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敬仰老英雄
今年为了庆祝建党百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全党有27名共产党员获此殊荣,我们丹东市的志愿军老英雄孙景坤就名列其中。我多年前带领丹东电台共青团员采访学习老英雄孙景坤的情景,又一幕一幕地清晰地在我的脑海里回放。
2007年7月27日,我带领丹东电台团员青年去采访学习老英雄孙景坤,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意外获悉的一个北京市民为了表示学习慰问老英雄而邮寄1000元钱的信息,十四年后才知道竟然发展成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敬仰英雄埋真名
当年,在老英雄孙景坤讲述坚守161高地战斗后,还对我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他的事迹后,有一个北京的同志寄来了1000元钱,我不认识这个人,感到心里放不下。是村上把汇款单给我的。我接过汇款单,
这是一张来自北京的汇款单,是1000元,汇款人是王学坤,有汇款的电话号码。就用我的手机打通了电话,我问:是不是王学坤同志?对方回答:是。我便说:我是丹东电台的记者,正在采访慰问孙景坤老英雄,看到您的捐款单,很感动。可否冒昧地问您的单位、职业?他说:不必了,我是崇拜英雄,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应该做的。我想和孙老讲话。我说,好。我就把电话给孙老。孙老接过电话:我是孙景坤,太谢谢你了。我听到对方说:老英雄,可别这么说,这是我们应该的……。孙老说,谢谢你,有时间去谢谢你。对方说:欢迎您来,现在北京正在迎接奥运,提高精神文明,我慰问您是应该做的……。我接过电话,又说了一些感谢的话。
采访回来的路上,老英雄孙景坤讲述的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仍然感动着我,回去一定要组织好报道。同时来自北京的那个慰问老英雄而邮寄1000元同志,非常谦虚,不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报道,也不肯告诉我他名字的做法,也使我受到感动。
二、十四年后言“学坤”
今年8月份在查阅日记,准备写一篇回忆当年采访的文章,我看到当年记录了北京向孙景坤老英雄捐款的王学坤同志的电话,当年他做了好事而不愿意接受采访的情景就浮现的眼前。我忽然想,他的敬佩老英雄的事迹应该宣传,当年他不愿意说出名字和具体职业等情况,可能是自觉低调的原因,现在已经过去十四年了,他应该可以详细说明了。
在9月,我就拨通了当年捐赠老英雄孙景坤1000元慰问金的王学坤同志的电话。我说:我是丹东电台的记者,2007年曾经采访老英雄孙景坤,当时他告诉我,一个北京的同志给他邮寄了1000元钱。当时,我们还通过电话。您还记得这件事吗?他说,记得。我说:当年在电话里问您的职业、名字,您谦虚地说:不必了。现在已经过去十四年了,现在可以告诉我,您的名字、职业了吧?他仍然谦逊地表示,不必了。我说,我记得您汇款的名字是王学坤。他说:对,姓王,名字就不说了。当时是表示学习老英雄孙景坤,汇款的名字就落为“学坤”。我顿然领悟了,马上说:明白了,您当年敬佩老英雄的行动令人钦佩,您这是做了好事不留名啊,现在可以告诉您的职业吗?在我的坚持下,他只是说:是一名公务员,在一个区委宣传部的文明办工作。现在已经退休了。他还告诉我:当年你们采访后,老英雄在女儿陪同下,曾经来北京感谢我。我就请老英雄参观天安门。第二年,我还到老英雄家看望过他,还一起参观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
放下电话,我心里有一种暖流在涌动,这位做了好事而不肯说出名字的公务员,不仅崇拜英雄,而且以实际行动学习英雄,做了好事也深埋名字。同样是令人由衷地佩服的,他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来丹慰问老英雄
和王学坤通完电话的好几天,我仍然为他的至诚敬仰老英雄的行动所感动着,非常想进一步了解王学坤当年来慰问老英雄的详细情况。多方求助,终于查到了老英雄孙景坤女儿、女婿的电话。10月我就电话采访了老英雄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大女婿毕家瑞。毕家瑞告诉我:王学坤的真名叫王沛元。今天终于知道王学坤的真名了,解决了我多年的悬念。接着我就详细了解当年他们陪同老英雄去北京感谢王沛元同志的情况。
2007年我采访时,孙景坤和王学坤同志通电话时就表示,要去北京当面感谢王学坤同志。这年的秋天,孙景坤和大女儿、大女婿就去了北京。毕家瑞说:王沛元同志到北京站接他们,还在附近一家饭店请他们吃的饭,饭菜丰盛,我当时估计有四五百元。然后就安排我们住宾馆,也不让我们交钱,还说了第二天的安排。这时,孙景坤说,学坤同志,啊,是沛元同志,太麻烦你了,看到你,我就心满意足了。你工作忙,我们明天就回丹东吧。王沛元坚持让老英雄在北京多待几天,看看名胜古迹。可是,孙景坤坚持第二天就要回丹东。王沛元只好说,老英雄,听您的。我知道你们坐了大半天的火车,太累了,今天您休息,明天我陪您参观天安门,再送您回去。第二天上午,王沛元陪同老英雄一家三人参观了天安门,还合影留念。吃了午饭之后,买了车票,又送老英雄上站。王沛元握着老英雄的手深情地说:看到您这么健康,我特别高兴。你们住得时间太短了,明年我一定到丹东看望您老人家。孙景坤笑着说:沛元,谢谢了。欢迎你到丹东,什么时间都可以。毕家瑞说,我们一家在北京的一切花费都是王沛元给拿的,就连回丹东车票都是老王给买的。
左边 孙景坤 右边王沛元
2008年,王沛元同志一行四人从北京来丹东看望老英雄,还带来不少慰问品,其中还特意为老英雄买了一套保暖衣服。王沛元他们还买了食材,和老英雄一起包饺子吃。晚上,王沛元给老英雄洗脸洗脚,这让孙景坤的女儿女婿都非常感动。晚上,他就搂着老英雄唠嗑、睡觉。老英雄深有感情地说:沛元啊,你不是我的儿子,可是和儿子一样亲啊。你是我儿女学习的榜样啊。王沛元说:老英雄,您是战斗英雄,我就是您的儿子,能够照顾您是我的荣幸啊。
第二天,毕家瑞陪同王沛元一行参观了鸭绿江断桥。王沛元感慨万千:当年百万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败了头号霸强美国,打出来了国威。志愿军英雄业绩永存,志愿军英雄永远令人敬佩。与王沛元同行的同志也感慨地说,是当年志愿军的英勇奋战,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生活。抗美援朝英雄精神应该一代代传承下去。后来,他们又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
当我听到孙景坤女儿女婿的讲述后,我想,老英雄孙景坤深藏功名,令人敬佩。王沛元同志至诚敬佩慰问学习老英雄,而同样不露真名,保持低调,不是一个以老英雄为榜样、敬仰学习老英雄的典型吗?不是一个自觉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践行者吗?不是一个令人学习的公务员吗?他的敬仰老英雄事迹同样值得宣传,他默默奉献的精神同样应该传弘。
2021年10月25日 第一稿
2021年11月1日 第二稿
作者简介
王 均,大学学历,高级编辑。丹东电台原党委副书记、副台长、副总编。现任丹东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丹东市戏剧家协会顾问、丹东市广播影视艺术家顾问、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丹东市书法家协会顾问、鸭绿江印社社长。工诗词、长书法、擅编剧、精篆刻。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