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投】小人书奠定了我的红色基因
看着小孙女拿着手机哗哗地刷着,那沉醉其中全然忘我的痴迷模样,不由得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小人书的场景来,小儿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蒙教育,小画书奠定了我的红色基因,让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我从童年起就喜爱看小画书,这不仅仅因为它是有故事情节的连环画而好奇,而且它是文图结合,图文并茂的书画艺术,其故事的趣味性、艺术的多样性、题材的广泛性一直引我入神,并且在小人书的故事艺术熏陶下,我懂得了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什么是朋友?什么是敌人?知道了真善美,知道了假恶丑,知道了情和爱,知道了仇和恨,使我从小就懂得要听党的话,要跟党走!
我出生在白蒲镇南石桥东堍下,家的正对面是白蒲中学,斜对面是一个房管所的弄堂,弄堂里住着制秤“守”艺人明海林、明云林一家,做鞋的钱皮匠一家,白蒲印刷厂工人张同一家,弄堂大门口住着“臭老九”的知识分子陈英,陈英被打倒后就靠出租小人书为生,她的租书摊就设在我家南屋的后山墙,与上海船厂退休工程师崔老爹及他大小老婆一家的北山墙交结的角落处,由于上小学上中学的孩子都从这里经过,可谓是生意兴隆。最初的时候2分钱一看,新版本3分钱一看,后来涨到5分、1角。我们是邻居,所以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看可以,但不允许搞坏搞脏,不能抢付了租金小朋友的书。我的父母见我都经常在她家书摊上看书,心里过意不去,她每次在我家理发,父母都不收钱。
我从小受连环画的影响很深。小儿书那精美的画面、简练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故事引我入神。记得我看过《半夜鸡叫》,《半夜鸡叫》讲的是地主周扒皮为了让长工们早一些下地干活,天没亮就趴在鸡窝前,自己用嘴吹口技,学鸡叫,鸡窝里的公鸡真的就跟着一起打起鸣儿来,然后周扒皮就把长工们喊起来,嘴里骂骂咧咧地说:“鸡都叫了,天快亮了,下地干活去!”长工们只好无奈地起床下地干活,忙了许久天才放亮。后来长工们弄清楚这是周扒皮在捣鬼,就悄悄地把他当做偷鸡贼,狠狠地把他打了一顿,也算出了这口恶气。这个故事曾经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我也学过,通过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剥削阶级的残酷性,穷人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能推翻剥削阶级。
我看过的小儿书包罗万象。《三国演义》让我领略到历史人物的“智”和“勇”;《水浒传》让我明白了绿林好汉的“义”和“忠”;《西游记》让我了解“佛”和“经”;《红楼梦》让我感悟“情”和“爱”。《牛郎织女》等美丽的神话,让我的思绪飞扬;《杨家将》《武松打虎》等让我“武艺”和“豪气”迸发;《西厢记》等使我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迷人风采;《东郭先生和狼》《狐狸和乌鸦》使我懂得了善良、智慧和狡猾。《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让我领悟到小英雄机智勇敢;《董存瑞》《红岩》等让我看到了英雄的伟大。
我最喜欢看打仗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拔钉子》。《拔钉子》描绘的就是抗日战争年代,我八路军游击队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因为有个日军据点不易拿下,如何拔掉这颗钉子,八路军想出个办法,把他们的主力引开,即引蛇出洞,然后趁虚攻打敌人的老窝。
有时候单一品种只有一本,我们五六个小脑袋都盯着一页书,年纪小的孩子看不明白就不停地问“为什么?”记得有本《敌后武工队》,在武工队员们一起商量如何端掉敌人据点的时候,一位侦探员向队长描述敌人炮楼的布防情况,画家就把敌人一方圈起来,用曲线画在同一画面里,邻家的小丫头就急得按住书页不让翻过去,涨红着小脸反复追问“为什么敌人就在床底下,还不赶紧消灭掉?”大孩子“切”地一声不屑一顾,可又面面相觑,解释不清楚,于是就卡在这里半天翻不过页去。给了租书费的小主人看书慢,遇到这种争执的僵局,只能等着他慢慢地掀页,于是心里就特别渴望能拥有自己的小儿书。
