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道兵文苑
【原创】青年的成长与成才(6)

成长成才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唐代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刻苦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必备品质之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始终是靠无数共产党人刻苦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艰苦奋斗,砥励前行,方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苦难到辉煌,创造出前无古人、惊天动地的历史伟业。总书记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诞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两弹一星” 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等伟大精神,正是党和人民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用鲜血和汗水凝聚而成。
靠着刻苦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走向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著名作家、原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杜光辉。被中国著名评论家雷达誉为“中国文坛的劳动模范”,海南新闻媒体赞其为“海南文坛的拼命三郎”的杜光辉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大学教授,曾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迄今已有6部长篇小说出版——“高原三部曲”(《大车帮》《可可西里狼》《大高原》)及《涌动的浆糊》《闯海南》《适天石》;小说集《嬗变》《哦,我的可可西里》《金蚀可可西里》等,散文集《浪迹巴山》《都是人生》等;在《当代》《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等发表中篇小说82部、短篇小说37部、散文随笔等比比皆是触动心扉的千万余字。曾获“辽宁省期刊优秀作品奖”“全国铁路文学奖”“海南文学双年奖”“南海文艺奖”等29次文学创作奖。这些成就的取得并不是偶然的,而经历了一番艰辛历程,靠着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拼搏才在文坛成长起来获得成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日夜拼命地写作使杜光辉的身体状况十分糟糕,一年365天几乎300天都是靠吃中药过日子,行走不到200米就要休息一下。然而最令他苦恼的还不是体力不支,而是传统体制极大地限制了他的视野和行为,禁锢他的思想和创作,他从心底深处涌动着一种反叛情绪,于是不等深思熟虑安排周全,就毅然辞去公职,变卖家产,带领全家登上南行的火车去了海南。杜光辉靠微薄工资积攒的那点钱很快就花光了,一家人不得不从简陋的招待所搬到出租屋,又不得不把孩子送回内地。他在《闯荡海南,精彩与无奈的世界》把自己这段真实经历写了进去:
“白天,我骑着破烂的单车,奔波在海口市的各条街道找工作,头顶着中国最靠近赤道的太阳,忍受着酷热的煎熬。中午,所有的公司、单位都要午休,我就靠在椰子树下,熬煎着未来的前途。跑了大半天,身上的水分大都变成汗水流出来,又被太阳蒸发。身上缺乏了水分,嘴里干渴,嗓子冒火,眼睛朦胧。到处都是卖矿泉水的,两元钱一瓶。我只能看着卖矿泉水的冰柜,一下一下地朝肚子里咽唾沫,唾沫都是稠的,还发臭,好半天咽不下一口。两块钱就可以买一碗汤粉,能支撑我在海南多坚持一天。如果买了矿泉水,是多么划不来的事情。但是,干渴难忍,生理急需水分的补充。终于,想到了大酒店的卫生间有便后洗手用的自来水。就把自行车停在酒店门口,装成解手的样子,跑到酒店卫生间喝水。”
从那以后,他记熟了哪家酒店的洗手间没有收小费的,哪家酒店的洗手间有收小费的,避实就虚,少了许多尴尬。只要嘴里一感到干渴,就跑到酒店的卫生间,把问题彻底解决了才出来。
十六年里,杜光辉在这个岛屿上,经历了贫穷、卑贱、饥饿、干渴、日晒、雨淋、台风、屈辱、困惑、迷茫、陷阱、欺骗的考验,几乎倒毙在南中国海岛的椰子树下。同时又经受了爱情、友谊、真诚、援助、奋斗、自强、挣扎、策略、机遇、成功。他踉踉跄跄却又坚定不移地挣扎着,有时脚步踏实端正,有时飘忽走样,所幸的是他没有停步,一直朝着理想地抵进。在荒芜的旷野中寻找自己的精神栖息地,顽强地对抗着坚硬的现实,挣扎着爬行在文学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艰辛困苦,饱尝了多少甜酸苦辣。其中滋味,可能唯有他自己知道。正是他靠着刻苦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终于获得成长成功,从一个四处找工作的盲流到国家一级作家、大学教授。
总书记指出:“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历史只会眷顾那些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决不会等待那些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