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铁道兵诗人系列:张天国

      梅梓祥导读:

  上了年纪,一说往事,就是几十年前——中铁十七局举办新闻报道学习班,我应邀去讲课。一位基层项目统计员与我交流,他就是热爱写作的张天国。后来因为写作、发表作品,被公司领导发现,把他从基层调到机关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且写了一生的诗。有人说他是“诗痴”,我很以为然。

  当统计员,当时在施工队算是有实权的“肥缺”,令人羡慕,也受职工尊重。可是他偏偏要写作,要写报道,要当诗人——据说诗人是贫穷的代名词,还不是因为一个“痴”字。

  2019年,天国患病做了大手术,生病期间,却是他出产诗歌最多的年份。我看到全国省市以上十几家报刊都有他的诗歌发表;期间还出版了诗集《爱深了会疼》《流动的水墨》《翅膀上的风景》;重庆市作协、重庆晚报、重庆话剧团,在工地联合为张天国举办了专场诗歌朗诵会。他还获得了第七届中国长诗最佳文本奖、第三届奔流文学奖、“民盟”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等十几项,其中两部诗集获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奖。2014年被重庆作协选送到有“文学黄埔”之称的鲁迅文学院深造,并加入了中国作协,担任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

  这种玩命的劲儿,源自“痴”啊!他以诗歌为药,为身心疗伤、人生立命,逆天改命的执着,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奇迹。

  一名初中毕业,由连队战士,到企业施工队统计员,再到公司宣传部部长、党委秘书长和集团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其中的付出和经历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他早年在施工一线做过8年混凝土工、钢筋工、架子工等繁重的体力活儿,一天劳作下来,就趴在帐篷里读书写作。这平凡、忙碌且崎岖的人生之路,是以严格自律持续自学行走过来的,他用文学为自己铺就了一条文学之路。在做宣传部部长的16年间,他采写发表了大量报告文学、通讯、消息等作品。他的新闻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在中国铁建宣传报道工作评比中,个人和所在单位均名列系统前列,个人获得股份公司“铁建名家”称号。难能可贵的是,在完成繁重新闻报道工作的同时,他坚持诗歌创作,是《中国铁道建筑报》副刊的优秀作者,我编发了他抒写一线铁建人的大量诗歌,并频频获奖。

  军旅诗、铁建诗、亲情诗,是天国诗歌作品的主要取材来源,有生活、有细节、接地气,阅读时能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诗中的人物、场景设置,都是我们熟悉的生活。他的诗作意象新奇,语言灵动,且具有张力。

  有一份付出,必然有一分收获。他先后出版了报告文学5部,诗集4部,近400万字。这是“痴”心不改的果实,也是逆天改命的成功实践。

  我邀天国赐诗一组,他发给我许多,我单单选发了他一首长诗《行走在没有路的路上》,这既是他个体生命轨迹的写照,也是铁道兵暨中国铁建员工和历史的浓缩。亲情,战友情,故乡情,爱国情……“行走在没有路的路上”,是最朴素而崇高的礼赞。从此,我将以此金句赞美修建铁路的人。

  很多人可能没有耐心读完这组长诗,想想年过半百的天国怎么有那么大的激情创作出这首气势恢宏的长歌呢?一个“痴”字便是答案!祝天国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退休生活。

行走在没有路的路上 #FormatImgID_1#

  张天国

题记:这组自传体式虚实相生的长卷诗文,既是献给自己的自画像,也是献给为共和国铁路建设事业奉献一生的中国铁建人的立体描述。这支队伍中的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疲惫身影和心路历程。

