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我的往事(123):桥梁以渡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那么桥呢?似乎也是同样的道理,世上本无桥,路断河涧处。过河的人多了,于是便架起了桥。桥,其实是跨水行空的高架道路。

  跨水之桥,自然与水难分。提起桥所跨之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溪水河流。世上最原始的桥大概要算一木独跨小河溪的“独木桥”了。而遇到河面较宽一木难跨时,人们便在水中立起一些高于水面的石墩,墩上再架梁,梁与梁相连而成桥梁。《说文解字》对桥的释义,正是:“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可见“桥”和“梁”在古代是义同名不同的两个单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造桥的技术越来越先进。现代桥的概念早已不再仅仅停留在陆地之上,越溪跨河。现在不仅能够平地起桥,使陆路由平面变为立体,大大加速道路的现代化建设,而且更将桥的巨大身躯伸向那广阔的海湾。但见那:

  水光连天的大海,一桥似虎踞龙盘,飞越海湾天堑,这该是何等地震撼!

  波涛汹涌的洋面,一桥如沉鱼落雁,英姿起伏蜿蜒,这该是多么壮观!

  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由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和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担任其中Ⅷ合同段等大桥关键标段工程技术咨询和监理的中国东海杭州湾跨海大桥。

  早在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展示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在杭州湾筑港修路,联系南北,海陆相连,连通世界,使杭州湾成为一个“东方大港”。然而,在战乱频仍、国力不支的旧中国,孙中山画就的蓝图始终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就将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实现了,就将由新一代大桥人来实现了。

  这将是世界上最长世界第一跨海高速公路大桥。大桥全长36公里,双向6车道。连接了杭州湾南岸的宁波慈溪和北岸的嘉兴平湖,使宁波到中国的金融和经济中心上海的路程缩短了120公里。大桥建成通车后,将加速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国际级都市圈日渐成形。

  这将是中国造桥史上工程量最大、工艺最新最难的跨海大桥。大桥为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桥的梁柱最重达2000多吨,是世界上最重最长的预制件。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北航道桥为主跨448米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可通航3.5万吨级轮船;南航道桥为主跨318米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可通航3000吨级轮船。

                                                                      首任铁科院院长,桥梁专家茅以升

  这将是中国东海上最美丽的大桥。大桥首次引入景观设计的概念,借鉴杭州西湖苏堤之美,结合海湾水文环境特点,设计成“横看如龙侧成雁”的“S”形桥型,线形优美,生动活泼,起伏蜿蜒,成为海湾粼粼碧波之上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杭州湾跨海大桥,竟然集中了如此之多的世界桥梁之最、中国桥梁之最,成为我国大桥从江河走向大海的标志性工程。大桥的关键标段技术咨询和工程监理这副重担,此时压在了铁科院一群年轻的技术人员肩上,可真是不轻呵!“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话。”正是凭借在大桥建设方面所具有的科研优势和丰富的大桥技术咨询监理经验,铁建所和咨询公司一举在杭州湾跨海大桥Ⅷ合同段施工的海盐预制场大临工程及70米箱梁出运码头、540片70米箱梁预制及架设等项目中标。工程开展之后,铁建所和咨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派出具有大型桥梁建设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李永强和孙国安任项目正、副总监,带领技术专家和监理人员深入研究大桥设计施工专业技术文件,发挥铁科院大桥建设方面的科研优势,制定周密的咨询监理方案,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监理标段的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建设单位和施工方的高度评价。在全国总工会和大桥指挥部共同组织的劳动竞赛活动中,荣获监理单位评比第一名,李永强、孙国安、李传勇被评为“建桥功臣”。

  铁道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在总结自己一生时说,人生征途“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如今,铁科院年轻的科研后辈们,以茅以升先生为楷模,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征途上,更有“创新、勤奋、严谨、和谐”八字院风之“桥梁以渡”,何处天堑不坦途?

  编辑:岁月凝思