为了买一本属于自己的小儿书,我拾过破布、碎玻璃、破纸、废铁等,别人捡来换咂糖,我捡来到废品收购站换钱,父母给我打酱油的一角钱,我只打八分。绞尽脑汁攒下的钱,好不容易买来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人儿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小人儿书成了我和小伙伴之间感情沟通的纽带。课外时间,交换小人儿书是我们最开心的事。经常交换小人儿书的同学之间的友谊,远比其他同学深厚;同学之间有了矛盾,一本小儿书,立刻就会让双方“相逢一笑泯恩仇”。
“小人儿书”一般是采用黑线勾画人物和景色,虽然不是彩绘,但画面栩栩如生,文字解说精炼、有趣,引人入神,令人心驰神往,爱不释手,当看到“节骨眼儿”也会废寝忘食,非读熟看够不可。同学们之间如若谁手里有小人儿书,就成了他炫耀的资本,张三看完了李四看,谁要是买来了新书,大家就互相轮换着看。偶有小伙伴有几本翻得“少头没皮”的小人儿书,我们也读的津津有味,百看不厌。虽然字认不全,看着那些精美的图画,我们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尽情地想象、超常发挥着情节,有时被书中的人物感动得热泪盈眶,有时对坏人憎恨得咬牙切齿。如是几人围看一本书,就由高年级的校友或是书的主人来读解,对每一页都要讲解一番,因个人见解不同,有时小伙伴们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
我是“五零后”,少儿的时候,国家刚刚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很低,非但经济上贫困和物资匮乏,精神文化“食粮”更是一贫如洗。那时没钱买课外书,基本都是靠借。正如清代诗人袁枚《黄生借书说》中所言:“书非借不能读也”。还好,邻居是个出租小人儿书的,但是关系再好,也要等人家把一天的生意做下来。一次她收摊了,我厚着脸皮借了一本战争题材的《鸡毛信》,高兴地睡不着,在昏暗的灯光(15度灯泡)下看了一遍又一遍,真是全神贯注,并为主人公海娃机智勇敢暗自叫好,时而又为他的危险处境提心吊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龄的提高,我识的字越来越多,读书的欲望愈发强烈。恰好邻居“臭老九”陈英紧跟形势买来“时尚”出租,我也紧跟形势看。像《青松岭》《金光大道》《南征北战》《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奇袭》《铁道游击队》《渡江侦察记》《野火春风斗古城》《向阳院的故事》等等我都在第一时间看。《江姐》《刘胡兰》《赵一曼》《黄继光》《董存瑞》《罗盛教》《邱少云》《雷锋》《贺龙借枪》等英雄人物的故事,让我深受教育和鼓舞。记得我借了她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小画书,连续看了好几个晚上,连续看了好几遍,看主人翁保尔柯察金当侦察兵、当骑兵时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看他在一次激战中头部中弹受了重伤,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死神;看他后来在露天住宿,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在秋雨、泥泞、大雪、冻土中,在与武装匪徒的袭扰斗争中,在和自己的疾病威胁中,顽强拼搏修铁路的情景故事,越看越过瘾,越看越来劲,越看越受教育,这些故事奠定了我的红色基因。
后来,我插队后当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修伊敏铁路,保尔的故事一直激励我前行。记得1978年,我当兵的第一年,深冬的一天,室外大雪纷飞,雪虐风饕,我们在“地火龙”的帐篷内学习内燃机知识,四排(修理排)排长崔新一正在给我们讲活塞、连杆、曲轴的功用,我们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着,突然营部紧急集合的号声响起,我们放下手中的本和笔,迅速地拿着铁道兵的大锹,顶着漫天的大雪,跟着付德海连长直奔几公里外刚修建好的路基而去,我这才知道任务是上火车卸道碴。二人负责一个车厢,我上了车厢,面对满满一整厢的道碴石子,使劲地挥舞着手中的大锹,然而,当兵之前是母校白蒲中学英语代课教师的我,拿粉笔的手,大锹在手上总是不听使唤,累得浑身上下大汗淋漓,汗流浃背,嘴里大口喘着气。息一会儿吧,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酷寒极冷钻心,有冻死的可能。干吧,身体累得到了极限,停下来施工任务怎么完成呢?这时我眼前浮现出小儿书《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心想:苏联红军能在冰天雪地的艰难困苦中修铁路,我们中国军人不能?他们是钢铁炼成的,我们铁道兵就是“泥塑”的吗?于是我不仅忍耐着,抗争着酷寒,而且甩开膀子拚着老命干开了。我看了一下对面的同班战友魏德,山西的魏德战友入伍前是下井挖煤的工人,干活是“老把式”了,看到他的一招一式,看到他的操作技巧,我心里有数了。我学着他,从厢底开始,把大锹插进去,装满大锹后移动脚步,用力把道碴甩出车外。这样把身体充分地活动开,不仅有足够的热量抵御了寒冷,而且又完成了一锹又一锹卸道碴的任务。