第一章 序诗

  一个晨雾挡不住梦想的早晨

  懵懂的你,从川东丘陵深处

  一头闯进铁道兵流水的军营

  你不知道,从此踏上的,是一条

  与钢铁凝聚而成的生命旅程

  终身迁徙在千山万水的遥远

  一双铁脚,与无数战友

  舞动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路开山号子震天响,踏出一马平川

  一路江河涛声彻云霄,飞架万里彩虹

  一路青春踏歌走天涯,激荡九州大道

  一路颠簸他乡远行,遥寄天涯相思情

  踏上钢铁的铿锵旋律,终其一生

  在没有路的路上,一路肆意狂奔

第二章:告别故土

  那个黎明姗姗来迟的早晨

  就要告别竹林鸟窝的早晨

  就要告别圆道石碾的早晨

  就要告别扁担箩筐的早晨

  就要告别柴刀山林的早晨

  就要告别书声牛背的早晨

  就要告别桐树老井的早晨

  村口竹林里的高音喇叭

  激昂地呼唤着你的书名

  你来不及擦去满身汗腻

  扔下补丁开花的布衣

  咧嘴套上肥大的军服

  水缸前扶正没有帽徽的军帽

  开始了一生的跌宕远行

  民兵连长敲响的咚咚锣鼓

  胸前大红花听得喜不自禁

  父亲轻拍你肩头反复叮咛

  一定要走正路干正事做正人

  母亲将泪水搓圆的泥团

  放进你崭新的绿色挎包

  水土不服,泡水喝

  出门在外,小心走路

  抬头看天,不要忘了低头看路

  遇到好事,不要贪心

  锣鼓敲开村口拥挤的乡亲

  你踩着石板上得意的鼓点

  奔向公社喧天的欢送会场

  从此,闹腾十八年的故乡

  成为你一生缠绕的梦境

第三章在去新兵连的路上

  解放牌大篷车在碎石路上颠簸

  舞蹈着一颗颗十八岁的心脏

  一双双扑闪着纯朴好奇的目光

  照耀着新兵连排长的帽徽

  把自己幻想成排长的神韵

  叽叽喳喳,刨根问底

  铁道兵,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在天涯海角,在戈壁高原

  在边关塞外,在深山老林

  任何一条没有路的路上

  都有他们翻山越岭的身影

  排长解惑不了你的疑问

  你只能按照地理课本的指向

  想象今后在路上的种种情景

第四章在新兵连学走路

  解放车激动驶进新兵军营

  以五花大绑的背包为凳子

  无数个你铺满操场

  绿色的海洋里,口令声声

  连长,排长,班长出列

  各自带走各自的兵

  在你的第一个人生驿站

  拥有了新称号,叫新兵

  拥有了新伙伴,叫战友

  没有礼貌,叫老卡

  或被骂成新兵蛋子

  胚子开始打磨成形

  集合站队,立正稍息

  向左看齐,向右看齐

  一二一,左右左

  紧急集合,长途拉练

  十八年的自由散漫

  被口令划拉成纵横一线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军姿

  将青涩锤炼成一名优秀士兵

  当缀上领章帽徽的第一天

  你走进了照相馆,端端正正

  半身,全身,黑白标准像

  定格了初为战士的第一个瞬间

  当把这一瞬间寄给父母

  梦中,你看见了母亲递给邻居的笑影

  闷罐军列在川东达州火车站

  汽笛拉响了奔向高原的行军

  你不清楚远方在哪里

  只知道故乡越来越远,前方越来越新

  你扯开年轻的嗓子

  《铁道兵志在四方》的回音

  呼应着钢轨铿锵的节奏

  这是你和战友们出征的鼓点

  从巴山蜀水一路豪迈到昆仑

  从此,你将竭尽一生

  丈量千山万水的旅程

第五章 青春与高原对话

  向西向西,向上向上

  七天七夜,怀揣梦想

  向巍峨的青藏高原攀升

  雪风咣当一声,打开了闷罐军列

  昆仑山敞开冰雪之门,向我大喊

  这里的每一片雪花,都是你的亲人

  你一头扎进格尔木的风沙里

  将一株绿色的海拔,涌向戈壁

  涌向麦秸沙土砌筑的营房

  在你人生又一个驿站

  成为万里碧空新的星辰

  在这里,找不到三月的身影

  看不见桃李惹醉游人的风景

  也不闻跳跃树梢的鸟鸣

  因为缺氧,在这里唱歌也只能浅唱低吟

  只有锐利的风刃,在辽阔的戈壁上狂奔

  卵石在盐碱滩上哗啦行走

  骆驼刺的秃枝在嗖嗖呜鸣

  还有昆仑上空飞鸣的苍鹰

  殷红的鼻血,在隧道里寻找

  寻找高原吝啬的氧气

  脱皮的面颊,在路基上寻找

