席第七次接见红卫兵的消息,我们几个同学把它印成了号外,并找到了学校的领导,没想到他们很快就同意了我们的革命行动,并给我、孙成淼等八人开出了外出串联的介绍信。由于当时还没有实行身份证制度,所有外出远行的人必须要有所在乡镇、机关单位或者学校开具的介绍信。另外,在当时,持介绍信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就是每到一个地方,凭介绍信还可以领到一枚珍贵的毛主席纪念章。当时要是有人有了一枚毛主席的像章,那可是十分了不起的。抢夺纪念章不犯法,甚至有人喊出了"抢纪念章不算贼"的口号,可见当时的毛主席纪念章是何等的宝贵。
        拿到介绍信以后,我们人人都十分激动,同时也得到了父母亲的大力支持,他们认真准备,拿出了家中最好的粮食,到县城粮站换回来了60斤粮票。
        在紧张快速的准备以后,我们来到了临潼火车站,没想到南来北往的列车趟趟爆满,由于所有列车不用购票,任由上下,所以也就造成了上下都极为困难的现象。无奈之下,我们只好赶到了西安,总以为在起点站上车比较容易,谁知道火车站内仍然是人山人海。后来经过在各股道之间来回奔跑,努力寻找,我们总算是挤上了去北京的列车,但是走廊上、座位下、行李架上到处都是人,而且都是学生,几乎全无大的行李。虽然人员拥挤,空气浑浊,但是大家的心情都显得十分高兴、情绪高涨,似乎忘记了疲倦,忘记了饥渴。一路上歌声不断,朗诵声不断,欢声笑语充满了每个车箱。
        火车一路上走走停停,似乎在到达郑州的时候还传出了列车不能进京,停止串联,全部返回的消息。大约经过两天两夜,火车终于到达了北京,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下车以后,我们被安排在了天坛公园内的临时房屋中,室内没有暖气,但是由于人员住的十分拥挤,也不觉得太冷。这里的好处就是离天安门比较近,第二天一大早,大家都急忙步行赶去参观令人神往的天安门,当时的广场南侧还有一片松树林,当我们穿过树林来到了天安门前时,其红墙黄瓦、雄伟壮观、高大美丽、无比辉煌的城楼,还有领袖画像、城楼上的国徽以及金水桥、华表、观礼台等,都令人感到无比的激动和震撼,这就是祖国的心脏,这就是我们日夜向往的神圣地方呀⋯⋯!可惜当时谁也没有照相机,在整个北京期间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成为了永久的遗憾。从天安门广场回来以后,我们还在天坛公园内转了一圈,神奇的祈年殿、回音壁等景点至今仍然留有深刻的印象。
        我们在天坛公园只住了两个晚上,又被送到了东直门外一个叫做左家庄接待站的地方,虽然门外比较荒凉,好像都是农田,而我们住的却是漂亮的楼房,室外冰天雪地,室内的暖气却特别的好,即使不盖被子也不觉得冷,但却都是地铺,整个楼内的所有房间里,都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学生。
        接待站的生活也很好,吃饭不收钱,每人每天只交半斤还是一斤的粮票,饭菜管饱吃。拳头大的白面馒头,我还经常带回来几个,放在了暖气片上,第二天一大早,已经变的又干又脆,特别好吃,后来还引起了大家的争夺,在争抢中,甚至有人还生气地把馒头干甩在了墙上,致使馍花四溅,大家又纷纷去捡吃散落在铺上的馒头片,此举反而引起了大家的一片欢笑。以后还经常有些调皮捣蛋的家伙,故意住墙上甩馒头,并美其名曰:"公平分配"。这些开心的往事,至今令人难忘。干馒头片从此以后也成了自己的最爱,久食不厌。在青藏铁路当铁道兵时,宿舍的火墙上、炉盘上,从来都没有缺少馒头干,有些领导甚至都会前来品尝。如今的生活已经超好,顿顿吃饭犹如赴晏,但自己仍然喜欢吃干馒头片,尤其是陕西的石头馍更是自己家中常备的美味。
        由于北京天气寒冷,南方来京的学生,普遍衣着单薄,接待站还根据其实际情况发给了他们保暖的冬装,据说也不收钱。反正当时进京串联的学生,衣食住行都是不用花一分钱的。
        待吃住等安排好了以后,接待站里进驻了许多解放军,他们把所有的人,编成了几个巨大的方阵,十几个人一横排,对大家进行了队列训练。要求每排人都要手挽手齐步走,右手挥舞着毛主席的语录,嘴里有节奏地喊着口号:"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行进中的喊声和步伐必须要保持一致。
        除此以外,还对大家进行了组织纪律和有关注意事项的学习。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要求我们在接见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尽量穿上解放鞋或者是有鞋带的鞋子,据说以前曾经有人跑掉了鞋子,还有人说天安门的广场上,每次活动完以后都要清理几汽车鞋子、袜子、帽子等。但是,由于我们大部分都是农村来的孩子,穿的都是母亲或者家人亲手做的布鞋,确实容易被踩掉,但当时谁也没有钱在北京买好鞋。无奈之下,只能找来两条绳子,把脚和鞋捆扎在一起,虽然难看,穿着也高低不平,还很不舒服,但此办法确实解决了大问题。
        训练期间,接待站还安排我们参观了革命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对于训练和参观,大家也都表现的十分认真,守秩序、守纪律。虽然周围全是陌生人,但是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早日见到毛主席,所以大家都特别团结友好,每个人也都表现的十分出色。
        1966年11月25日凌晨,一阵急促的哨声把大家唤醒,大家也带好了已经准备好的干粮,两个鸡蛋,两个苹果,四个烤饼等,一路步行向天安门出发,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行进,从天黑走到天明,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同学们都感到了精疲力尽。但当大家远远看到了天安门的城楼时,顿时精神焕发,力量倍增,无比激动。
        我们是一群受检阅的步行方队,从东往西整齐通过天安门,当时广播里还不停地播放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歌曲,偌大的广场上人潮涌动,红旗似海,群情激奋。我一生至今,从来都没有看见过那么多的人,也没有再看见过那么宏伟壮观的场面。
        当大家看到了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以后,平时的训练竟然被忘记的一干二净,嘴里只是不停地狂喊着一句话:"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脚底下步伐全乱,变成了连蹦带跳,手中猛挥语录本。呐喊声、哭泣声、广播声响声一片。有的人甚止停下了脚步,多亏了前排领队的解放军战士大声地不断催促和提醒,再加上互挽着的手始终不让松开,拖着试图停步的同学,才防止了掉队和导致混乱现象的发生。