事后,我向排长桂晓东报告,我干活不如魏德战友,我不是钢铁炼成的人,排长告诉我,每个人的体能有大小,只要你把自己的身体交给了祖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交给了祖国,你就是钢铁炼成的。以后我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加深了一层理解。后来对钢铁炼成的铁道兵就是最可爱的人有了深刻的认识,于是写下了铁道兵版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铁道兵战友网”2019—11—6)对伟大的铁道兵精神加深了一层领悟,写下了歌颂伟大的铁道兵精神的文章一百余篇。
小儿书奠基了我的红色基因,给了我人生的启蒙教育,这些红色基因是我人生的进取动力。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我一直和小儿书有缘,我从国营单位下岗,靠自己编写的《苏北地区庙会书》和《木瓦工鸽子书》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香期”场上有人盗版了我的书,我得到启发后进盗版书卖盗版书,国家不允许后,我卖起了旧书。旧书到哪里进货呢?我的小家庭在如城西郊的邓元,如皋老车站在西门,西门最繁华,西郊正好是外地人租房收购旧书、旧报纸、旧杂志的集中地。我上午去挑选,选好后用蛇皮袋一装,一过秤一付钱,下午就去夜市卖,那时老古书、老医书、小人书特别好卖,我赚了不少钱。一本《毛主席语录》称回来2元,卖出去200元,成套的小儿书,更是巨额利润。记得几年里我搜全了一套《红楼梦》,出手后,赚得“盆满钵满”……
连环画是一种综合艺术体,多种艺术形式、多种创作题材、丰富语言表达的完美结合。有线描连环画、素描连环画、水彩连环画、木刻连环画、漫画连环画,年画连环画等,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工笔、写意、水粉、油画等形式也用于连环画的绘制。连环画在我国历史悠久。从战国时代的铜器画,到西汉墓的壁画;从南北朝和隋唐时代敦煌等地的石窟画,到明清时代的木版印刷画;从民国时期的“连环图画”,到新中国的“连环画报”,她经历了从历史的演变到新中国以后的繁荣,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和网络的普及,渐渐地退出了市场,但无论从它的艺术价值,史料价值,还是应用价值上来说都值得收藏。鲁迅先生说:“连环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而且已经坐在艺术宫里面了。”
我那时只顾赚钱,让我懂得收藏的时候已经迟了。连环画涉及多领域,多学科,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历史名人、中外名著、战争战例、寓意故事、成语故事、民间传说、英雄人物等等,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贫民百姓,从远古至如今,无所不包,这些题材的连环画现都成了我捕捉的目标。我已收藏了一部分,把它们放在家里书架上,暂时束之高阁,以后随选旧书时收藏的一百多张“珍贵”邮票,一起留给孙辈们去欣赏吧。
小儿书伴随着我的童年和少年,是我们当年的文艺启蒙读物。慢慢地随着电视机、手机、iPad的出现,孩子们都开始看动画、玩游戏了,小儿书渐渐地退出了市场,成了文化遗产。但是那些年通过看小儿书培养出对集体、对劳动的无比热爱,对侵略者、对旧社会的强烈憎恨,对战斗、对英雄的无限崇拜,对长大成为国家栋梁的强烈渴望,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积累,估计是当代看着《喜洋洋与灰太狼》与打着“怪兽”游艺长大的孩子们难以比拟的吧?
最主要的还是小人儿书连环画,奠基了我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红色基因。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