  寻找高原青春的红润

  飘忽的舞步,在冻土里寻找

  寻找氧气稀薄的支撑

  你仰望风沙中翱翔的苍鹰

  在梦里展开了第一次遥想

  遥想村口的锣鼓声

  遥想父亲的千万叮咛

  遥想母亲含泪的泥团

  遥想新兵训练的军营

  遥想连队荣誉室战旗上的弹孔

  遥想朝鲜战场抢修线路的炮火

  遥想磨穿大头鞋的盐碱地

  遥想锃亮钻开昆仑的钻杆

  遥想老班长退伍前班务会上的哽咽

  遥想朔风伴奏的《驼铃》

  遥想以昆仑为背景的合影

  你忽然明白,这万般景象

  都因为你是铁打的军人

  抄起风枪向隧道口奔去

  凿开了你在高原的第一次呼啸

  你知道,掌子面的对面

  就是千年冰雪的昆仑山口

  就是步履飘忽如棉的唐古拉

  就是布达拉宫飘香的酥油茶

  就是文成公主洒泪的行宫圣殿

  风枪震裂了你年轻的虎口

  岩浆的鲜血

  胶合了你险些崩溃的心灵

  你说,每一次开山炮的炸响

  都是对阻隔远方的宣战

  每一寸进尺

  都是挖掘明天的一寸光明

  排除的每一块危石

  都是一次路上惊魂的远征

  当你走出隧道口,眼眸豁然有神

  高原之春如此酷美

  昆仑汩汩而下的雪水

  将柴达木上的军人喂养得如此翠青

  盐碱地上的白云笼罩着毡包

  藏族姑娘脸上的祥云万紫千红

  挥舞皮鞭,驱赶白云流动的羊群

  千万条小辫鞭击云彩

  飘曳的五彩裙,将灰色的戈壁

  涂抹成辽阔的斑斓

  更有那路基上游动的绿茵

  正将轨排推向南山口

  尾随而来的汽笛

  将戈壁上的帐篷轻轻唤醒

  你站在高原上,绿色的海拔如此英俊

  你伫立在盐湖里,伸开双臂

  把钢铁彩虹轻轻放在湖面上

  汗水滴在湖水里,湖水的浓淡恰到好处

  比盐粒更剔透晶莹的目光

  在心里荡起的蓝波,粼粼如绸

  你背负一座湖磅礴的结晶

  闪耀出了高原通达天下的功勋

  从此,你和无数战友

  鼓起不息的绿色风暴

  席卷了流云下的每一寸荒凉

  涂改了高原藏褐色的肌肤

  你说,你是一个兵

  一个脊梁比钢铁更硬的铁兵

第六章告别军旗

  公元1984年元月1日

  嘹亮了数十年的起床号

  最后一次唤醒了还在延续梦想的清晨

  百万大裁军,一声号令炸响了军营

  军旗前的欢笑与泪水,湿透了

  大院里绿色方队里的每一个眼神

  金戈铁马,暂时偃旗息鼓

  在飘扬的军旗下沉默

  严实的封颈扣,系不住惜别的叹息

  模糊的双眼注视军旗

  青春血脉一样的色彩

  那是战士永远的军魂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像太阳

  最后的军礼伴随军歌

  在凝重中响起

  颤抖的双手,轻轻摘下

  依旧闪烁光芒的帽徽和领章

  吝啬的眼泪

  从紫铜色的面颊流到到胸襟

  从胸襟滴落沙土,眼前一片泥泞

  别了,神圣的军旗别了,绿色的军营

  别了,熔炉般的铁道兵

  别了,煤砖烘烤的大通铺

  但你还是一个兵

  依然在延续一个战士的生命旅程

第七章 不散的军魂

  你和你的战友

  将一身翠绿涂染成海天一色

  继续以军人步履

  行走在没有路的路上

  当蛮夷边陲,千里丛林

  当青天蜀道,迷失路标

  当黄河号子,再度惊魂

  当塞外春风,不度玉门

  当城市乡村,不同音讯

  你将一个军人的脚步

  交给了延绵不绝的崇山峻岭

  你说,祖国的肌肤上

  虽然没有了硝烟

  沉睡在生命里的草鞋

  不再发起冲锋陷阵

  但不能再次依靠马灯、火把

  在荆棘中寻找胜利的塔灯

  炮火碾过的史诗虽然朗朗上口

  但不能忘记岁月在遁逃时

  留下的沧桑泪痕

  多年冻土和稀缺的氧气

  尘封不了烈士陵园鲜活的记忆

  名字镌刻在石头上,埋在泥土里

  只留下依然醒目的姓名

  前人的路,前人已经走完

  老战友结满老茧的肩膀

  再也不能荷载沉重的呼啸

  他们鲜活的肺叶

  已被浓烟熏烤成标本

  代代相传的责任

  应该在我们脚下飞升

  铁锤钢钎开山炮冶炼而成的军魂

  已经浸入你的骨髓

  于是,你穿上褪色的军装

  和崭新的路服在没有路的路上,继续前行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你要去哪里,没人说得清