        当我看到毛主席时,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顿时泪流满面,视线模糊,无奈之下,只能拼命用衣袖擦拭。当走到了天安门的正中,更清楚地看到了毛主席,他身穿军装、面带笑容、频频地挥动着巨手。广场上,一阵又一阵地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呐喊,震耳欲聋,感人肺腑。整个广场已经变成了一个狂欢的大海洋。突然间,自己感觉到了一股暖流直冲心房,数九寒天竟然冒汗,浑身好像有了使不完的劲,似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返回驻地以后,折腾了一天一夜的孩子们,竟然没有一个人喊累,激动的心情使大家久久难以平静,讨论回顾,彻夜不眠。
        这次检阅,自己也感到十分地荣幸,十几个人一排的横队,经过天安门时共有四丶五排齐头并进,而自己被安排在了第一排的第三位,第一位是领队的解放军,我们的位置紧靠金水河,离的近、看的清,所以感到十分的满意。同时我还看到了在毛主席身边的林彪、周恩来等中央领导。
        据传国外的领导人,来北京时如果见不到毛主席,竟然也会伤心流泪。而自己做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介凡夫平民,却能够亲眼看到亿万人民的领袖毛主席,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荣幸的一件事情呀!也是多么地自豪和骄傲呀!毛主席去世以后,自己去北京出差时,也先后多次去纪念堂瞻仰了他老人家的遗容,他的音容笑貌还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频频挥手的雄姿不断撞击着我的心灵,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确实感到了毛主席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同时他也永远活在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心中。
        见到了毛主席以后,使我对他的尊敬升华成为了崇拜甚至痴迷,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成为了他最忠诚的粉丝,甚至可以说是铁粉。他的著作,我几乎全部阅读了一遍,在当时的年龄,虽然根本没有读懂和理解,但也算是十分认真。尤其是"老三篇"一一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几篇名著,自己都能够背诵下来,但还是理解浮浅。对于当时发表的三十七首毛主席诗词,自己则是能够达到倒背如流,如数家珍的程度,况且时至今日仍然记忆犹新。沁园春《雪》、七律《长征》、蝶恋花《答李淑一》等诗词则是自己的最爱。退休以后在老人们聚会时,自己还经常背诵给大家听,也迎来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和喝彩。看得出来,老人们也都是十分喜爱这些著名诗词的。受其影响,自己还写出了大量的所谓诗词和文章,虽然根据所遇事件都是由感而发,但情真意切。可是,却始终难以避免韵律不正、词牌不分,立意浮浅、文不达意等现象,所以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诗词文赋,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些杂乱无章的顺口溜和大杂烩而已。但是作为一个毫无此类专业知识的门外汉,能够坚持写写、画画、读读、看看,生活倍感充实,自己也感到了快乐和满足。
        到北京去见毛主席,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我也始终感觉到此行好像是改变了我的人生,坚持有信仰、走正道,求上进、做好人,所以才能够好运相伴,幸福吉祥。甚至有好多次,在生死关头都能够化险为夷,大难不死。真的好像是伟人的光辉一直照耀着我,保佑着我的平安和顺利。
        由于印象深刻,所以许多过程和细节至今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如今我把她详细地写出来,未免有点冗长和零乱,甚至有点啰嗦,难以成文。但他确实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和深刻体会,当放下笔以后,我似乎也有了一种了却心愿、一吐为快的轻松感觉。
        人的一生总有几件令人难以忘怀的大事,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党员,也是自己永远难忘的一天。那就是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在青藏铁路的关角隧道施工工地,经部队党组织批准,自己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没有预备期)。这也表示着自己在政治上已经长大成熟,人生的政治道路从这一天开始有了新的方向,就好像遵义会议一样,冲开迷雾、拨正船头、扬起风帆,乘风破浪,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成功走向辉煌。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是,营部施工技术组的工程师胡益贵和测量班班长周治安。当兵入伍,参加铁道兵,也是自己永远难忘的一天。
    人生中难忘的一天确实很多,但是,1966年11月25日,能够亲眼见到当代最伟大的东方伟人、最受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一一毛泽东主席的这一天,却是自己永远铭记、终生难忘和最最重要的一天。
      《永远革命》(见毛主席有感)
    五十年前上北京,
    见到领袖毛泽东。
    亿万人中我荣幸,
    吉祥幸福伴终生。
    千古明君世人颂,
    光辉思想指路灯。
    奋斗不息干革命,
    初心使命记心中。
 
                                                                                                       二0二三年十二月于西安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