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一片赤诚终不改 ——记“光荣在党50年”获得者、天津市河东区“最美退役军人”、 中铁十六局二公司退休干部王凤山。

  


一片赤诚终不改
——记“光荣在党50年”获得者、天津市河东区
“最美退役军人”、中铁十六局二公
司退休干部王凤山。

  

 

  从一名汽车维修战士,转行从事工程管理并担任项目经理,退休后重拾业余爱好,以京剧唱演讴歌时代传扬党史——这是一名退休铁建老干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演绎的三段“跨界”人生。他,就是2019年获得“光荣在党50年”、2021年被天津市河东区评为“最美退役军人”的中铁十六局集团二公司退休干部王凤山。
 


王凤山戎装照

 

       无论身为铁道兵战士,还是坚守在企业管理的岗位,抑或是退休后,王凤山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展现一名军人的担当。

  军营钻研展赤心

  1969年,王凤山从河北南皮应征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初入兵营的他因文化素质高、头脑灵活、善于分析思考,很快就在车辆管理、维修保养专业上展现出特长。

  解放牌CA10B型汽车,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铁道兵广泛使用的一种载重卡车,这种工程车辆作为当时国家铁路抢修的主要运输工具,用得多也更离不开专业人员的维护管理。因当时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条件极为有限,这种汽车在铁道兵部队频繁地使用中,经常出现发动机、电路系统及底盘等方面的故障,王凤山和他所在的汽车连为完成部队物资保障任务,常常面临着艰巨的抢工维修任务。这样一干就是三年,先后担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运输股长等职务。

  在部队期间,在“保证完成任务”的承诺中,王凤山通过历次维保技术大比武,为积极响应检验仪器化、拆装及维修保养机械化的号召,更多了一份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的心思,于是他在技术革新上动起了脑筋。传统的方法维修保养一台国产CA10B解放汽车需3天时间,通过新技术对拆装工具进行改造,全车所有零部件解体拆装、维修保养到试车,只需要两个小时完成。尤其是他改造了汽车叶子板整型机,在汽车被撞叶子板变形后,用整型机操作,工作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了30倍,修完质量、外观恢复如初。此项技术革新受到他所在的十一师修理营、技术干部多次参观,并在当时铁道兵报上刊登推广,王凤山也因此在1978年铁道兵科技大会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当时铁道兵提出的口号是对汽车,参加十个单位比赛获得第一名,来天津刚刚兵改工,由天津车管所组织观摩了我们的汽车快速 给予了一定的好评。

 


     王凤山冬季戎装照 王凤山和战友们合影  


这张照片是70年在陕西安康流店保养
库量测汽车发动机磨损情况。




王凤山与战友们合影
 

  工程管理显本心

  1984年,王凤山随铁道兵参加完著名的引滦入津工程后,响应国家号召、服从安排“兵改工”落户天津,在新组建的铁道部十六局二处担任运输科负责人。后随着企业改制,他相继担任工程项目技术人员、分公司经理、项目负责人等职务。无论是在业务部门还是项目基层岗位,王凤山始终保持着一颗“为企业创效、为单位争荣誉”的本心,参加了襄渝线、沙通线、向吉线等铁路的建设和唐山抗震救灾,担任了多个涉铁路项目的管理人员。

  作为一名国企干部,王凤山工作上虚心向同行、监理、业主学习,始终将“以经营求突破、以管理促经营、把经营工作贯穿于整个管理中”的理念作为目标,并依托优秀团队,高效完成工程任务,传承铁道兵文化,弘扬铁道兵精神,展示中铁铁建品牌。
       “改工”以来的20多年,王凤山一贯秉承积极主动、吃苦耐劳、严谨务实、雷厉风行的作风。“乱云飞渡仍从容”是的底气,“山硬石硬也敢碰”是他的决心,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下定了这样的决心,王凤山朝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迎难而上。1995年,他响应企业号召,主动请缨,先后担任多个攻坚项目的负责人,北京南口拆除建桥工程、天津武清翠亨路下穿京津高铁顶桥工程、天津大道下穿蓟港铁路等几十个项目工地上,都留下了他带领员工奋战的身影。他所担负的这些项目,均得到领导、同事和业主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在天津武清翠亨路下穿京津高速铁路桥施工中,他敢于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了在既有高速铁路下方顶桥施工的零沉降,在业界留下了良好口碑,也为公司创造了效益。不仅如此,在担任项目经理期间,他始终把公司和职工利益放在首位,及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缴纳社保费,公司超额完成上交款任务的名单上,王凤山一直“榜上有名”。