  也许你要去南方的某个峡谷

  你说那里,还有蜗居山寨的村民

  要用通达天下的路告诉他们

  天外还有天,远方还有城

  你也许去了某个海滩

  汹涌的海浪,阻隔了丝绸之路的涛声

  你伸开双臂搭一道彩虹,通往码头

  海底隧道,满载中国造

  穿过浩瀚大洋,抵达万邦友邻

  也许你去了昆仑的地震残碑

  听见了戛然而止摩擦的钢轮

  目睹了布达拉宫的虔诚

  采摘了天山傲寒盛开的雪莲

  总之,你去了中国版图上

  所有没有路的路上

  在千山万水的每一个有名无名角落

  都留下了结满汗霜的背影

  你路基一样坚实的脊背上

  刻录下了,所有高山盘旋的险峻

  饮吞了所有孤独,山谷不再孤独

  绿化了所有荒凉,戈壁不再荒凉

  储存了所有寂寞,村庄不再寂寞

  踏平了所有崎岖,道路不再崎岖

  没有路的路上,你是行走的路神

父母的牵挂,路一样悠长

第八章

  那一刻,你穿上军服喜不自禁的

  那一刻,在离别的村口告别天真

  在父亲的模糊的记忆里,你是部队上的人

  小学文化的父亲,在信封上

  歪歪扭扭写下铁道兵的番号

  一封接一封从巴山蜀水

  追赶到了青藏高原扬起的沙尘

  铁路修到了哪里,火车跑得有多快

  母亲也问,长高了长胖了吗

  高原缺氧睡得着吗

  喝了泥团泡的水,还闹肚子吗

  半夜读信,你与山野里的星光

  泪水盈盈

  直到你把时间

  涂抹成了高原的色彩

  八分钱驱动的信使

  方才捎回你的回音

  你踩着枕木,在琴键上

  弹奏起沉默的乡音

  回不去的家,看不见的人

  这一生,孤独与寂寞,如影随形

  你知道

  从天地相连的青藏高原

  到青天蜀道的遥远

  从平行锃亮的钢铁大道

  到故乡九曲十八弯的坚韧

  你还知道

  父母期盼喜讯,需要日复一日的翻山越岭

  你更知道

  在天下还有数不胜数的儿子

  无法一日千里回家探亲

  祖国版图边关上,还有难以计数的母亲

  在没有路的路上,踽踽而行

  重峦叠嶂的遥远,阻隔了千万母子情深

  直到你在掌子面上

  接到父亲病逝速归的电报

  方才放下铁镐,踏泪而归

  在一堆新鲜的黄土上,烧纸磕头

  纸灰飞扬,遮蔽了黄昏

  还没来得及陪伴母亲痊愈伤痕

  开山炮,又炸响了请假条上的归期

  你苦掩伤痛

  又将脚步交给了远方的征程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凝结的爱情

  钢筋、石子、水泥,不同的元素

  一旦有了水的加入

  就成了一个崭新的生命体

  要么是连接高山峡谷的桥影

  要么是穿越黑暗岩石的坚硬

  涌水、玄武岩、瓦斯、煤层

  向你俯首称臣

  没有因为忙碌,就忘记了爱情

  你想起了当年,带上安全帽的神情

  掏出工作证,向姑娘亮出身份

  铁路工人四个硬邦邦的方块字

  将深藏不露的秋波豁然掘开

  枕木铺就的情诗

  朗诵了你一生的日月星辰

  中国铁建人的爱情

  就像道床上的螺旋道钉

  把甜言蜜语楔入轨枕

  你锚定每一句誓言

  让奔驰的心脏,在远方午夜的梦里眩晕

  因为有路的加入

  你的爱情,就有了距离遥远的美称

  你说,城市的爱情容易污染

  你的爱情,因为山川而空灵

  因为路基而坚实

  因为地域而弥新

  因为遥望而神韵

  路上所有的日子都刻满了相思

  路有多漫长,爱情就有多坚贞

  你还说,你的爱情聚少离多

  吉普赛人一般流浪的日子

  不能携带爱人浪迹天涯

  一生也难回答,爱人梦里的半句呓语

  当你身在大海之滨赤膊斗浪之时

  你的爱情,正在遥远的家乡倚门

  当你身在漠北砂窝躲避狂风之时

  你的爱情,正在遥远的产房煎熬呻吟

  当你身在大山深处灌注青春之时

  你的爱情,正在遥远的家乡翻盖旧屋

  当你身在黄河之滨铺架彩虹之时

  你的爱情,正在遥远的家乡赡养双亲

  当你身在青藏高原铺铺设天路之时

  你的爱情,正在遥远的家乡祈祷太平

  当你身在巴山夜雨挑灯夜战之时

  你的爱情,正在遥远的家乡听雨长吟

  没有尽头的渴望,一旦降临

  激情如井喷,所有的牵挂

  都被爱情的火焰烧为灰烬