     


 

王凤山在项目工地陪同陈树林董事长检查工作(左1:王凤山,左2:陈树林)。


王凤山在项目工地陪同业主领导检查工作(右:王凤山)。


王凤山在工地检查工程质量(中:王凤山)


王凤山在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左4:王凤山)


王凤山陪同业主领导检查工作(左5王凤山)。

  弘扬国粹尽初心

  2008年,王凤山正式退休。不久,他从年轻时的业余爱好——京剧中找到了继续为党奉献、发挥余热的机会,也把唱好、演好京剧作为了自己与社区退休老年人充实精神生活的事业。

 


铁建京剧团王凤山等表演智取威虎山剧照
 

       退休10多年以来,王凤山从最初团聚三五好友共议京剧爱好、到朋友圈扩大共话京剧派别,从吹拉弹唱各具特长的老友慕名聚拢、到大家各展所长初演一曲名剧选段,从素颜清唱随时随地来一场、到自己带领一帮老戏迷搭建戏台、精心打造出一应砌末、组好文武场演下一出剧的全场……如今,在他孜孜不倦地筹划下,剧团已发展成拥有30多人、能够表演京评两剧的“大家庭”。《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革命题材剧目成为他们经常排练、向社区义务演出或受天津业界邀请出演的主要节目,王凤山曾经工作过的中铁十六局二公司也屡次将这种文艺形式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每次走进位于天津万新村的津门铁建京剧团,首先听到的都是伴着京胡等月起有板有眼的唱腔,这是王凤山与剧团队友们正在排练。“一路走来,每一段历程,我和剧团成员们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精力,也从演好红色经典中激发身边人爱党爱国、珍惜新时代,从演绎过程中体验老有所乐的快乐!”谈起剧团组建之初到发展至今的历程,王凤山如数家珍。
 


王凤山创办铁建京剧团,道具、服装等都是自筹资金并自制。

 

       对于剧团而言,从演出的服装、道具和场地使用在内,包括每次演出的演职人员意外保险的购买等一应费用,虽然都是自筹,但王凤山和队友们却乐此不疲。在唱念做打中追求完美,是王凤山对自己京剧高质量演绎的要求。为了将京剧人物演得传神、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逼真,剧中角色服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至于经常为了选购一块合适的布料,王凤山需要跑好几个市场去挑选;对于市面上买不到或者不符合角色形象的道具,王凤山找到精通木工的老团友一起动刨子、锯子,亲自动手制作、刷漆,量身打造这些“行头”;演出的服装不合身,他的老伴也会默默地支持,踩着缝纫机一针一线地缝、反反复复地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王凤山正在排练沙家浜


王凤山等表演沙家浜剧照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演练,2021年7月,王凤山带着他的剧团受邀在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宫演出现代京剧《红灯记》(全场)。演出好评如潮,惊动了天津京剧界,并在全国票界唱出了声誉,被天津戏迷协会及天津戏曲界评价为“全国业余剧团《红灯记》全场头一家”! 铁建京剧团王凤山等表演红灯记视频 王凤山正在排练沙家浜, 王凤山等表演沙家浜剧照 王凤山等表演沙家浜视频
 


王凤山光荣在党50年
 


 

       王凤山说:“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会议强调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但愿我们这个小小的剧团能为一方百姓带来精神生活的愉悦,也为国家文化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无论时代怎样更迭、无论在岗与否,王凤山坚守着一颗忠诚于党的红心,传承着铁军“特别能奉献”的作风,以自己简单朴实的行动书写着每一个时代的优秀答卷。
 




王凤山光荣在党50年
 


王凤山和剧组人员合影




王凤山近照


 

          王凤山创办的津门铁建京剧团,愿为铁道兵战友暨中铁建系统,提供京剧表演。

       美篇制作:张开喜

       版面不支持视频,更多内容请关注美篇


          美篇链接、请点击查看

     
 图片说明:

   1、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2、部分图片来自王凤山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