  情债,泪债,道不尽的埋怨

  挡不住的千里闸门

  月台上,离别人,晨光照亮汽笛

  爱人身后,女儿半掩陌生

  背影,呼啸而去

  月台上,空流最亲的陌生

第十章陌生的父亲与陌生的孩子

  你在北方飘舞的雪花中

  准确掐算了一个儿子的诞生

  因为冬季施工的突然号令

  压路机的轰鸣阻挡了你的归期

  层层的碾压中,你恍惚听见了

  远方妻子在产床上

  一浪碾过一浪阵痛的嘶喊

  你有千万个不可抗拒的理由

  也永远失去了儿子报到的第一次哭声

  从此开启了父子陌生你说,理由有两个

  为了碎银几两,更为天下无碍通行

  当你铺完最后一根枕木

  乘坐绿皮火车带回一路铿锵

  那双抓过轨排长满老茧的手

  从妻子怀中一把举起儿子的天真

  满是风尘的胡须,劈头盖脸

  将草原的辽阔,沙漠的荒凉

  大山的粗狂,河流的奔涌

  倾泻在儿子绸缎般的脸蛋上

  本就陌生不满的儿子

  一腔怨恨,哭声骤起

  豆腐脑般的乳汁铺满了你的衣襟

  妻子的眼泪和母亲的责打

  令你躲闪一旁

  沙尘未退的脸上

  欣喜和愧疚,憨态怡人

  你对儿子许下承诺

  要把在路上行走的每一个日子

  都填满儿子成长的每一个足迹

  你带着永远兑现不了的诺言

  一如既往,把承诺兑现给了要命的工期

  一年,两年,或许更久,回家了

  面对叫你叔叔的儿子

  你没有半句埋怨

  只是低头,默默重复诺言的成分

  你一生仰望高山那一刻,却只能低头自省

  返程票,看了又看

  不绝于耳的远山呼唤月台上,儿子的脚步歪歪扭扭

  所有的承诺都是谎言

  风霜骄阳,颠沛流浪

  离别重逢,愧疚伤感

  在你的前额交错纵横

  陌生的父亲看着陌生的儿子

  都是铁建人不能选择的亲情

第十一章尾诗

  岁月雾霭,模糊了你的眼睛

  高原飞雪,漂染了你的华发

  颠沛流离,放逐了你的终生

  回头看,路千条

  爱已荒,妻已老

  爱子初长成,又是路上人

  没有路的路,还在路上行

  作者简介:张天国,1980年11月入伍,先后在铁道兵第七师31团、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服役,战士。1984年集体改工,先后在中铁十七局集团四公司任宣传部部长、党委秘书长和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公司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24届作家高研班学员;巴渝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大学三峡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重庆作协全委会委员,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在《人民日报》《诗刊》《中国作家》《星星》《诗选刊》《北京文学》《飞天》等二十余家报刊发表报告文学、诗歌、散文、评论1000余篇,入选中国作协年度《中国诗歌精选》《中国诗歌百年》等20余家选本;被《中国铁道建筑报》评为“铁建名家”;曾获《银河系》诗歌年度奖——“银河之星”《重庆晚报》文学特等奖、古井贡民盟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以及农业农村部、农村杂志社、《诗刊》社、中国诗歌网联合举办的“礼赞祖国·诗韵乡村”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诗集《爱深了会疼》荣获第三届长河文学特等奖,与《翅膀上的风景》一并获得重庆市委宣传部和重庆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奖;第七届中国长诗奖最佳文本奖;2016年1月,由重庆市作协、《重庆晚报》、中铁十七局集团联合主办和重庆话剧团承办了张天国专场诗歌朗诵会;出版报告文学5部,诗集4部,近400万字。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